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高中現有學生近5000人,校園占地235畝。學校的教學設施壹流,教研樓宏偉,體育館和科教樓金碧輝煌,新落成的現代化教學綜合樓金碧輝煌,可以同時在裏面安排80多個班。是河池市規模最大、教室最寬、學生人數最多、外觀最漂亮的教學樓。學校環境優雅,綠樹成蔭,操場開闊,新鋪的塑膠跑道讓人跑起來很舒服。校園文化廣場融合了音樂噴泉和文化長廊。2006年春,17和18兩棟新公寓竣工,標誌著學校實現了公寓住宿。
河池高中擁有大批骨幹教師和優秀人才。教師166人,其中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66人,碩士8人。其中4人從英國加拿大留學、美國歐洲留學歸來,78人是研究生,12人是國家A類、B類人才,是河池高中高級教師數量最多、師資力量最強的重點。河池高級中學堅持“讓每壹個學生在成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的辦學理念,教育質量穩步提升。近年來,品學兼優的學生層出不窮,其中最突出的有“廣西十大優秀中學生”楊、中國中學生日本代表團成員周淑君、“首屆中國中學生鄭泰獎學金獲得者”魏、、“河池市十大中學生”魏。
河池高級中學憑借雄厚的辦學實力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在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全國性知識競賽和全國高考中成績優異。僅奧賽壹項,數學、理科、化學、英語分別有183人獲得全國壹、二等獎,257人獲得自治區壹等獎。高考方面,* * * 51人單科成績或總成績位列廣西前十,其中3人廣西第壹,6人廣西第二,11人單科成績第壹。歷年高考本科平均上線率都在80%以上。2005年,高考再次取得輝煌成績。352人考上重點大學,876人考上本科(其中前兩門709人),1人排名廣西第五,2人理科排名廣西第十五、十六,186人成績在600分以上,2人語文科目成績分別為65438。作為清華、北大的生源基地,自1983以來,學校已向清華、北大輸送了88名優秀學生,其中50余人畢業後獲得博士、博士後學位。
此外,“低分錄取,高分考大學”是河池高中成功的另壹個特點。學校壹直把對低分學生的熱情、關心、鼓勵和輔導放在首位,給予更多的溫暖、關愛、鼓勵和信心。讓他們在上學的路上沒有自卑感,輕裝上陣,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大學。民國八、九年(1919-1920),學校並入省廳,更名為“廣西省第十二中學”,轉為“廣西省第十壹中學”。民國9年(1920)夏,軍閥混戰,錢鈞谷占領宜山,學校被占領為兵營。民國十年(1921)秋,學校被迫關閉,師生四散。民國十三年(1924),新桂系韓彩鳳再次奪校。直到民國十六年(1927)學校才得以復課。
民國二十三年(1934)八月,省立第十壹中學更名為“廣西省立清源初級中學”,民國三十年前後遷至清源鎮東門外文廟。
民國三十三年(1944)招收高中班,校名改為“廣西李慶元中學”。那年秋天,侵華日軍發動“開辟大陸交通線”戰役,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場大敗,宜山淪陷,“仲卿”師生撤至環江縣農村。1945年,日本投降,義山光復,“仲卿”復課。那年夏天,最後壹個初中班(初三16班)畢業後改為“廣西李慶元高級中學”。直到1949年12月宜山解放,“高慶”* * *九屆招收十壹個班,四個班畢業。在44年的艱難歷程中,《高慶》幾經顛覆,幾經掙紮。“高慶”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傳統。1912年,壯族傑出的兒子韋拔群在“慶元六縣鶴立中學”二班讀書時,與封建校長進行了鬥爭。1938年、1939年,我黨在宜山建立支部,黨員有清遠初中教師宋雨田、周、周家儉等學生。抗日戰爭時期,在我黨的影響和領導下,清遠初中發生過幾次學生運動。解放戰爭時期,是我黨地下工作的根據地之壹,進步師生與杜、義、辛遊擊隊建立了密切聯系。解放前夕,高慶師生組織了壹支學校護理隊,把學校完好地還給人民。1950年,人民政府接管“高慶”。更名為“嶧山高級中學”,隸屬嶧山區。當時有六個班,150名學生。1953年,高益遷至清源鎮北部,8個班388名學生。三年來,在黨的領導下,高益師生參加了“清匪反霸”、“三反五反”、“土改”、“抗美援朝”等政治活動。學校貫徹“面向教學,克服混亂,加強健康教育”的教學方針,教學活動很快步入正軌。從1950到1953,七個班共102名畢業生,升學率80-90%。剩下的大部分做了中小學老師或各級行政人員。當時建國之初,人才奇缺,真是“雪中送炭”。
