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養生的最高境界

養生的最高境界

最好的保健是養心。

現代人養生的方式多種多樣,卻不知道最好的養生方式是內心的慈悲。

《中庸》說:以道修身,以仁修身;偉大的美德將導致它的長壽。

壹個有美德和同情心的人壹定會健康長壽。

-1-人有了慈悲心,就會變得寬容。

有同情心的人從不斤斤計較。

他們總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互相原諒。

被別人得罪不容易走極端。

他們能包容和原諒人,他們經常處於壹種平和的狀態。

晉代著名養生家葛鴻運說:“常懷寬厚自足,則安分守己,不作禍事。”

心態平和的人,身體問題少。

因為情緒穩定,不會有大起大落,所以氣血不會停滯。

他們敞開心扉,原諒他人,放下自己的憤怒、焦慮和恐懼。自然,氣血通常是無害的。

俗話說,心寬壹寸,病退十尺,寬恕是最好的藥方。

-2-有同情心的人會懂得感恩。

父母養育我們,這是不自然的。我們應該懂得感恩。

我們並不認為自然界的壹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是大自然的壹部分,享受大自然的饋贈。

世界不是圍著我們轉的。只有明白這壹點,人們才能對別人的禮物保持謙遜和感激。

不懂得感恩的人,永遠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天地。他們不懂得謙虛,總是傲慢、苛求、貪婪、傲慢。

周潤發、邵逸夫和比爾·蓋茨,這些富人選擇裸捐是因為他們懂得感恩。

每個人都在索取財富,卻選擇回饋大眾,感恩大眾。

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擁有財富,而是謙卑地面對世界。

他們沒有貪婪和停滯,而是過著簡單透明的生活。

《黃帝內經》中有壹句話:“百歲不危,壽終正寢。”

要求太多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已經喪失了美德,遲早會遭受災難。

-3-人有了慈悲心就會變得善良。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說:

“夫若養其性,則自善.....既然他自好,國內外壹切疾病未知,災難無因。這是提升他天性的好方法。”

善良不侵百病,是健康之道。

李嘉誠退休後,沈迷於公益事業,出入各種公益組織,給人們帶來溫暖和快樂。

有時他不得不工作到淩晨,甚至比退休前還要忙。

家裏人看不下去了,希望他能愛惜自己的身體,可是他越忙精力越旺盛。

他說:壹個人最重要的是內心的快樂。物質的富足只是壹方面,更多的是內心的快樂和富足。

現代醫學還認為,愉快的精神狀態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有助於治療疾病和預防疾病。

擁有壹顆善良善良的心能讓人幸福。它使人長壽,是健康的源泉。

孫思邈說:“德行不好,服用玉液仙丹也未能延年益壽。”

壹個不註重道德修養的人,即使吃了仙丹也不能延年益壽。

養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養心,壹顆慈悲的心。

有同情心的人以愛待人,寬容善良。

不事奉,不傷物,不憂不懼,才能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