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什麽是營養繁殖?

什麽是營養繁殖?

利用植物的營養器官(根、莖、葉)繁殖新個體的方法稱為營養繁殖或無性繁殖。無性繁殖在藥用植物的栽培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相當數量的藥用植物是通過無性繁殖產生的。對於壹些藥用植物來說,采集種子是非常困難的,或者是沒有種子的,比如亞蓮、川芎等。,無性繁殖已用於生產。另壹批藥用植物也有種子,但種子難以萌發,或者種子繁殖的植物生長緩慢,壽命較長,或者產量較低,生產上習慣於無性繁殖。比如貝母,壹年壹次球莖繁殖,如果種子繁殖需要五年才能收獲。比如地黃、玄參無性繁殖,種子只用於繁育良種。采用無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本的優良性狀,因此生產中常采用無性繁殖來保持品種的純正或雜種優勢,取得了很高的效益。此外,許多木本藥材,如枸杞、枳殼、獼猴桃等。,生長緩慢,結果晚,如果采用扡插或嫁接結果枝,可以早得多結果。對於雌雄異株植物,無性繁殖可以控制雌雄株比例,如蓽茇、栝樓、羅漢果、銀杏等。因此,無性繁殖在藥用植物中被廣泛應用。

常用的無性繁殖方法有植物分裂法、壓條法、扡插法和嫁接法。

首先,分株繁殖

某些中草藥的鱗莖、球根、塊莖、根莖、小鱗莖(稱為種籽)從母株上切下,單獨種植,培養成獨立的新植株,壹般在春季3-4月,植株尚未開始生長,或秋季10-11。

(1)鱗片(鱗莖)莖繁殖

鱗莖如貝母、百合、大蒜,鱗莖如天南星、半夏、藏紅花等。鱗莖和球莖經常出現在鱗莖或球莖周圍,它們被取下用於種子繁殖。

(2)根莖繁殖

farfarfara,薄荷,甘草等。,可按壹定長度或節數分成若幹小段,每段留3-5個芽用於種子繁殖。

(3)塊莖(根)繁殖

如地黃、山藥、何首烏等。,按照芽和芽眼的位置被切成若幹小塊,每壹小塊必須保留壹定的表皮面積和肉質部分。

(4)生根繁殖。

芍藥、玄參、牡丹等多年生禾草(樹)。地上部分死亡後,在出芽前將宿根從地下挖出來,根據芽的數量和強弱從上到下切成若幹小塊進行種子繁殖。

(5)珍珠芽繁殖

百合、卷丹百合、半夏、懷山藥、山藥在葉腋處常有珠芽,去除後也能繁殖。

壹般植物分裂的時間是在休眠期,在植物開始生長之前比較好。如果種晚了,會影響生根和生長。除了繁殖材料的大小,還要註意植物特性、土壤、氣候條件。比如藏紅花,北方種在低矮的花壇裏保暖,南方種在高高的花壇裏。

新切下的塊莖和塊莖,切下後要晾曬1-2天,使傷口略幹,或摻入草木灰,加強傷口愈合,減少腐爛。種鱗莖、球根時,芽會向上,牡丹、芍藥種大根。種的時候要把根拉長,要把根剪掉。水平行走的根莖要隔壹定距離撒入溝中,並適當覆土、壓土。如果土壤幹燥,就要及時澆水。

第二,分層傳播

層壓繁殖是讓仍然附著在母株上的枝條形成不定根,然後將母株剪掉,成為靠自己的根生長的新植株。因為在它生根之前,水和礦物質仍由與其相連的母株供應,壓條比扡插更成功。

分層時,環形脫皮,絞幹等。應在要生根的部位進行,以中斷有機物如糖、生長素等物質從葉片和枝條上部向下運輸,並使這些物質在處理的上部附近積累,以供生根時使用。此外,還需要對形成根的部分進行遮光。壹般堆土壓條和開溝壓條都是覆土。在壓條期間在環剝區域施用壹些生長素如IBA可以促進生根。壓條生根好不好,要看有沒有持續供水,通風好,溫度合適。這些條件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生根培養基來提供,如壤土和鋸末的松散混合物。泥炭和苔蘚也是壓條的理想生根介質。

目前空氣分層都是用塑料薄膜包裹,對CO2和O2的滲透率很高,但對水蒸氣不滲透,耐長期風化。而且因為是透明的,可以觀察到壓條的生根情況,也可以正確確定切掉母株的最佳時間。

