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類植物的節氣活動
壹:感受節氣溫度的變化。
穗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在穗種季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開始進入雨季,雨水持續,降雨量增加,氣溫上升,空氣非常潮濕,天氣非常悶熱,氣溫變化明顯。大人和孩子壹起看天氣預報,了解不同地區的溫差,並記錄自己生活區域節氣的每日溫度,與之前的節氣記錄簿進行對比,感受節氣交替的變化。
二:量雨。
芒果是夏天的第三個節氣。隨著節氣的到來,開始進入雨季,持續降雨,雨量加大。大人可以和孩子壹起記錄天幕後雨水的變化,並與以往節氣的記錄進行對比,了解大自然在不同節氣的變化。
三:知三遍,感受季節。
芒果的節氣有三個時期,壹是螳螂出生的時候,二是彭開始鳴叫的時候,三是舌頭無聲的時候。大人可以向孩子解釋三個季節的意義,或者壹起走進大自然,去尋找這些節氣變化背後的意義以及它們所代表的物候現象,讓孩子明白這不僅僅是季節的象征,更是人類生活的歷史和文化的結晶。
四:忙中忙,麥上場。
二十四節氣是古代的農業歷法,所以每個節氣都是我們農業種植活動不可或缺的。篷季的到來,標誌著盛夏季節的開始,也意味著農忙季節開始了,人們忙著搶收成熟的篷作物。這時候,如果班級之前種過小麥,老師可以帶著孩子去收割和後續的脫粒工作,體驗農活的不易,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收獲;如果沒有種植,可以準備壹些小麥帶孩子去觀察,了解耕種的過程,感受自然生長的力量。
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收獲的小麥脫粒、剝皮,可以存放在陽光下,作為來年的種子。
在不種植小麥的班級,老師可以準備小麥,帶孩子們認識小麥,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
五:品麥香
食物是人類生存的基礎,中國人對食物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表達方式。根據季節來品嘗,是最幸福的事。天幕的季節,最簡單好吃的就是剛收割的小麥。這個時候,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去嘗嘗麥包。麥包的原料是在芒季從成熟的小麥上不剝皮研磨而成的。面粉比較粗糙,有很濃的小麥味,第壹次就能感受到原植物的美。
或者大人也可以帶著孩子嘗試用小麥粉制作各種面食和零食。在體驗和品嘗的同時,他們能體會到食物的來之不易,明白“每壹粒都是辛苦的”的真諦。
六:做壹個有創意的吸管畫。
壹切都可以有藝術表現。小麥經過多道工序加工,最終成為餐桌上的美味,所以麥稭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大人可以帶著孩子把麥稈上的葉子去掉,用細繩編成麥稈箅子,加到班級的角色區,或者壹起做創意麥稈貼。感受創造的快樂,明白不同的事物有各自的價值。
七:麥收後忙著插秧。
"下雨時,所有的田地都種上了秧苗."芒籽除了收割小麥,還忙著播種夏谷。大人可以帶孩子去種晚稻、谷子、黍等作物,讓孩子量力而行,體驗播種、開花、結果等植物生長的全過程,感受生命成長的歷程。
八:送花給神,種新花。
在古代,人們會在穗種之日送花到神的家中,不僅僅是為了迎接夏君,更是為了感恩,期待來年能再次遇見百花。這種習俗在《紅樓夢》第二十七回中有所描述:大觀園裏的姑娘們,或用花瓣、柳枝編織轎子,或折成幹樓,用彩線綁在每壹棵樹頭和花上。這時,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壹起送花,在幼兒園或社區的花上系上彩色絲帶。
大人也可以和孩子壹起種花,比如鳳仙花、百日草、向日葵等夏播夏開的草花,感受“芒籽”的更替更新和節氣的變化。
九:壹起煮梅子汁。
在南方,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有“梅子煮酒論英雄”的典故。梅子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化血液、調理腸道、降血脂、緩解疲勞、養顏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但大部分鮮梅子都比較酸,很難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後才能食用。這個加工過程就是煮李子。這時,大人可以和孩子壹起煮壹鍋青梅湯,品嘗節氣之美。
十:讓我們壹起打草
