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癲癇藥物對肝臟有什麽影響?如何應對和預防?#微風計劃#
肝臟在抗癲癇藥物的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多數藥物在肝臟通過生物轉化被消除,肝臟的病理狀態可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療效,引起不良反應。因為藥物本身或其代謝產物作用於肝臟,可引起肝臟損傷和病理改變。在抗癲癇藥物中,引起肝損傷的常見藥物有丙戊酸、卡馬西平、苯妥英鈉和非烏拉坦。抗癲癇藥物引起的肝損傷有三種類型:壹種是肝細胞型,表現為乏力、厭食、惡心,嚴重者出現急性肝壞死;二是膽汁淤積,表現為黃疸、瘙癢、腹痛等。,類似肝外膽道梗阻;第三種是混合型,兼有上述兩種類型的臨床和生化表現。藥物所致肝損害可根據用藥史、臨床癥狀、血象、肝功能檢查、肝活檢及停藥後的效果綜合診斷。藥物性肝損害的診斷依據是:1,服藥史。肝損害大多發生在服藥後1-4周,有的出現在幾個月後。2.最初的癥狀可能包括發燒、皮疹和瘙癢。3.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數為6%。4.肝損傷的病理和臨床癥狀。5.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呈陽性。6、病毒性肝炎標誌物監測陰性。7.停藥後癥狀緩解,誤服後又出現。對於抗癲癇藥物引起的肝損害,主要進行以下治療:1,部分減量或停用引起肝損害的藥物。2、臥床休息,食療,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黃疸明顯的患者可通過靜脈滴註高滲葡萄糖和維生素C維持電解質平衡..4、明顯膽汁淤積可嘗試潑尼松治療。5、並發爆發性肝衰竭,可按爆發性肝炎處理。預防抗癲癇藥物引起肝損害的主要措施有:1。在藥物治療期間,應監測各種不良反應,並定期監測血象和肝功能。2、詳細詢問有無藥物過敏史和過敏體質,用藥時應特別註意。3、歲以上肝腎疾病患者、新生兒、老年患者等。,藥物的選擇和劑量要慎重考慮。4.如有異常,及時減量或停藥。5.既往有藥物性肝損害的患者,應避免再次給予相同或化學成分相似的藥物。這篇文章最初是由楊全星博士寫的。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如果還有患者或家屬對癲癇還有疑問,請在平臺上留言,我會為您解答。最後,祝所有癲癇患者早日康復!聲明: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