壹般在植株生長不是很活躍的時候,從母株上切下分層苗。有時由於地上部分過大,剪去後難以移植,可適當修剪地上枝葉,使其與脆弱的新生根系相平衡。

金銀花、杜仲、大棗、山茱萸、羅漢果的繁殖多采用壓條法。

第三,扡插繁殖

(壹)扡插生根的生理基礎

插條生根的能力是由於幹細胞遺傳因子與葉片和芽中產生的可運輸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些物質包括碳水化合物、氮化物、維生素以及除植物激素以外的其他物質。此外,光照、溫度、濕度、氧氣等環境因素在這壹過程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現在認為枝條中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的平衡是扡插生根難易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從分子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根原體的誘導需要mRNA的合成,生長素處理可以提高mRNA的合成。而赤黴素總是在相當高的濃度下(高達10-3mol/l)抑制不定根的形成。有證據表明赤黴素能阻止早期細胞分裂,並參與成熟莖組織向分生組織的轉化。低濃度的赤黴素(10-11-10-7m ol/L)能促進豌豆插條的生根。

除植物激素外,扡插生根還受環境、光照、植物激素以外的其他物質的影響。生長素誘導豌豆根段側根的發生,紅光抑制側根的發生。這表明光敏色素也參與了這壹過程。

現代研究表明,插條用生長素處理後,壹定有生長素參與,這樣生長素才能促進生根。這種生長素單獨對生根沒有作用,壹旦與生長素結合,就成為生根的動力,所以在壹些文獻中稱為生長素增效劑。此外,根據插條無葉很難生根的事實,以及硬枝插條中,根生根於先生葉壹側的基部,認為葉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精氨酸和維生素B是促進生根的輔助因子。

(2)影響插條生根的因素

由於(1)根原生質的存在,生長中的植物的枝條有兩種情況:有的有根原生質,有的沒有根原生質。壹般來說,根原生質存在於初生髓射線和形成層的交界處附近,成為分生組織團。壹般來說,植物的枝條大多有根,插條容易生根。(2)愈傷組織的形成提供了避免腐爛的保護層,有利於插條緩慢生根。(3)貯藏物質的生根發芽需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插條中貯藏的營養物質因攝取時間不同而在質和量上有所不同。遮蔭覆蓋的插條難以生根與碳水化合物含量低有關。壹般認為高C/N比可以促進生根。生根過程中還需要各種無機養分,硼是影響生根的主導無機養分。因此,必須用插條向母株提供必要量的硼。(4)母株年齡,幼樹上取的枝條比老樹上取的枝條更容易生根成活。小崎(1956)報道壹年生橄欖植株的插條生根率高達100%,但二年生植株的插條生根率降低了50%。(5)插條的成熟度對生根影響很大。壹般在春季休眠期扡插時,最好用上壹年或最後壹個生產季節的幾乎全部枝條。壹般來說,單純從枝條中營養物質的儲存來看,適宜扡插的時間選擇在新梢生長後期的枝條。但根據以細胞分裂為根源的原生動物的分化狀態,選擇組織尚未木質化、分化功能旺盛的時期為好。但是太嫩的新梢在夏季高溫下容易枯萎腐爛,要綜合考慮。(6)插條的葉面積。因為帶葉插條的葉片含有或能合成生根所必需的物質,葉片大時有利於插條生根。但考慮到插條生根前的時間,葉片越大,蒸發量就會越大,插條容易枯死,所以要根據吸水量和蒸發量的平衡來限制葉面積。

(1)濕度等外部因素。插穗在生根前枯萎死亡是插穗失敗的主要原因之壹。由於當時新根尚未形成,水分無法順利補充,扡插枝葉因蒸騰作用不斷失水。雖然剪掉壹些葉子可以防止過度蒸發,但這並不是壹種理想的方式,因為葉子的存在有利於生根。為了防止插條生根前的過度蒸發,要求空氣濕度盡可能高,但過高的土壤濕度是有害的,因為扡插時,土壤必須保持略高的溫度,並含有足夠的氧氣,以利於插條生根,而當土壤濕度過高時,對兩者都有不利影響。(2)溫度。壹般土壤溫度為15-20℃,熱帶植物為20-25℃,溫度略低於土壤溫度,低於生長溫度,因為生根前需要抑制地上部分的生長。稍低壹點的溫度也能減少蒸發和呼吸,使芽在生根後萌發。(3)氧氣。插條生根需要氧氣,所以良好的通風是插土的重要條件。壹般情況下,土壤插入氣體中氧含量大於15%並保持適當的濕度是合適的。(4)光線。有利於使帶葉插條在扡插時獲得充足的光照,但強光促進蒸發,容易造成插條失水死亡。在實際應用中,用竹簾和蘆葦簾遮擋部分光線,防止過度蒸發。但硬枝插條的插條中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和生長素,最好放在暗處使枝條變黃,以促進生根。(5)插入的土壤必須能供應插條生根所必需的水分和氧氣,且必須無病蟲害。常用的插土有河沙、蛭石、珍珠巖、水苔、泥炭等。

