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是春夏的過渡季節,也是最適合人體的有利溫度。
飲食建議:
選擇含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蛋白質的攝入量要在平時的基礎上增加65,438+00% ~ 65,438+05%。多註意補充賴氨酸、蛋白質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如多吃魚、肉、蛋、奶、豆類,這些都含有優質蛋白質。
飲食註意:飲食清淡的同時,要註意營養素的搭配。初夏要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為炎熱涼爽的夏季身體能量消耗提供足夠的基礎。
原標題:初夏、盛夏、盛夏不同時間吃什麽養生?
仲夏
氣溫高的時候,人體容易大量出汗。如果體內水分不足,會流失大量的鈣和鉀,缺鈣會造成人體嚴重脫水,所以補充水分和無機鹽是關鍵。及時補充無機鹽,否則會造成人體水鹽代謝和酸堿平衡紊亂,也容易誘發中暑。
飲食建議:
1.選擇富含水分和無機鹽的食物。如青菜、豆制品、海帶、蛋肉等。
2.多吃濕熱、濕氣、無機鹽含量高的食物。
3.多吃清淡滋陰的食物,如鴨、鵝、鯽魚、瘦肉、豆類、食用菌(香茹、茹萍、銀耳等。),薏仁,百合等。
4.多吃能祛暑生津的食物。如夏季藥粥,如綠豆粥、荷葉粥等。
原標題:初夏、盛夏、盛夏不同時間吃什麽養生?
盛夏
夏季氣溫達到最高時,多雨潮濕。除了出汗多,水分鹽分流失多,細菌容易生長繁殖,食物容易腐爛變質,是腸胃疾病多發的季節。合理飲食的同時要註意飲食衛生安全,防止中暑降溫。
飲食建議:
1.多吃富含水分和鹽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西紅柿、動物肝臟、蝦皮、鴨湯、豬骨湯、綠豆湯、豆類及其制品等。,也可以多喝茶,喝涼果汁,增加人體水分和鹽分。
2.多吃西瓜。西瓜是盛夏補充人體水分流失的最佳水果,含有豐富的人體所需營養物質,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維生素C等。
3.多吃苦瓜。苦瓜有清暑、清熱、明目、解毒的作用。也是清熱解暑的好蔬菜。
4.多吃黃瓜。黃瓜含水量高,是蔬菜中含水量最高的蔬菜。它含有非常嬌嫩的纖維素,對促進腸內腐爛食物的排泄,降低膽固醇有作用。涼拌中加入大蒜和醋,不僅好吃還能殺菌,可以預防腸道疾病。
5.多吃西紅柿西紅柿有清熱解毒、涼血平肝、消暑止渴的作用。李時珍曾高度評價綠豆為“救世好谷”。
6.多喝綠豆湯。綠豆湯的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