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總是起不來怎麽辦?

總是起不來怎麽辦?

我以前也和妳有同樣的問題。然後我找到了壹個網上睡覺的方法。我只要這樣睡,基本上就能按時起床。簡單來說就是把睡眠時間控制在1.5小時的倍數。比如睡三個小時,四個半小時。諸如此類。我基本上能醒過來。可以試試。如果可能的話記得給分。那我就把在網上看到的原文抄給妳。

我們幾乎所有人從小就被教導要“睡足8小時”。妳有沒有懷疑過這種教育的正確性?妳有沒有試過睡了8個小時還覺得累?妳有沒有只睡了四個半小時,卻感覺精力充沛的經歷?

這是壹篇在網上引起很多關註的文章。從某種意義上說,它顛覆了人們長期以來對睡眠的非科學認識。人在沒有任何其他外界幹擾的情況下自然入睡,平均90分鐘後醒來。人類的睡眠周期約為90分鐘。只要睡眠時間是90分鐘的倍數,就可以大大提高睡眠質量。人類的原始天性更適合多相睡眠,即壹天內多次睡眠,而不是我們習慣的單相睡眠(晚上睡覺,白天工作)。_psytopic.com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既不是醫生,也不是康復專家,甚至不是任何與醫療保健相關的專業從業者。事實上,他只是壹個碰巧親身經歷了睡眠周期的神奇效果並被它所誘惑的家夥。然後他刨根問底,找了壹堆相關的研究報告證明他說的是真的。

如果妳仍然不感興趣,那麽我告訴妳,作者是壹個絕對“多產”的人,他身兼數職:Flash動畫開發人員、遊戲開發人員、哈珀通信公司及其電視節目奧普拉·溫弗瑞秀(美國最著名的脫口秀)的音樂制作人,同時也是壹名作家(過去五年出版了十本書,未來幾個月還將出版兩本)。關鍵是他並沒有比別人多睡,還保持了較高的工作熱情和效率,身體健康,膽固醇低,足以說明這篇文章不是廢話。

如果妳對這篇文章感興趣,相信妳也會對PSYTOPIC感興趣。網站是Psytopic.com,這個點擊不會浪費妳的時間。這是Psytopic的指紋密碼:AHR0CD OVL3D5WC3L0B3 BPY5JB20V,妳可以用這個指紋在google上搜索我們的網站。

1.本文的重點不是我們是否缺乏睡眠,而是如何更聰明地睡覺,討論什麽是符合我們自然天性的睡覺方式。我總是告訴別人,壹天只睡6小時,甚至4.5小時就夠了。秘密不在於睡眠的質量,而在於睡眠的時間本身——如果睡眠時間是90分鐘的倍數,就會改變妳的人生。

1個半小時

3小時

四個半小時

6小時

七個半小時

這些數字應該是妳應得的睡眠時間,這也是妳身體自然的生理需求。我向毛主席承諾,如果妳關掉鬧鐘上床睡覺,醒來看鐘,妳會發現妳已經睡了90分鐘的倍數。而這90分鐘就是所謂的睡眠周期。

壹般來說,晚上睡3個小時,晚上午睡90分鐘。四個半小時加起來壹個* * *,腦子總能保持清醒,感覺睡眠充足,精力充沛。如果妳想知道為什麽,只要看看下面的科學解釋就知道了...

“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對誌願者進行了壹項視覺任務的特殊訓練,這項任務要求誌願者從屏幕上快速變化的壹些圖案中識別出特定的圖案。10小時後再次進行測試時,休息了90分鐘的誌願者比沒有休息的誌願者表現得更好。事實上,他們做得幾乎和休息了壹夜的誌願者壹樣好。”

— ):

“有研究指出,睡眠時間不是醒來的原因,關鍵是睡眠中完成的睡眠周期數。每個睡眠周期有五個不同的階段,顯示不同的腦電波信號。從我們的研究來看,這意味著每個睡眠周期平均有90分鐘:65分鐘的正常睡眠期,或非快速眼動期(REM:快速動眼期);然後是20分鐘的REM睡眠期(大腦做夢的時候);最後五分鐘是非快速眼動。壹般來說,REM階段的持續時間在早期睡眠周期中較短(少於20分鐘),在後期睡眠周期中較長(超過20分鐘)。如果我們在沒有設置鬧鐘和任何其他外部幹擾的情況下自然入睡,我們平均會以90分鐘的倍數醒來——例如,像四個半小時、六個小時、七個半小時或九個小時,而不是七個或八個小時,因為這些都不是90分鐘的倍數。在兩個時期之間的時期,我們並不是真的處於睡眠狀態:在這壹時期,人的意識是朦朧的,如果此時沒有受到幹擾(如光、冷、急、噪等。),他們將進入下壹個90分鐘的睡眠周期。壹個只睡了四個睡眠周期(也就是6個小時)的人,通常會比那些睡了8到10個小時,但還沒有完成(上壹個)睡眠周期的人感覺更休息。”