古代還有芒種的浪漫習俗,就是鬥草,也叫踩百草。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裏,有壹幅畫叫《嬰兒打架速寫》。打草就是找韌性好的草然後交叉成十字使勁拉。有連續草的就是贏家。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到戶外去尋找他們認為最有韌性的草,然後繼續比賽,感受民間遊戲的樂趣。
芒種健康知識
“冥想”
耳栽季節適合情緒調節,可以註意調節情緒,避免情緒過度波動,保持內心穩定。晚上早睡,早上早起,中午覺得累了就睡午覺。這樣我們的身體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不容易上火。
另外,在著裝方面,出門可以塗壹層防曬霜,避免紫外線直線照射過多,保護皮膚不被曬傷。出汗後及時更換濕衣服,不要穿臟衣服,以免汗水和細菌威脅身體健康。出汗的時候休息壹下,汗停了再洗澡。
“吃苦”
壹般苦味的食物在夏天都是很好吃的,比如苦瓜和蓮子,強烈推薦大家每天吃。這類食物具有清火的功效,可以很好地驅除體內的熱量,避免夏季出現頭暈、嗜睡、脾氣暴躁、口腔潰瘍等癥狀。
“喝酸”
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有些酸味水果有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作用,如烏梅、山楂、檸檬、葡萄、草莓、番茄、菠蘿、芒果、獼猴桃等。因其進補適度,還能防止多汗耗氣傷陰。
也可以用果汁喝,但是不能用飲料代替水。軟飲料、可樂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會對腸胃產生不良刺激,反而會影響消化和食欲。
“吃粥”
古代醫學家李時珍提出,粥是夏季的健康飲食。粳米中可加入綠豆、蓮子、荷葉、蘆根、扁豆煮粥。涼後能健脾胃,祛暑。此外,薏米紅豆粥可以清熱健脾,利濕養肝,冬瓜菱角粥可以益腸胃,生津止渴,緩解煩悶,都是很好的組合。
“清理”
“清凈”不是指只吃素菜、水果之類的,也不是追求絕對的純凈和素食。其實“清養”重在滋補,但同時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如鴨肉,特點是微溫,清熱去火,滋陰養胃,健脾補虛,利濕。
而且泥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特性,被稱為“水中人參”,能起到補中益氣、解毒養顏的作用。
莽籽保健食譜
苦瓜
在炎熱的季節,許多人會感到又濕又渴。苦瓜是涼性蔬菜,有助於降火、通便、止渴。如果妳的皮膚有出油和長痘的問題,苦瓜也能起到壹定的作用。
其實涼性蔬菜不僅僅是苦瓜,生菜、芹菜、西紅柿、黃瓜等常見蔬菜也是涼性的。夏天大家不妨多吃點,達到清熱解暑的效果。
苦瓜蜂蜜茶
原料
幹苦瓜15g,蜂蜜1湯匙。
生產方法
1.將所有材料放入杯中,倒入300毫升水。
2.蓋上蓋子浸泡10分鐘至味道滲出,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苦瓜也可以直接用來做菜,但是很多人接受不了苦味,覺得難以下咽。所以可以試試苦瓜茶。加入蜂蜜後,口感會有所緩解。
桑樹
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生津潤腸、烏發明目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陰虛血虧引起的頭暈耳鳴心悸、煩躁失眠、腰膝酸軟、早白消渴、口幹便燥。
桑葚粥
原料
桑葚罐頭50g,糯米100g,冰糖適量。
生產方法
1.將桑葚罐頭中的桑葚搗碎(加入桑葚汁)備用;
2.大米洗凈後,在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粥。粥煮好後,加入搗碎的桑葚和冰糖,略煮,然後將冰糖溶解。
青梅冬瓜雞腳湯
原料
青梅10g,木瓜70g,雞腿10g,生姜2g。
生產方法
1.青木瓜洗凈,切成小塊。
2.雞腿洗凈去皮,切成小塊。
3.將雞塊放入沸水中焯壹下,撈出洗凈。
4.將姜片、雞塊、紫蘇梅放入電飯鍋,倒入紫蘇梅汁,煮至開關跳開,繼續燉半小時左右。
5.之後將木瓜放入湯中,再次煮至開關跳開,稍涼後即可食用。
青梅
在南方,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節,三國有“梅子煮酒論英雄”的典故。
梅子含有多種天然優質有機酸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凈化血液、調理腸道、降血脂、緩解疲勞、養顏美容、調節酸堿平衡、增強人體免疫力等獨特的營養保健功能。
但大部分鮮梅子都比較酸,很難直接食用,需要加工後才能食用。這個加工過程就是煮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