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冥想——培養元認知的方法之壹

冥想——培養元認知的方法之壹

最後壹篇“元認知”,是什麽?“,我們討論了什麽是元認知?有什麽用?元認知是我們自己的觀察、調整和反饋,就像我們心中的壹個小精靈,時刻關註我們的壹言壹行,並及時反饋。作為“關於認知的認知”,元認知被認為是認知活動的核心,在認知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元認知,通過觀察-認知-調整-反饋,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和行動能力,解決問題。

元認知這麽重要,怎麽提高自己的元認知呢?這需要刻意練習。怎麽訓練?有幾種方法,包括冥想、專註和反思,應該壹起使用。今天,我將介紹冥想:

冥想:冥想冥想,med在英文中是“中間”的意思,比如Middle。這個詞源來自巴利語單詞vipassana,意思是“為了觀察而深入某事”。常見的冥想有:

“專心冥想”——培養專註力;

“慈悲冥想”——產生共情;

“正念禪修”——消除情緒困擾。

冥想是壹種特別有效的“大腦體操”,很多靠腦子吃飯的人都有冥想的習慣——著名主持人奧普拉、喬布斯、松下的真之介、管理之神、布裏奇沃特的掌門人拉達裏奧都有每天冥想20分鐘以上的習慣。

拉達裏奧在大學時就開始接觸冥想,他練習了40多年。他說:“我從1968或者1969開始打坐。它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讓我的頭腦變得清晰,讓我變得獨立,讓我的思想自由翺翔。它給了我許多才能。”

科學證據表明,冥想可以直接增加訓練者大腦皮層的表面積。大腦皮層表面有許多褶皺(也叫“溝”),大腦皮層表面積的增加實際上是溝增多的結果。妳能想象這種刻意的訓練對大腦有多好嗎?

我們最常用的是正念冥想。

冥想就是“不加判斷地觀察自己”。動作是觀察,對象是當下的自己,要求是無判斷無分離。聽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很難。

呼氣時,意識到自己在呼氣,吸氣時,意識到自己在吸氣;

當妳的呼吸變大,妳意識到妳的呼吸變大;當呼吸變小時,意識到自己的呼吸變小了;

如果走神了,妳意識到自己走神了,然後不要批評,盡快拉回來就好。

讓氣息持續很長時間,壹口氣大概15秒。

不能長時間呼吸怎麽辦?意識到自己長不大,再拉回來。

所有的邏輯都是壹——不加判斷地觀察自己。沒有判斷,所以沒有心情。

剛開始不要太久,壹天壹次,壹次呼吸三次就夠了。最好是在早上,最好是在同壹個地方。當妳習慣了壹天做三次,開始覺得不夠用的時候,逐漸把時間增加到2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壹旦發現堅持不下去,就會維持原來的進度。

當有重大情緒來臨或面臨重大挑戰時,可以做1分鐘的正念冥想。

起初,妳不需要交叉雙腿或特殊的墊子。找壹把硬椅子,雙腳平放坐著。保持背部挺直,否則妳很容易睡著。

如果需要壹些引導或者背景音樂,也可以使用壹些輔助app。個人比較喜歡用惠蘭的瑜伽休息。不容易集中註意力的時候,有指導會好很多。不需要指導當然更好,說明妳的元認知能力提高了。

事實上,當我們專註於某個地方,開始主動不去想的時候,我們的大腦會比平時更加活躍,能夠建立更多的聯系。但是我們的大腦是用來思考的。要讓它不思而空,並不容易。當我們冥想的時候,我們發現它又在思考了。只是意識到大腦在思考,然後輕輕拉回來。這是正常反應,沒必要產生情緒。有了這些知識作為基礎,我們再打坐的時候,就會坦然面對各種情況。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都是正常反應,我們只需要慢慢接受和適應就壹定會進步。

冥想是壹個熟悉自己的心理活動,並通過心理訓練帶來長期認知和情緒變化的過程。練習冥想可以改善大腦的功能,甚至是大腦的結構,增加大腦皮層的“溝回”。冥想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態。走路的時候,冥想可以告訴妳,妳在走路,妳的腳後跟可以感受到地面的硬度,妳的腳趾可以感受到地面的彈性。通過冥想,我們可以認識到我們自己的意識和自我意識,我們可以提高我們的元認知能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馬上坐下來冥想壹分鐘,或者找相關的書來看,比如《正念的奇跡》或者冥想5分鐘等於深度睡眠1小時。

壹分鐘的練習勝過十分鐘的懷疑和推演。放下手機,靜心!

希望妳我能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認知。

參考資料:經典超級個人(“獲得”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