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身體往往處於氣血相對失衡的狀態,形成了邪氣易侵氣血的病理特征。再者,臟腑功能失調,經絡不通,影響氣血,所以調理氣血成為治療婦科疾病的常用方法。
調理氣血首先是把疾病和氣血區分開,這是立法的基礎。理氣主要針對氣虛、氣滯、氣逆、氣郁等病癥,有補氣、理氣、降氣、養氣等多種方法;調血是根據血虛、血熱、血寒、血瘀的不同病機,分為養血、清熱涼血、溫經散寒、活血化瘀。氣血同病可見於氣血兩虛、氣虛血瘀、氣滯血瘀等。
?四物湯是調理氣血最重要的方法。歷代醫家將四物湯列為婦科首選,認為是婦科病的總綱,常輔以何首烏、枸杞、阿膠、黃精等。結合血虛的病機,也可采用間接補血的方法,如人參楊蓉湯、紫雪湯、歸腎丸、425湯等,以益氣健脾或補腎填精為主。我在臨床上輔助雪蓮,既能補血養血,又能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用於:月經過多、月經量少、早產、延期分娩、崩漏等,療效較好,故命名為五物湯。
五物湯治療:
五物湯由熟地黃、當歸、川芎、白芍、雪蓮(根據五物湯加減)組成。
五物湯的用法:
地黃:原產地河南
地黃,滋陰補血
當歸:純野生,產地贛南附近。
當歸活血生血。
川芎:四川產地
川芎調理氣血
白芍:浙江產
白芍斂陰養血
雪蓮:西藏,純野生。
雪蓮主要用於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本品能補腎陽,調理沖任,止血。治療下焦虛寒、凝血所致的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
配方特點:養血活血,動靜結合,補調結合,養血不滯,活血不傷。
方哥:四物,邵、桂雄,血系百病,此方,補血調血,加減應用於其中。
功能:補血養血,調經化瘀。
主治:沖任損傷,月經不調,臍腹疼痛,崩漏,血塊堅硬,偶有疼痛;懷孕會不合理,胎動會不安,腹痛會出血;而且產後惡露不止,會產生停滯,腹痛少,有時會忽冷忽熱;外傷,腹部淤血。
加法和減法
1.痛經可加川烏12g,元胡10g。
2.氣虛患者加黨參18g,黃芪18g。
3.如果血虛伴有風寒,則加桂皮粉4克,熟姜4片。
4.如有崩漏,加茜草8克,艾葉10克,阿膠10克。
5.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用本方加減:三七10g,黃芪貫眾炭30g,益母草15g為基本方,隨證加減。
6.胎位不正,用此方熟地,加白術15g,茯苓1g,水煎。每晚服用1劑,3劑為1個療程。服用1療程後,每周檢查胎位1次,持續2周,轉正後再服用65438。對糾正胎位有顯著效果。
7.加減本方治療神經性頭痛:桂圓肉65438±05克,牡丹皮、天麻、僵蠶、全蠍、甘草各65438±00克,炒酸棗仁、石決明各50克,蜈蚣2條。水煎服,每日1劑。
8.肩周炎以桂枝9克、生姜3片、甘草6克為基本方,隨證加減。水煎服,每日1劑。
9.蕁麻疹用這個方子加減:生地黃6克。水煎服,每日1劑,連續服用3 ~ 10劑。
10.子宮肌瘤就是靠這個偏方加減的:幾只壁虎。
11.過敏性鼻炎用這個方子調味:生地24g,蒼耳子6g,辛夷9g,徐長卿30g。水煎服,每日1劑量,連續1 ~ 2個月。
12.功能性閉經用此方加減:炒蒲黃、地榆炭。
13.閉經:生地、五靈脂、香附、白芍、蒲黃、丹參
14.陰陽:蒲公英30?苦參25,黃芩30,黃柏30?木槿皮?25菊花15蛇床子30
15.宮寒不孕:制草烏9、川烏9、阿莎麗3、丹參15、益母草15、阿莎麗為粉末,其余藥材用火焙幹、研磨、混合。月經來潮壹周後,分三次服藥,以白酒為導,兩料為壹療程。
16.分分合合:白術、牡丹皮、甘草、柴胡。
17.月經初潮:
氣虛提前加入人參、黃芪、甘草、升麻、柴胡、白術和菟絲子。
血熱提前加:牡丹皮、地骨皮、青蒿、黃柏、茯苓。
18.月經後期:
腎虛加:山茱萸、山藥、杜仲、牛膝、甘草
血虛加:人參、山藥、杜仲、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雪漢甲:吳茱萸、桂枝、生姜、牡丹皮、法半夏、麥冬、人參、阿膠、甘草。
氣滯加:烏藥、香附、木香、甘草。
19.月經過多
氣虛加:人參、黃芪、白術、升麻、炙甘草。
血熱加:生地、黃芩、黃柏、山藥、續斷、甘草。
血瘀加:蒲黃、五靈脂
20.月經過少
腎虛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山茱萸、山藥、茯苓。
血虛加:人參、山藥、黃芪、茯苓
血瘀加:桃花、紅花
21.如果月經期過長,直接服用五物湯會有效果。
……
五物湯的用法:
取壹袋烏雞湯,放入適量的水,煮沸15分鐘,然後分三次服用。
壹包連續用三天,第壹天水煮喝,第二天再水煮溫喝;第二天晚上加水燒開,第三天溫熱,第三天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