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是壹種保持健康的方法。閉著眼睛盤腿而坐,調整呼吸,雙手放在某個位置,什麽都不想。禪定又叫“盤坐”、“禪定”。在佛教中稱為“禪定”或“禪定”,是禪宗的必修。
坐分自然盤、雙盤、單盤。冥想不僅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還能增長智慧。在中國武術的練習中,打坐也是壹種修煉內功、修心養性、增強意誌的方法。冥想的特點是“靜”,“靜久了會讓妳定,動久了會讓妳累”。
所以打坐後要鍛煉筋骨,比如打拳、舞劍、踢毽子、自我按摩等。,從而達到“動靜結合”
兩足踉蹌,先把左腳放在右腿上,再把右腳放在左腳上,這叫金剛坐。先把右腳放在左腿上,再把左腳放在右腳上,這叫壹廂情願的坐姿。兩種坐姿都可以,或者腿疼的時候可以交替。如果不能雙盤,就用單盤。
有些人因為不會玩,壹會兒也坐不住。坐單盤時,小腿放在很內側,放上腿後,膝蓋懸空。其實這並不是壹個正式的姿勢,因為大腿是懸空的,蹺二郎腿很容易不穩。
首先要註意的是,整個人的身體,就像六和塔壹樣,是穩定的,而且是從下到上壹層壹層的,這壹點很關鍵。
脊柱挺直,人打坐時脊柱垂直是關鍵。臀部要墊壹個兩三寸高的軟墊,從大腿根部到膝蓋向下傾斜,讓膝蓋接觸地面作為支撐點,膝蓋不要懸空。原則是感覺重心穩定,沒有前傾後仰的感覺。
然後把腿、腰、風池穴包在身後。天冷的時候,有些人還是需要包頭的。上身自然挺拔,不前傾不後仰。百會穴和陰穴在壹條垂直線上,但要放松性質。需要註意的是,放松順暢,經絡舒適;僵硬的氣滯阻礙了氣血的循環。
只有內外放松,才能為沈默創造條件。臀部的姿勢稍微向後向外。從側面看,整個脊柱處於類似臀部和腿部中間的位置。坐像壹座塔,非常對稱。
有的人打坐時喜歡靠在後墻上,這樣就不能像塔壹樣往後靠。身體坐的姿勢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的,也就是尾骨懸空。
個人修行的特殊之處在於,人體是直立的,經緯是直的,與天地同振,經絡是有規律的,不是完全紊亂的。所以,我們感受不到牲畜的脈搏,因為它的脈搏是混亂的。若身直不斜,督脈清明,下者修隱。起伏會有規律,脈絡滿足左右需要,箍住橫向,平定十方,穩住陣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