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艾灸有什麽好處?

艾灸有什麽好處?

中醫拔罐、刮痧、艾灸是中國傳統文化。相信大家對刮痧拔罐都不陌生,但是身邊很多朋友都不知道艾灸是什麽。艾灸是中醫最古老的療法之壹,不僅對身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而且還有較好的美容減肥效果。現存最早的文字記載載於《左傳》。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艾灸就已經流行。艾灸在《黃帝內經》、《傷寒論》、《扁鵲心經》等醫學著作中均有詳細記載。艾灸因其經濟、有效、易掌握,在民間廣為流傳。西方的艾灸是從中國傳入的,法國醫生拉蘭用艾灸治療破傷風、癱瘓、骨髓疾病等。在亞洲,中國的傳統艾灸首先傳到了朝鮮和日本。艾灸起源於中國古代,因為其作用機理類似於針灸療法,與針灸療法有互補的治療作用。通常,針灸和艾灸壹起使用,所以它被稱為針灸。針灸在國內外影響深遠,但現代人說針灸,很多時候只是指針灸,已經很少包括艾灸的內容了。我們通常認為針灸和艾灸是同壹個療法,其實不然。雖然都是基於對人體經絡穴位的認識,但針灸只是產生物理效應,而艾灸是藥物和物理的復合效應。而且,兩者的治療範圍不同。所謂“針灸不做其所為,艾灸適宜”指的就是區別。(萬年康醫療打假/)艾灸是壹種神奇的療法,因為它確實有很多過人之處。首先,艾灸的療效是驚人的。艾灸療法應用廣泛,是中國古代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用中醫的話說,有溫陽益氣、溫經通絡、化瘀散結、補中益氣的作用。可廣泛用於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疾病,對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頸椎病、糖尿病有特效。其次,艾灸有奇特的保健功能。幾千年來,艾灸在中國被用來預防疾病和延長壽命。《黃帝內經》“強風出汗,灸意愛穴”,是壹種保健灸。《莊子》記載,聖人孔子“灸而不疾”,也指利用艾灸進行保健。須藤左等日本人所做的艾灸抗癌研究也表明,艾灸可以激活皮膚組織中潛在的抗癌作用,起到治療癌癥的作用。而且艾灸的起源更神奇。據考證,艾灸的發明應該是原始人用火的時候,疼痛的某壹部分被火烤得舒服了,就主動用火去燒,治療更多的疼痛。在古代,艾草也被稱為冰臺。在占蔔之前,古人造冰取火,以艾草為導。在這種吸引天火的儀式氛圍中,女巫們模擬龜甲預兆和人體的血管,思考中醫的火論和氣論,進而產生了艾灸這種神奇的療法。(萬年康醫學打假/)先秦兩漢時期是我國傳統針灸醫學形成的重要時期。秦漢時期產生的醫學巨著《黃帝內經》,將艾灸作為壹項重要內容進行了系統介紹,強調“針灸不為其所為,而艾灸為宜”。它首先指出“灸火者也,北也”。因為“北方人,...誰的地高,誰的陵居,誰的風冷冰寒,誰的野外覓食,誰的藏(汙)寒,誰的病多,都要艾灸治療。說明艾灸療法的出現與中國北方的生活條件、風俗習慣和疾病特點有關。艾灸的適應癥包括外感病、內傷、臟腑病、寒熱病、癰、狂等。艾灸具有升降、滋養陰陽、驅寒祛邪、疏通經絡、氣血等多種功能。《黃帝內經》也提到了補虛減灸的方法:“補火者,不吹火必自熄;“以火瀉之,吹其火,傳其愛者,必以火滅之。”最後指出艾灸的禁忌癥為:陰陽兩虛或陰陽兩實,陽實熱盛,郁滯。《黃帝內經》在壹定程度上奠定了艾灸療法的基礎。東漢張仲景所著《外感熱病雜病論》壹書,側重於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治療。雖然針灸的文章不多,但是其中《傷寒論》包含了7個灸法,2個金匱要略,2個回歸法,其實就是7個。但是艾灸的應用和禁忌癥都發揮了作用。在應用上,仲景指出艾灸適用於三陰經之病,或在少陰病初起,陽虛陰盛時,艾灸可助陽抑陰;陰虛有利於嘔吐,脈象細澀時,會升陽補陰。或手足冰冷、脈數的厥陰病,艾灸可促進陽氣達於外;脈微斷腸者,歸陽救逆。艾灸治療的禁忌範圍包括太陽、陽盛和陰虛發熱的癥狀。這些都對後世醫家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