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非常重視修行過程中對神力信仰的保護。願信是少林功夫信仰的重要體現。它形成於唐代《妙法華蓮經》盛行時期,並壹直延續至今。它經歷了三個階段:觀世音菩薩信仰、那羅延對金剛神力的信仰和金拿羅王力的信仰。少林功夫認為主神是金那羅王。少林寺有金那羅國王廟。
少林功夫的靈魂是禪宗的智慧信仰。少林功夫智慧信仰的最初形式是禪定。公元6世紀,印度僧人達摩首先在少林寺宣講了禪宗的教法,後來備受尊崇的少林寺是禪宗的祖籍地。禪宗傳入中國後,是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玄學文化充分交流和理解的結果。它是東方兩大文明古國融合的結晶,充滿了東方智慧。禪宗的出現,把佛教原本面對死亡苦難的面目,變成了對人類生命歡樂的肯定。禪宗體現了由中國高僧和傑出學者組成的精英群體對宇宙奧秘和人生真諦的體驗和理解。唐宋以來,由於禪宗教法的盛行和少林寺的祖師地位,少林功夫的信仰內容和品質也發生了變化,“禪武合壹”成為少林功夫的主流思想,成為僧人修煉少林功夫的目標和理想境界。
禪宗註重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實現學佛的目標。少林功夫作為少林僧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也被納入學佛、修禪的形式。練習少林功夫的主體是禪師,他用禪心將武術進行的淋漓盡致,內心無所畏懼,表現了少林功夫傳承人的大智慧和勇氣。禪宗賦予少林功夫更豐富的內容,使少林功夫呈現出壹種獨特的輕松、自在、神化的境界。武術賦予了禪宗壹種有效的修行方式,讓禪宗的妙悟有了實踐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