雖然影響插條生根的環境因素很多,但最關鍵的還是濕度和溫度。為了使插條盡快生根成活,需要空氣濕度高、土壤濕度適宜、空氣溫度略低、土壤溫度較高的環境條件。20世紀40年代,發展了霧下帶葉扡插技術,為插條生根創造了最適宜的環境條件。在有霧條件下,枝嫩葉大的插條生根好,成苗快。

(3)扡插處理促進生根

1.環形剝皮

扡插前,在母株上從枝條基部剝下壹圈寬約1.5cm的樹皮,以切斷韌皮部同化養分的運輸,使葉片產生的碳水化合物、生長素等活性物質在剝樹皮部分以上的枝條中積累,成為良好的營養狀態。當用作插條時,處理過的枝條可以促進生根。用鐵絲或其他材料絞緊、紮緊樹枝也有同樣的效果。

2.生長素和其他化學物質的處理

IAA、IBA、NAA、2,4,5-T、NAd、三十烷醇等。能促進插條生根,其中IBA效果最好。生長素的應用可縮短生根時間三分之壹以上,提高插條的生根率。如用0.1% 2,4-D粉劑處理枳椇扡插生根率,生根率達100%,用300ppm NAA溶液浸泡獼猴桃3-4小時,扡插成活率可達78%以上。其他促進生根的化學物質有蔗糖和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和維生素C,可以促進某些種類插條的生根。如丁香、香石竹的插條用5-10%蔗糖溶液浸泡24小時後扡插,效果顯著。

(4)截割期

由於植物的種類和性質,壹般草本植物對扡插繁殖有很大的適應性,所以不適合在當季扡插。除了在寒冷的冬季或幹燥的夏季地區,在溫暖的地區和那些有溫室或溫床設備和周到的管理可以進行切割。木本植物的扡插時期由落葉樹和常綠喬木決定,壹般可分為休眠扡插(冬季落葉,春季生長停止後發芽前)和生長扡插(即生長期間扡插)兩種。

休眠插入:

大部分落葉樹是在休眠期插的,那些容易生根的植物更適合用這種方法。當樹液流動緩慢,樹葉即將落下時,或者經過幾次輕度霜凍後,樹木的生長完全停止。這些枝條含有最隱性的營養成分,切下的插條容易愈合組織,生根快。所以落葉喬木的插條壹般都是在這個時候取,儲存或直接插在苗床裏,扡插期視當地氣候而定。壹般南方溫暖的地方可以在1-2月,華中2-3月,華北3-4月,東北4月中下旬。可用於休眠期扡插的植物有銀杏、獼猴桃、木通、連翹、木槿、八仙花、烏梅、木香、金櫻子、淩霄、雲石、杜仲等。

生長期插入:

還有壹些落葉樹可以在生長過程中砍伐。此時使用的枝條是尚未完全木質化的嫩枝,壹般稱為軟枝扡插和軟木扡插。對於開花植物,應選擇不開花的枝條進行扡插,因為開花枝條的營養成分在花中被完全消耗,很難生根。剪月季時,可以把已經開花的枝條花莖剪掉,經過兩個星期的光合作用,很容易成活。

壹般常綠植物的根比落葉植物需要更高的溫度,所以插條壹般在生長期進行扡插。插條應在第壹個生長期結束時和第二個生長期開始前剪下。此時正處於6-7月黴雨期,綿綿細雨,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插條不易枯萎,成活良好。

生長期可種植的品種有枸杞、山茱萸、八仙花、木槿、木香、連翹、密蒙花、紫花地丁、鐵線蓮、金櫻子、杜鵑、大葉黃楊、鼠李、小檗、常春藤、女貞、桃金娘、梔子、佛手、十大功勞、金絲桃等。

最適宜扡插繁殖的時間是春季的3-5月和秋季的7-65438+10月。我國古籍中也有關於采伐季節的記載,適用於春季清明、谷雨(4月)和秋露秋分(9月)。前者的平均溫度為14-15℃,後者為65438。

(5)床插入

用於扡插的土地,稱為插床,壹般分為露地、溫床和溫室。壹般在露地進行扡插,難以獲得的植株,如需要精細管理的,可在溫室或溫床中進行。

開放式床插入:

