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

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結合起來

數學與生活密切相關。數學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用在生活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起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共同存在,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更好地理解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呢?下面說說我的看法:

第壹,將課堂教學引入生活。

有些老師在課堂導入上墨守成規,無視學生的實際生活和認知特點,問題導入機械枯燥,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如果能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從生活案例自然過渡到數學課堂,就會極大地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覺得數學並沒有那麽神秘難懂。

比如在教《圓的認識》的時候,我是這樣介紹的:“生活中,妳見過哪些物體是圓的?”同學們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壹元硬幣的正面是圓的,CD是圓的,自行車和汽車的輪胎是圓的...然後我問:“為什麽輪子應該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或者其他形狀的?”學生意見很多,知道壹個圓輪子會滾得很順。這時我又問:“為什麽壹個圓輪滾動起來很平穩?”此時,學生很難用所學知識做出科學準確的回答。我引入新課:“今天我們學習圓的特征,學生將對這個問題有壹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們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渴望進入新的研究。

這種導入形式深受學生歡迎,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把比較抽象的數學問題變成熟悉的日常生活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在數學中學到的東西就是身邊發生的事情,認識到數學處處離不開生活,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熱愛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數學是壹門很抽象的學科,小學生的思維以視覺為主。如果能在學習過程中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生活場景,讓學生的生活實踐進入數學課堂學習,讓他們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和學習數學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概括、比較、分析等綜合能力。

比如在教“分10”的時候,我創設了壹個分蘋果的情境:媽媽買了10個蘋果,讓妳和自己、弟弟分著吃。妳打算怎麽分他們?為什麽?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思考,既讓學生對10的作文有了清晰的認識,又讓課堂上滲透著“人文”精神,讓學生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誼。比如在學習實測的時候,我帶著學生帶著量具去操場測量操場的長寬和跑道的長度;測量10米的長度,然後讓學生練習10米的距離並正常走幾步,再計算每個人的步長,從而提高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和應用能力。通過這些實踐活動,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讓課堂充滿了生活氣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知識。事實證明,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學習數學,可以事半功倍。

第三,設計各種實踐活動,深入學生實際生活,應用數學。

多年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註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註重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問題教學。長期這樣的訓練導致學生思維僵化,不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他們應用數學的技能。所以在教學中,我每學習壹門新知識,都會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實際生活,解決壹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從“書蟲”發展成為社會實用人才。

比如,教完百分比應用題後,我讓學生在學校各科教師中調查壹類學生在某次評價中的表現,讓學生分別計算評價的通過率、優秀率和不合格率;當天讓學生去各個班級調查,統計各個班級的出勤率。通過這些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再比如,在教完相關的面積應用題後,我讓學生測量指定窗戶的長和寬,讓他們計算窗戶的面積,並討論用多少布來做這個窗戶的窗簾。這要讓學生考慮生活的實際問題,有自己的見解,最後得出窗簾比窗戶長、寬的結論,要靈活運用知識。再比如,學完長度單位和實際測量後,我告訴學生,妳身上藏著幾把尺子,就是妳可以知道自己的腳的長度和兩臂之間的距離,然後用它們來測量其他物體的長度。我讓學生用自己的尺子測量教室裏黑板的長度、課桌和講臺的長度和寬度,讓學生進壹步理解和運用這些抽象的長度單位,實現數學的學習。陶行知早就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有效,才能真正成為教育。”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是加強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最佳途徑。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談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把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最生動的主題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幫助學生把從學校學到的東西遷移到家庭日常生活情境、社區情境、職場情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