1953之後,國家對高益的基礎設施投資逐年增加。比如1958的基建投入是1950的20.04倍,辦學規模擴大:班級數在10 ~ 12之間,在校學生數壹直保持在450 ~ 520人左右;更新補充了大量教學設備,1949有1300冊圖書,1959有27736冊圖書,增長了21.34倍;1949年有130個教學儀器,1959年增加到3841,增加了28.5倍。解放後的十年間,有865名學生畢業,是解放前“高慶”時期的20多倍。教學質量好。比如1958年,106人參加高考,100人考上大專,畢業率94%。在1959 ~ 1961的三年困難時期,高益大學師生努力辦學,教學質量保持良好。學校規模還在擴大。1961上半年有14個班(含三所初中),在校生595人(含121所初中),教職工60人(含教師38人)。學制:65438-0959實行“壹條龍”教學制,開設小學和初中班,不久實行“九年壹貫制”;1961秋季,初中停課。管理體制:宜山地區1958秋撤銷,並入柳州地區,劃歸宜山縣管理;1959年秋,柳州特派收回高益,命名為“柳州市宜山高級中學”,高益被列為全區重點中學之壹。1962之後,隨著國民經濟的全面復蘇,高益迎來了新的發展時期。1966上半年有15個班,學生612人,教職工64人(其中教師47人)。河池區成立1965。高益屬河池區,校名為“河池區宜山高級中學”。“文化大革命”期間,高益陷入混亂,各方面遭到嚴重破壞,許多師生受到迫害。1968秋季恢復招生,但所謂的“復課”,其中語文課是“語錄”,政治課是“大批判”,物理課是“三機壹泵”,遠遠談不上質量。1976年7月,河池地區革命委員會下令將高益並入宜山師範學院,宜山師範學院遷至宜山師範學院舊址(宜山師範學院原址改為河池師範學院)。高益部分教師並入宜山師範學院,部分調入河池師範學院,其余分配到巴馬民族師範學院。
(3)
1979,中共河池地委、河池地區行政公署作出決定,恢復宜山高級中學。
1980年9月,恢復後的高益首次招生4個班,學生200人,教職工21人。
1980 165438+10月,河池地區行署決定將高益遷至地委、行署所在地金城江鎮,更名為“河池地區高級中學”。1981年1月,學校遷至金城江鎮。河池高中是自治區首批重點中學之壹。自1981年落戶金城江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不斷發展壯大。當我們從宜山搬到金城江時,當地高中的校園是什麽樣的?占地32畝,到處都是剛推過的黃泥,只有兩棟孤零零的樓房。沒有任何樹。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校園面積擴大了,從原來的32畝擴大到122畝,再向西擴大14畝,達到120畝。這樣校園更寬闊,建築、運動場、園林綠化區更多。其次,校園建設變化很大。乘車來到高第,首先看到的就是校門,這是壹座古色古香、古樸的建築,具有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給人的感覺是高第歷史悠久。金色的琉璃瓦,閃耀著河池地區辦高中的輝煌火焰。走進校園,妳置身於花園般的環境中。1994年學校投資40多萬建了壹個有400米跑道和看臺的田徑場,花了12萬種了馬尼拉草皮,綠得大家都想在上面打滾。今年春天,市委要求創建花園式單位,我們又投資9萬元,對學校大道東側和幾棟教師宿舍樓前進行了美化,修建了標準花壇,植樹種花。樹綠草常綠,花鮮艷悅目。在教研樓前,我們花了7萬多塊錢,做了壹個現代主義的不銹鋼雕塑。凝視著直沖藍天的象征性雕塑,讓人浮想聯翩,想隨著飛來的彩帶飛向宇宙,用我們所擁有的智慧之匙,開啟宇宙的奧秘。學校的中心廣場正在被美化。設計投資47萬元,建有亭臺長廊、音樂噴泉、蘑菇亭、花壇,用方磚鋪砌。它將成為學生早晚及課余時間學習和休閑的最佳場所。自從1981學校從宜山遷到金城江後,尤其是1993年以來,樓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高標準學生公寓樓三棟,* * *投資700多萬。我們重新裝修了兩棟教學樓,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條件。大教室裏有12個燈管,每個教室4個吊扇,嶄新的桌椅。學校裏有兩個計算機教室和壹個語音教室。計算機校園網正在安裝。安裝了壹個教育衛星接收器。現代教學方法正在逐步實施。
高第不僅有美麗的校園,而且有高水平的教師。學校有160多名教職工。其中教師110。其中,高級教師55人,壹級教師46人,占90%。師資力量雄厚。我們有壹大批知識淵博、兢兢業業、熱愛同學、努力工作的老師。他們日復壹日,年復壹年地教書育人,不愧為老師。他們為提高教學質量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