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綠色
慶城是壹座有著千年歷史的活古城。從夏朝和周朝的祖先開始,這裏就是風水寶地,所以青城依然是慶陽最值得壹去的旅遊景點之壹,適合所有人。周祖陵景區歷史感很重;藥王洞養生鎮馬驛驛民俗文化村集中了各種小景觀和小吃,柔元河碧波蕩漾,現代化的玻璃橋、觀光平臺、遊樂場,適合市民休閑,充滿了熱鬧的煙火氣息。中醫藥博物館、農業文化博物館等地方適合高層次專業人士仔細研究...
我自己或者和朋友去過青城很多次。每次去都會看到路邊的坡墻上寫著“鵝池洞景區”,但是不知道從哪裏進入洞內也沒看到有人在上面動。所以我主觀假設山坡上壹定有個“洞”,裏面很可能有鵝,所以我也不在乎。
2019年清明節,我又去了青城遊玩。站在瑪依依民俗文化村山頂,隔街望去,只見鵝池洞景區分為幾層,建築頗為精致,亭臺樓閣。再仔細看,河邊的大道顯然沒有路可以上去,但是好像可以從高高的慶城縣下去,所以特別想去看看。
穿過青城高大雄偉的仿古塔“嘉惠門”,在壹個低矮不起眼的路標“鵝池洞景區”的指引下,走進壹條狹窄的小巷,就到了盡頭。
相比其他景點,鵝塘洞真的很孤獨。只有我壹個人走在陡峭的臺階上,聽著我的腳步聲,走過八畝大的平臺,然後往下走,再往下走到谷底...
啊,洞下風光無限!洞穴高大寬敞,制作精良,堅固美觀的穹頂和嵌在洞壁上的古代石刻,給人壹種深邃神秘的感覺。但顯然是在墻外的地下。洞底像壹個有水的池子,上下有兩個洞與外面的柔元河相通。透過那兩個洞,可以看到外面清澈的柔遠河。
回到上面的平臺,瀏覽斜坡墻上的洞穴,繞著文遠館走壹圈,看看古老的古柏,然後站在開闊的平臺上眺望。可以看到周祖陵景區和對面的螞蟻驛民俗文化村,高大的城墻守衛著,柔遠的河水在腳下緩緩流淌。怎麽感覺這裏非同壹般?
我靜靜地搜索著這裏的所有信息,做著理性的梳理和思考,試圖解讀隱藏在這裏的神秘密碼...
傳說“鵝塘洞”是周祖先養鵝的地方,就聽聽吧。據說“養鵝”是為了防入侵和報警。“鵝”雖然警惕,但我覺得是吊。只靠鵝哪裏會有戰爭信息?說這是為了防禦外敵入侵為城內軍民取水而建的地方,以避免城內軍民缺水,是有道理的,因為柔遠河明明可以打,更何況“石墻倒不了,鵝池洞不用舀水,龍王送柴燒不了”?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裏曾經是宗教聖地,是文人雅士歌舞的浪漫之地。怎樣才能保證外國人不會知道這個秘密?大概是城裏人取水的地方吧?據說這是壹條通往城外的秘密信息通道。有可能,就像江南水鄉周莊的大戶人家的莊園壹樣,有壹條暗道,可以駕舟直接逃離河道,這裏通往柔遠河的洞口完全可以出去。說這是秘密監獄,也有可能守住入口,這是壹個封閉的世界。據說這裏可以進行“掩蔽訓練”,或許是因為這裏的上下兩層和城門的結構非常相似,還有就是骨灰盒。據說這裏就是青城八景之首“鵝塘春水”的所在地。這可能是真的。看到這裏的風景別有壹番風味!
據記載,唐代安化縣(慶城)最早由李可欣組織疏浚鵝池洞,自宋代以來壹直進行修繕。嵌於上洞壁的七塊石刻,都是宋、明、清三代對“鵝池洞”進行修繕的成果。取水洞的墻上曾經有許多美麗的文字和裝飾,但都被士兵和地震破壞了。傳世最著名的是嘉靖王佑的《望鵝池》詩。據說以前有範仲淹題寫的四字石刻,可惜看不到了。範仲淹不敢說他的碑文,但我相信他老人家壹定去過“鵝池洞”,因為他曾經知道慶州,並在這裏與元昊作戰,所以不可能看不到這個具有重要防禦價值的設施。雖然沒有資料表明李夢陽來過這裏,但我相信,主張“文學必在秦漢,詩歌必盛唐”,堅持“真詩在民間”的明代大文豪李夢陽,壹定去過“鵝池洞”,因為他出生在慶城,十歲才回河南老家。65歲,438+09,回青城壹段時間,在長安趕考。有了作家的浪漫和政治家的敏感個性,
從這裏的高墻壁壘可以看出,青城古城的確是壹個謎。它依靠獨特的山川來建城。它不僅被兩條河流環繞,像壹只展翅的鳳凰,還把沿河的天然平臺切割成了壹座城市。城在城墻上,平均墻高31米,高40至50米,遠高於Xi安、南靖等平面古城,是全國最高的城墻。而且由於墻體為壹體式,墻體厚度可以無限延伸,是全國最厚的墻體。還有,因為結構獨特,有壹條穿墻隧道貫穿城市,還有壹條“鵝池洞”隧道從城市穿過7米深的石層穿墻直達數百米河底。
根據張的壹篇在線文章,65,438+000年前,世界級的探險家CD Bruce在他的傑作《走出西域》中將青城比作壹座大型的愛丁堡城堡,稱其為“最迷人的”,可與當時歐洲仍然可以看到的任何古代城堡相媲美。城墻如此堅固,即使有新的大炮也很難摧毀它。宋神宗熙寧三年夏(1070),西夏兵分兩路進攻慶州,兵力二十余萬,兵馬不下三萬。他們騎到慶州城下,持續了9天,但是他們撤退了。宋紹興十年(1140),金兵攻青城,全陳晗、宋萬年堅守。金兵“望城之外”,只好撤退。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明太祖徐達認為青城是壹座危城,兵士精良,於是繞道先到了臨洮。清同治五年(1866),寧夏回民起義軍馬正和率五六萬人圍攻青城壹個多月。當然,再厚的墻也阻擋不了時代的洪流,多次被征服,但敵人也付出了非常慘重的代價。
從這個角度來看,現在略顯落寞的鵝池洞,隱藏著古人的無限智慧和波瀾壯闊的歷史。它可能是古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的幽雅之地,也可能曾是政治文化的焦點和熱點,這裏可能曾發生過慘烈的戰鬥和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