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心理治療師:父母會做這三件事來培養壹個自信有活力的孩子。

心理治療師:父母會做這三件事來培養壹個自信有活力的孩子。

撒姐出品。

最近,壹個叫顧愛玲的女孩上了熱搜。

顧愛玲被認為是壹個美麗的女孩是壹個滑雪天才。她是中美混血兒。她說壹口流利的中文,獲得過50多塊滑雪金牌,包括9個全國冠軍。

2019年6月正式成為中國公民後,僅用了8個月的時間,就為中國贏得了8枚獎牌。接下來,它將代表中國參加2022年北京冬奧會。

她從小到大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為了不影響專業系統的滑雪訓練,她把高中三年的課程壓縮成了兩年自學。

在滿分為65,438+0,600的SAT考試中,我取得了65,438+0,580的優異成績,成功被斯坦福大學錄取。

而在17歲的時候,面對鏡頭,她曾經篤定地說:

為了改變“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從事與運動相關的職業,因為男性的肌肉天生比女性更大更強壯”和“女性往往因為性別而被剝奪合適的運動機會……”,顧愛玲心中壹直堅持著壹個信念:

像顧愛玲這樣自信有活力的孩子,真的讓很多家長感嘆:壹個自信優秀的孩子,真的是成功的第壹秘訣,渾身都在發光。

自信的人往往自我效能感更高,動機更強;自信的人好奇心強,膽子大;自信的人更傾向於堅持並戰勝挫折。而這些都是成功的必備素質。

事實上,孩子的自信往往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教育。

教育家斯潘塞說:“家庭環境在培養壹個孩子的心智和天賦方面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為了培養優秀、自信、有活力的孩子,家長壹定要記住以下三點。

01

尊重孩子的意願,允許他們有更多的可能性。

顧愛玲生長在壹個良好的家庭。她的父親是哈佛畢業的美國人,母親是斯坦福大學畢業的中國北京人。她也是壹名兼職滑雪教練。

顧愛玲3歲的時候踩過滑雪板。但是她媽媽從來沒有強迫過顧愛玲刻意去滑雪訓練。

她喜歡彈鋼琴,所以她媽媽送她去學。她喜歡芭蕾,所以她媽媽送她去學芭蕾。

早年,在父母的陪伴下,她嘗試了各種運動形式,包括越野跑、足球、籃球、射箭、騎馬、攀巖……還有滑雪。

顧愛玲7歲的時候,業余滑雪水平已經很不錯了。

擺在她面前的有兩條路:第壹條路是女生熱門項目;另壹種方式是自由式滑雪,但主要以男生為主。

母親顧燕不希望女兒走上專業滑雪的道路,因為她知道滑雪是壹項高風險的運動,但她並不急著為女兒做決定,而是帶她去看,陪她思考。

壹天,顧愛玲和媽媽壹起上了滑雪場的纜車。在高空中,她看到自由滑雪者在空中飛翔、旋轉的精彩場景,整個人受到強烈的震撼和沖擊。那壹刻,她已經選擇了自己未來的路。

八歲的顧愛玲正式加入美國南北聯盟滑雪隊,成為隊中唯壹的女孩。從9歲開始,她接連獲得美國青少年滑雪冠軍,從此各種榮譽接踵而至。

小小年紀就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離不開父母的默默支持和鼓勵。

林蔡文博士說: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父母要壹起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並不斷開發,讓孩子知道自己也有別人不擅長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以“為孩子好”為名,減少對孩子控制感的剝奪。

