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自汗盜汗的中醫病因病機及治療

自汗盜汗的中醫病因病機及治療

自汗盜汗的病因病機

自汗盜汗其實是臨床雜病中常見的癥狀,常與心悸、失眠、頭暈、耳鳴等壹起出現。它還經常出現在疲勞、肺結核、失血綜合征和婦女產後血虛等疾病的發病機理中。

這種疾病的病因可以總結如下:

(1)來自天地之間的火熱之氣;

(2)七情內傷致郁火;

3淫亂、過勞、傷陰陽;

(4)飲食不當,辛辣飲酒;

⑤超服或誤用刺激性藥物;

⑥血精虧損,大病傷陰,陽氣不附;

盜汗的原因有很多。

張景嶽說,“萬壹遇到麻煩和發燒,妳最多會出汗。因此,飲食之火...乏力...葡萄酒和顏色...都讓人冒汗。”

在病機方面,荊嶽認為自汗屬於衛氣虛弱,盜汗屬於楊琪亢盛,如果原因不固,衛氣也虛弱,導致自汗,陰虛導致陽虛,所以陽蒸陰分導致血熱,血熱導致津液排出,稱為盜汗。

可見,自汗盜汗是由陽虛和陰虛兩種原因引起的。不是“陰不察”,就是“陽虛不固”,總是導致陰陽失衡。

2

自汗盜汗的相關臟腑。

“汗為心液,腎主五液”,是自汗盜汗的癥狀,多為心腎之病。

《蘇文宣明五氣篇》雲:“五臟化液,心為汗”。張誌聰解釋說:“心主血,汗為心之津液”,說明汗和血是壹脈相承的。

《蘇文水熱雪倫》說:“勇氣和努力使妳流汗”。《蘇文·次論臟氣法》中說:“有腎病的人...睡覺流汗恨風”。說明病理的汗往往與心腎直接相關。

《靈樞·臟腑病證》雲:“肺脈...非常慢而且出汗。”《靈樞·本藏篇》說“衛氣者,故溫肉,補皮,使其肥,開合者也”。葉說:“肺主氣,屬衛”。可見,自汗的形成也與肺氣的強弱和衛氣的盛衰密切相關。

《蘇文·經絡辨證論》也提到:“驚而奪精,汗出於心;持重而行遠,汗出於腎;逃避恐懼,汗出肝;腰硬,汗從脾出。”

這說明自汗盜汗與心腎有直接關系,也與肺、脾(胃)等臟腑有關,還與衛氣有關。

自汗盜汗的辨證論治

自汗和盜汗在臨床上有不同的特點。

白天出汗(炎熱的夏天除外)就是自汗。睡著了就會出汗,打耳光就會出汗(嬰兒除外),這就是盜汗。

在辨證方面,前人有不同的看法。如林認為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而張景嶽則認為:“自汗、盜汗也有自己的陰陽證候,所以不能說自汗壹定屬於陽虛,盜汗壹定屬於陰虛...但若有火或無火,非陰或莫屬”。

前人學說雖有不同,但總以綜合辨證為基礎。

關於自汗盜汗的治療,已經有很多討論了。總的來說,認為陽虛的治療要補陽,衛弱,顯表;陰虛者宜養陰,實熱者亦宜清火。

此外,李仲子提出了根據臟腑虛損辨證施治,主張“肺虛者益其皮毛,心虛者益其血,腎虛者助其封,脾虛者益氣,肝虛者禁其泄”。

自汗盜汗的辨證論治規律總結如下。

1表裏陰陽辨證治療

生病時會出汗

移動是非常有益的。

自汗

外陽虛-邪風,全身酸-益氣,表實-黃芪建中湯浮麥

裏陽虛-惡寒、體重、不熱-溫裏斂汗-參附湯和疏附湯

表裏氣血兩虛-多汗、四肢沈重、疲倦-溫裏益氣固表-芪附堂人參

肺胃很熱——突然出汗,身體發熱、口渴、煩躁——清熱——白虎湯

睡覺時出汗

生病了汗就不流了。

盜汗

陰虛火旺-口幹、潮熱、咽痛、便秘-滋陰清火-當歸黃流湯加減

陰陽兩虛-心悸失眠、氣短神疲乏力、四肢冰冷-扶陰陽、補氣血-人參楊蓉湯。

2.根據患病臟腑辨證施治。

五臟

脈證治療方藥

陰虛

盜汗、心悸、心悸、失眠、煩躁、乏力、脈弱。

養心安神。

天王補心丸

陽虛

自汗,有時心悸,脈弱,舌淡,少苔。

益氣扶陽

浮麥保元湯

腎臟

陰虛

腰酸背痛,腰膝酸軟,睡覺出汗,骨蒸內熱,頭暈耳鳴。

滋陰降火

當歸黃流湯去除了芩連,加入了五味、龜板等。

陽虛

多汗、手腳冰涼、腰痛、畏寒、面色蒼白、陽痿多尿。

溫腎壯陽

人參鹿茸桂附八味丸

陰虛

咳嗽,咽幹,痰中帶血,盜汗,脈數。

益肺養陰

百合固金湯或月華丸

正氣不足

出汗,感冒,聲音低,氣短,懶於說話,咳嗽。

益氣固表

黃芪劉壹湯人參麻黃根

肝臟

陰虛

頭暈,夢遺,盜汗。

柔肝潛陽

七寶美胡須丹加減

陽虛

自汗,手腳冰冷,黃晴灰色的臉,自我不願看,松弛的筋骨。

健脾養肝

黃芪建中湯去除生姜,加入當歸、肉桂。

脾臟

陰虛

手腳皮膚發熱,饑餓,大便幹燥,多汗,嚴重疲勞。

滋補脾肺

生脈粉中添加了山藥、玉竹、蓮子和大棗。

陽虛

四肢倦怠,精神疲乏,氣短懶動,便溏,自汗。

溫脾腎

舒膚湯炒幹姜煆龍骨

3內臟用藥

陰虛

可重復使用:柏子仁、生地、當歸等。

腎臟

可重復使用:地黃、龜板、黑豆等。

肝臟

可重復使用:白芍、烏梅、酸棗仁、牡蠣、五味子等。

可重復使用:阿膠、五味子、沙參、麥冬等。

脾臟

可重復使用:玉竹、山藥等。

陽虛

可重復使用:肉桂、輔料等

腎臟

可重復使用:附子、鹿茸、枸杞子和肉蓯蓉。

肝臟

可重復使用:龍骨、山茱萸等。

可重復使用:人參、黃芪、白術等。

脾臟

可重復使用:白術、大棗、扁豆、茯苓等。

總之,自汗盜汗的癥狀重在辨陰陽,辨虛實。陽虛的治療以益氣補表為主,陰虛的治療以滋陰護津為主。如果長期陰陽兩虛,陰陽兩補。

如果虛實夾雜,就要辨證施治。比如陰虛熱盛多汗,可以用當歸黃流湯治療。我認為這些原則是臨床必須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