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當成別人,是藝術人生的敲門磚。毋庸置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私欲。學會與人相處,就是學會如何平衡個人私欲和他人利益之間的比例。有人說過,大多數爭吵的根源都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當我們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時,我們憤怒的眼神可能會突然失去,我們高昂的聲音可能會突然變得無言以對。因為我們會發現對方的觀點和看法同樣情有可原,並不像之前聽起來那麽不可理喻。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只有站在各個角度,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才能做出最公正的判斷。
把別人當成藝術人生的敲門磚。電視經常報道愛心人士向貧困山區捐款的感人故事。然而,我們應該做的是,人和自己都應該以他人為榜樣,樂於行善。俗話說“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當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我們會很開心。為自己樹立榜樣,滋養身心。
把自己當成藝術人生的標尺。每個人都會有夢想,夢想是每個人努力的動力。胸懷大誌是好事,但切記不要好高騖遠。應該是現實的。人生,有悲歡離合。當夢想的希望落空時,難免會沮喪和難過。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失敗。把自己當成自己。每個階段我們的能力總有壹個極限,但我們不必太勇敢。只要心中的信念不滅,每個人都可以不斷突破極限,俗話說:“能力有限,潛力無限。”同時也要明白“得冷靜,失冷靜,力求必然,順其自然”的道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功渡過每壹個難關,迎接新的挑戰!
生活是壹門藝術,它不僅是豐衣足食,更是精神的修煉和成長;每次大起大落,總能被督促著慢慢改變,變得堅強;這是壹種超脫和禪意,而當我們學會了生活的藝術,那麽壹種快樂的心情自然會永遠伴隨著我們。
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這是壹個眾所周知的說法。人生是什麽?生命是指自然界中所有的人類活動。比如砍柴、吃飯、遊泳、打球、散步等等。什麽是藝術?藝術是指在自然界的壹切活動中,對自然現象的體驗、感知、提煉和加工,並以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如:用音樂表現山川、情感;用繪畫表現梅蘭、朱菊、花鳥、動物;用書法表達喜怒哀樂,跌宕起伏;羅丹是19世紀歐洲最傑出、最有影響力的現實主義雕塑家。他有壹句世界聞名的話,“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我們的眼睛來說,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毛澤東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人民生活中曾經有藝術原料的礦藏,這是自然的東西,也是粗糙的東西,但也是最生動、最豐富、最基本的東西;在這壹點上,它們使所有藝術相形見絀,它們是所有藝術取之不盡的源泉。“今天我就從繪畫藝術的側面來探討壹下為什麽‘生活是藝術的載體’,簡單來說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作品是特定時代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社會生活和科技手段的產物。它們從各個側面反映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和情感活動,給人壹種更接近藝術意義的感覺,藝術處處體現著生活和自然。但是,藝術的表現不是機械地復制生活,而是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有意義的內容,並通過生活進行提煉、加工和再創造。然後應用到藝術上,比如沙子裏有金子,但是沙子不全是金子。如果妳想獲得它,妳必須提煉和加工它,而不是收集所有的沙子。目前我們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往往以“形似”來衡量,這反映了大家對藝術與生活關系的理解,認為藝術應該體現生活的質樸。然而,許多藝術作品所塑造的藝術形象與生活中的真實原型是不同的。在吳冠中的《春如壹行》中,畫面簡潔地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感受,那只是壹種生活的積澱。我想作者如果沒有看過春天的柳枝,沒有感受過春天,是不可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的。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藝術家。他的畫反對拘泥於形,主張“形神兼備”。他認為“美在相似與相異之間”和“太相似則媚俗,不相似則欺世”都是不可取的。以他畫的蝦為例:人們都說很像。蝦是透明的,遊動跳躍。然而,當我們將畫中的蝦與生活中的真蝦對比時,卻發現兩者大相徑庭。真蝦的眼睛看起來是壹個小斑點,但他用粗墨橫筆把蝦的眼睛畫得非常突出,極有靈性;真正的蝦有很多腿。他化繁為簡,只畫了五個,更生動。根據蝦的特點,總結出這種極其簡潔的畫法,使人感覺這是壹只充滿活力,在覓食中遊動的活蝦,也使人體會到那種蒼勁有力的筆法和明暗幹濕不壹的深色的藝術美。美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生活中,美幾乎無處不在。高爾基說:“人是藝術家。無論在哪裏,他總是想把美帶進自己的生活。“大自然不僅賦予了人類壹切,也激發了人類的靈感和創作激情。當人類對自然界的事物充滿好奇和思考時,就有了描繪生活的沖動,在這種情況下,繪畫就應運而生了。可以說,繪畫給人類帶來了對自然和生命的發現。
抽象的、超現實的繪畫,雖然作者對畫面中的藝術形象進行了誇張和扭曲,但依然來源於生活。如果沒有對生活的體驗,就不會有繪畫情感表達的形式感。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系,即“藝術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欣賞和評論藝術作品奠定基礎。因此,在美術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和體驗生活,讓生活走進美術課堂教學,讓藝術與生活溝通,創造廣闊的美術教學空間。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它為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題材和靈感,使藝術家能夠發現美。生活也給了藝術家激情,使藝術家能夠憑感覺創造美。然後他們以各種藝術手段為媒介,再現或表達美。可見藝術對我們的影響之大,大到日常生活、物質享受,小到人生抱負、靈魂感悟。所以,我們不僅要善於發現生活中的藝術,還要多接觸不同形式的藝術,“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擦亮眼睛,在生活中發現美,用心體驗美,為生活創造美,然後壹起享受美!
所以,生活是藝術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