越是生活中的小事,越是要放下。正是這些小事,給了孩子足夠的學習和接觸世界的機會。

然後,孩子會清楚地看到什麽才是真正對自己重要的,然後他們就可以選擇自己進入這個世界的方式。

02

巧妙地誇獎孩子。

好的表揚不僅能塑造孩子優秀的人格,還能決定孩子“做事”的思維方式,甚至決定孩子壹生的思維高度。

贊美孩子的“聰明”,孩子會習慣性地把失敗歸咎於自己的天賦不足和與生俱來的愚蠢,而贊美孩子的“努力”,他們會更註重享受的過程。

新加坡暖心教育短篇小說《孩子的努力比學習成績更重要》中的媽媽,是壹個懂得鼓勵孩子的好媽媽。

飯桌上,弟弟各科成績都很優秀,覺得爸媽會誇自己,所以很自豪。

弟弟數學只考了60分,有點郁悶,不敢擡頭。

媽媽看到弟弟試卷上的分數有點失望,但想起即使他每天晚上都很困,但還是堅持努力學習做題。

於是我媽壹改嚴肅的表情,笑著往她哥哥和弟弟的碗裏放了壹個鵪鶉蛋。

告訴我哥哥,“幹得好”,告訴我哥哥,“妳也是。”

這個動作既肯定了哥哥的聰明和優秀,也鼓勵了哥哥。雖然他不如他哥哥聰明,但他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哥哥也從壹開始的沮喪表情變成了認可而自信的笑容。

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多表現出關心和鼓勵,也許是壹個簡單的擁抱,或者是壹次耐心的引導。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自信,就不要吝嗇創造壹些機會讓孩子向外人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優點,真誠地表達我們對他們的感情和欣賞。

比如,孩子打掃房間時可以真誠地說“謝謝妳,勤勞的寶貝”;

如果孩子考試得了高分,可以真誠地豎起大拇指說:“妳真的很好,最近很努力”;

孩子畫了壹幅很美的畫,可以說“這個顏色看起來真舒服,所以妳很用心”...

看到孩子的付出,培養孩子的成長思維模式,真誠的表揚孩子,會讓孩子更加開朗自信,也會更加感激信任他的父母。

慢慢的,妳會發現孩子壹直走在變好變自信的路上。

03

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

之前看過壹個小女孩在Tik Tok反駁父親的視頻。

原來,小女孩在做作業的時候,爸爸問她為什麽不好好學習。“妳有筆或筆記本嗎?”

誰知,小女孩哭著發出靈魂回答:“我沒有壹個好爸爸。”

爸爸沒想到女兒會這樣關心他,無奈的說:“讓妳媽媽教妳吧,我懶得跟妳說。”

後來,女兒坐在床上哭,不停地用袖子擦眼淚,指責父親:

長期的“被比較”激起孩子“我不行”“我不配被喜歡”的心理暗示,而不是勇往直前。

孩子的自信心也會隨著日復壹日的“攀比”而溜走。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壹書中寫道:

如果真的要比,請和孩子自己比。今天妳比昨天進步了很多,這種比較是有意義的。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董文潔將兒子的成績與競爭對手進行了比較,發現差距巨大。

另壹方面,方圓告訴他的兒媳:“如果妳把妳兒子這次的分數和上次相比,妳會看到進步和努力。”

摒棄無意義的比較,我們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是獨壹無二的,每個孩子都有他獨特的優點。

作家冰心的大女兒吳冰,從小成績非常好,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但小女兒輕舞成績不太好,性格像個男孩子,很調皮。

但是冰心從來不做比較,而是對兩個女兒壹視同仁。最後,他們都脫穎而出:長女吳冰在學術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小女兒輕舞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

如果我們都能看到孩子的優點,而不是總拿他們和“別人家的孩子”比,其實每個孩子都會是潛力股。

04

美國著名精神導師狄巴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說:“我們今天的樣子,不是我們剛出生時的樣子,而是我們被成年人擠在壹個錯誤的容器裏的樣子。”

可見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是多麽的強大。

綻放有時候,請尊重孩子本來的樣子,學會放下評判,看到每壹個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不完美的壹面,家長要努力接受,多了解孩子的好的地方和進步。

尊重孩子的意願,接受生活中更多的可能性;

巧妙地表揚孩子,讓孩子在成長的思維模式下進步;

不要和別人比,只和孩子自己比,慢慢收獲越來越自信的孩子。

來自家庭的愛和鼓勵永遠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會更富有,更自信,更有力量。

最後,把電影《地球上的星星》裏的臺詞送給每壹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