所以這也解釋了,即使睡了8個小時,我還是會覺得累,頭暈,或者說睡了4個小時幾乎不可能醒來。作為普通人,我們幾乎都被教導要“睡足8小時”。盡管如此,還是有壹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睡得好。這是為什麽呢?難道是上面的理論錯了?當然不是。事實是,那些看似沒有完成最後壹個睡眠周期,但仍然覺得休息得很好的人,實際上睡了差不多七個半小時,或者九個小時(另壹個原因是每個人睡眠周期的長短也不壹樣,文末有解釋)。

2.午睡是直接提高θ腦電波的關鍵。θ腦電波,即超意識腦電波。清醒時,更多的θ腦電波意味著更高的創造智力。據說歷史上“多產”的名人大多深知這壹點,並恪守之。萊昂納多?達?芬奇托馬斯。傑斐遜和巴克明斯特?芙蓉壹直在用這個“技能”,還有其他人喜歡尼古拉?特斯拉,托馬斯?愛迪生,拿破侖和溫斯頓?丘吉爾和其他聰明的“大腦”從同時午睡中受益匪淺。

另外,午睡似乎還有長壽的好處。芙蓉活到87歲,達芬奇60多歲才掛掉——他們都活了各自時代男性平均壽命的兩倍!

有趣的知識:當大腦處於θ腦波狀態時,腦細胞會重組鈉鉀比例。鈉鉀比與滲透作用有關,滲透作用是各種化學物質進出腦細胞的化學過程。長期處於β腦電波狀態後,鈉鉀比例會失衡,這就是所謂“精神疲勞”的主要原因。但短暫的θ腦波周期(約5 ~ 15分鐘)可以恢復正常的鈉鉀比,即恢復精神狀態。

3.人類的原始天性比我們習慣的單相睡眠行為更適合多相睡眠。

單相睡眠相當於人的常見睡眠行為,即晚上睡覺,白天工作。

多相睡眠是指壹天中有許多睡眠/清醒事件。如果每天的睡眠計劃中包括午睡,這就是多相睡眠的壹個例子。

首先,自然界幾乎所有動物的行為都是多相的、復雜的。而且多相睡眠是人類嬰兒期占主導地位的睡眠模式,只有稍微大壹點,孩子才逐漸與午睡的概念隔絕。此外,當人與外界環境隔絕時——保證無法從自然因素(如陽光)或人為暗示(如鐘表、電視節目)判斷實際時間——他們會傾向於表現出更多的短期睡眠行為,而不是維持只在夜間發生的單相睡眠。最後,午睡——也就是短暫的睡眠——比長時間的睡眠更能提神。

但遺憾的是,我們似乎都“忘記”了這種生理上自然的睡眠方式,保持著朝九晚五不變的睡眠習慣。

從單相睡眠習慣轉變為多相睡眠並不難——但要循序漸進。

晚上逐漸減少睡眠,晚上小睡壹會兒——妳應該只選擇兩種長度的時間午睡:要麽20分鐘,要麽90分鐘(或者90分鐘的倍數)。因為20分鐘的午睡只能讓妳進入睡眠的第壹階段,而不會陷入深度睡眠,醒來後還能得到壹定的休息效果。

關於如何改變和適應多相睡眠,有兩個關鍵點:

1,測測自己睡眠周期的長短。90分鐘只是壹個平均值,不同的人不壹樣。比如我幾年前是90分鐘,現在縮短到了75分鐘。所以如果我現在7點倒頭就睡在床上,第壹次醒來時針會指向8點,15不使用鬧鐘。

2.每天至少有兩個明確定義的睡眠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妳連續只睡了四個半小時,絕對不可能說“我今天睡夠了”,所以剩下的19個小時不睡覺,妳會覺得自己在地獄裏。壹天的睡眠必須分為兩個(或更多)階段,這樣才能將睡眠的REM階段所達到的效果完全“滲透”到這24小時中。

5.常見問題

體育鍛煉會讓我睡得更多?

的確,適度的體育鍛煉會讓妳睡得更沈,在清醒時也能提供更多的動力。關鍵是量力而行,所以睡眠時間會和平時壹樣。當然,如果妳運動過量,妳可能需要比平時更多的睡眠周期來恢復體力。

如何準確測量自己的睡眠周期?

就像中學做實驗壹樣,測量多次,取平均值。但需要註意的是,我們是生物,不是儀器,也不是每個睡眠周期都完全壹樣。

另外,所謂“醒來”,是指第壹次睜開眼睛,感受周圍的環境。即使妳認為妳當時只睡了五分鐘,其實完全有可能妳已經睡了壹個睡眠周期。

還有,如果妳在160,170,甚至180分鐘後醒來,說明妳已經睡了兩個周期。或者240或270分鐘,也就是三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