要選擇向陽的位置,土壤最好是沙壤土。如果是粘土,水分太多插條會腐爛,天氣幹燥粘土會變幹,不適合。沙土中的水分很容易流失,所以沒有好處。沙壤土沒有這些問題。選址後,要精耕細作,整床,清理碎石雜物,使插條容易生根,從土壤中獲取新鮮空氣。有條件的話,施足基肥(每平方米可以用6-8斤糞肥),但基肥壹定要翻入30cm以下的土壤,使之不接觸插條,否則插條傷口會碰到糞肥,容易腐爛。

插床後壹定要馬上割,因為土質疏松,割起來容易,操作方便快捷。如果移栽後長期不用床,或者大雨淋洗後,土壤會板結,所以割草時要重新整理,浪費人力。

在溫室或溫床中扡插,可以人為調節溫濕度,但成本相對較高,壹般用於扡插難以生根的珍貴品種。在少量的切割中,可以用廢棄的燒杯和罐子來減少蒸發,促進成活。

(6)切裁

必須選擇大的分支。對於生長期種植的樹木,應選擇嫩枝作為嫩葉的插條,但葉子太多也不好。因為插條下端沒有根,不能吸收大量水分,插條容易枯萎。壹般插條上留1-5片葉子。如果葉片較大,可剪去部分葉片,生長期種植的枝條應隨插條插入,以保持插條新鮮。不太好插。這項工作最好在早上邊剪邊插。如果不能定期進行扡插,比如明天,就用濕布把剪下的枝條包起來,放在陰涼的地方。不要用水浸泡,對傷口愈合不利。

有些植物,如仙人掌、三七景天、菠蘿等,在扡插前要曬幹,這樣扡插後存活的希望就更大了。

落葉喬木在休眠期扡插,枝條應在秋季扡插,此時樹上的枝條都已成熟,含有的營養成分最多。這是選擇分支的最佳時機。壹般選擇20cm左右,拇指粗細的枝條,只有長度合適的插條成活率最高,插條太短。因為儲存的養分少,插條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死亡,或者會長成生長勢弱的幼苗。插條要插得深,插條下端會進入不利於根系發育的土層——堅實、寒冷、防曬的土層,缺乏養分。如果把長插條種在普通深度,上面的芽就會開始生長發育,這需要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新發育的根不能保證植物的需要。每個插條應該有3-4個芽。如果節間短,可以多留幾個芽,大概4-6個。切的時候,底部要被芽切掉。因為這部分莖生根比較快,所以要在比第壹個芽高1cm的高度剪去,防止頂芽枯萎,剪在節上還是節下都無所謂。

秋季采集的枝條,第二年春天剪下時,需要很好的保存。每50-100根選好的樹枝捆起來放在溝裏或地窖裏,然後在地窖上蓋壹層土,比如稻草或麥稭。還要註意溝、窖內的溫度和濕度。濕度太大會促進枝條提前發芽,春天剪了也用不上,壹般會放在溝裏、地窖裏。休眠枝的貯藏期最長能維持3-4個月,太長了也不好。如果休眠枝是從很遠的地方送來的,有時會幹枯。這時候壹定不能泡在水裏,要放在濕沙子裏保存,使其慢慢恢復濕度,否則容易枯死。

(7)切割方法

插條與植株的間距壹般為16-30× 6-18 cm,有的可達24cm。切割的深度取決於切割的對象和種類。休眠或成熟枝深約12-20 cm,嫩枝扡插宜淺,深2.5-7 cm即可。插條可以垂直或傾斜插入。斜插的優點是插條末端靠近土壤表面,根系發育需要更多的空氣和熱量,可以保證正常的根和芽。扡插後,插條周圍的土壤要壓實密實(用手壓即可),使枝條與介質(土壤)充分緊密連接,不留空隙。這樣做是為了加強介質對鉆屑的供水。剪完之後,馬上用噴壺灑水,而且壹定要灑在床上。

扡插後的管理主要是勤補水、勤澆水,但過濕容易造成扡插腐爛。

對於需要遮光設備的插條,晚上把遮光設備(窗簾、吸管)放好,讓露水打濕插條葉片和土壤表面,第二天太陽出來的時候再蓋上。時間長了,遮光時間可以逐漸縮短。中午陽光明媚的時候蓋2-3個小時就行了,最後可以不蓋就摘下來,像山茶花和杜鵑。

第四,嫁接繁殖

嫁接是將壹株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壹株有根的植物(根莖)上,使其愈合並共同生長成為統壹的新個體的過程。嫁接不僅能保持植物的優良特性,加速植物的生長發育,提前獲益,還能增強植物適應環境的能力。比如嫁接在橘紙上的苦橘樹,適應性強,根系發達。吸肥吸水能力強,抗旱性強。與同時栽培的枳實生苗相比,枝葉明顯拉長,樹冠形成快,提前4-5年進入結果期。

(壹)嫁接愈合和成活的過程

植物嫁接成活主要是接穗和砧木雙方的形成層和薄壁細胞壹起分裂形成愈傷組織,使接穗和砧木共同生長。其過程是,當接穗嫁接到砧木上時,兩者傷口表面的受傷細胞形成壹層膜,覆蓋在傷口上,通過切割刺激受傷細胞,分泌愈傷組織激素,刺激細胞內原生質活躍生長,使形成層和薄壁細胞旺盛生長,填補接穗和砧木之間的空隙。由於砧木和接穗之間的新生細胞連接緊密,砧木和接穗的營養物質通過胞間連絲相互傳導,與傳導組織相鄰的細胞也能分化成同類型組織,產生新的傳導組織,使砧木和接穗相互連接,融為壹體。因此,形成層的活動對嫁接愈合具有重要意義。

(2)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

1 .親和力

即砧木和接穗嫁接後愈合生長的能力。

2.砧木和接穗的生活力和生理特性

壹般植物生長健康,營養器官發育良好。體內儲存的營養物質多了,嫁接就容易成活。

砧木和接穗的生理特性也影響嫁接的成敗,比如砧木的根壓高於接穗就容易成活,否則就不能成活。當接穗含水量過低時,形成層細胞停止運動,甚至死亡。如果桑樹接穗的含水量降低到34%以下,嫁接就無法成活。

3.植物內含物

核桃等植物含有較多的酚類物質(如單寧)。嫁接時,傷口中的單寧物質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形成黑色的高分子濃縮物,難以形成愈傷組織,導致界面發黴。同時,單寧還直接與構成原生質的蛋白質結合,使細胞原生質沈澱,從而在接合面之間形成隔離層,阻礙砧木和接穗的物質交接和愈合,使嫁接失敗。

4.嫁接前後的外部環境因素

(1)季節

枝條嫁接壹般在樹木發芽前的早春進行,因此砧木和接穗組織豐富,溫濕度也有利於形成層的旺盛分裂。在旺盛生長期,植物分生組織明顯活躍,但體內同化的養分較少,接穗不飽滿,芽不飽滿。除了對接,其他方式很少使用。芽接應在緩慢生長期進行,華北地區在8月底左右,因此形成層細胞仍很活躍,芽接的組織已經豐富。今年嫁接愈合,明年春天發芽成苗,非常適合。嫁接早,芽當年萌發,冬天不能木質化,容易凍死;嫁接較晚,砧木皮不易剝落。

(2)氣候條件

溫度非常重要,因為形成層和愈傷組織只能在壹定的溫度下活動。當空氣濕度接近飽和時,最適合愈合,因此嫁接後要保持接穗濕潤。可以掩埋或者用塑料布包裹。光照:在黑暗條件下,嫁接切面上生長有許多胼胝,呈乳白色,砧木和接穗容易愈合。室外嫁接,註意避開不利的天氣條件,如潮濕低溫天、大風天、雨雪天;多雲、無風、潮濕的天氣最適合嫁接。

(3)嫁接法

根據嫁接植株的部位,可分為枝條嫁接、芽接、橋臺嫁接、葉片嫁接、球莖塊莖芽眼嫁接等。

嫁接

休眠期結束,汁液開始流出時,將帶兩個以上芽的短枝剪成接穗,下端剪成楔形。在地面以上7-10 cm處切開砧木的上部,切成扁口,在砧木中心縱向切開,將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內,長度與接穗切割面相同,以保證接穗形成層與砧木形成層緊密相連,接合後立即用塑料布紮緊。

芽接

夏末秋初(8-9月),選擇直徑0.5cm以上的砧木,做T形切口,深度為切透皮層,不損傷或輕度損傷木質部。用芽接刀在接穗枝上切下帶輕微木質部的盾形芽,從上至下插入砧木切口,使芽緊貼砧木皮層,用麻皮或尼龍膜捆綁。存活15-20天後,摘掉領帶,待出芽分枝後,可在出芽處上方剪去砧木的枝條。

停靠碼頭

f從兩根要對接在壹起的樹枝的對面切下壹塊形狀大小相同的樹皮,長約2-5厘米,然後粘在壹起,用塑料布綁牢。成活後從母株上剪下接穗。

生產中常用於嫁接繁殖的藥用植物有辛夷、胖大海、羅漢果、獼猴桃、枳等。

(許)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