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2021-04-28

2021-04-28

上次我們終於總結了馬基雅維利人生哲學的各個方面,現在我們要開始新的壹節,那就是伊曼紐爾·康德的人生哲學。

總的來說,康德哲學屬於啟蒙哲學的大範疇。啟蒙思想和馬基雅維利的思想雖然有些關聯,但並不完全壹致。啟蒙的核心思想是用自己的理智照亮自己的前進道路,自己的理智才是主人。但同時也要把其他人當成和妳壹樣的人,認為他們可以用自己的理性為自己的人生道路做決定。

相比之下,馬基雅維利也強調理性的運用,但他強調的是統治者對理性的運用。他並不主張把統治者以外的人當作統治者那樣的人。馬基雅維利非常願意為了某種目的把別人當成自己的工具,這是馬基雅維利和康德的巨大區別。

恪守學業的皮業之子

既然要講康德的人生哲學,就要先講康德的人生。德國大詩人海涅曾在這本《德國宗教和哲學史概述》中這樣描述康德的壹生。他說很難描述康德的傳記,因為康德沒有生活,他也沒有世界。他在柯尼希斯堡安靜偏僻的路上過著非常機械抽象的單身生活。甚至有人認為康德似乎壹生都沒有離開過他的家鄉哥尼斯堡。當然這個想法有些不準確,只能說百分之九十準確。

總的來說,康德壹生恪守學業,從不參與任何重大的現實鬥爭,是個不折不扣的宅男。就其日常生活而言,平庸到無聊,無聊到平庸。盡管如此,我仍然認為,對康德平庸壹生的觀察,仍然可以告訴我們壹些關於如何成為人才的有趣知識。比如現在很多人都為學區房頭疼。有些人認為他們必須掙很多錢才能上得起好學校。康德其實出身貧寒,卻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

1724年4月22日,淩晨5點,康德出生在克納普夫島。當他出生在克納夫島時,哥尼斯堡市還沒有建立。直到康德出生後兩個月,哥尼斯堡才把康德出生地(克納霍夫島)作為自己的行政轄區。請不要小看哥尼斯堡這座城市。他的德語可以翻譯成國王山,聽起來很霸氣。他是普魯士王國最大的城市之壹,也是普魯士在東方的橋頭堡,擁有繁榮的貿易路線和工業。同時,市內的哥尼斯堡大學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教育中心。康德壹到家就能上得起好大學,可以說是很幸運了。

但是康德本人還是很普通的。康德雖然是德國哲學家,但事實上,康德的曾祖父不會說德語。他來自波羅的海。他的祖父成為了壹名鞋匠,並把他的手藝傳給了康德的父親喬治。他們都擅長制作皮革馬鞍。至於康德的母親,主要從事印染、制鞋等皮革相關行業。不管妳怎麽想,都和哲學無關。

康德的父母喬治和他的妻子生了九個孩子,伊曼努爾·康德排名第四。九個孩子中,除了康德,只有壹個姐姐、兩個妹妹和壹個弟弟活到成年。為什麽康德被稱為伊曼紐爾·康德?以馬內利是普魯士的以馬內利日,也正好是康德的生日,所以他的名字叫以馬內利·康德。

康德的家庭環境可以說很差,但是他的母親對他的影響非常深遠。康德自己也說過,我的母親為我種下了第壹顆善的種子,它讓我的心靈轉向自然,喚醒並擴展了我的智力,她的教導對我的壹生影響巨大。這是壹段非常有趣的回憶。現在很多媽媽對孩子的培養相當焦慮,恨不得把所有的花費都用在讓孩子上更好的學校上,卻忽略了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康德的母親對康德的影響顯然是在道德上,而不是在知識上。

學習工作之路

那麽康德成為大哲學家就必須向別人學習。從傳記材料來看,康德的啟蒙老師是弗朗茨·艾伯特·舒爾茨,他是壹名牧師。他與舒爾茨建立了良好的關系,隨後進入以舒爾茨為校長的弗雷德裏克學院,接受拉丁語等古代漢語的培訓。直到1740才進入哥尼斯堡大學。當他在大學時,他的主要科目是神學,但他很快在學校對自然科學產生了興趣,還學習了哲學和數學。同時,他通過形而上學教授克努岑的工作學習了萊布尼茨和牛頓的理論。

但由於康德的父母相繼去世,他失去了繼續在大學學習的經濟支持,康德不得不中斷學業,外出謀生。康德大學沒讀完就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出去打工。我相信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肯定是有壹些差距的,但是如果妳出去工作不學習,妳的智力和應對學業問題的能力就會下降。

那麽如何解決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和維持與經濟資源缺乏的矛盾呢?康德的解決辦法是當壹名私人教師,這樣既能保持自己的學習熱情,又能掙錢,這也是當時德國貧困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如果他當時知道有壹個審視理想的平臺,他可能會聯系梁文道先生,談談他的哲學。

這也是康德壹生中唯壹壹次離開家鄉。他的私人教師工作主要在壹個叫Jodechen的地方,但離他的家鄉哥尼斯堡不太遠。約德興可以說是德國文化和立陶宛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缺乏能用德語講知識的人才。康德也撿了漏,在這裏成了安德斯牧師三個兒子的老師。

1750年,康德來到奧斯特羅德的地主家教書。他最小的學生是喬治·腓特烈,日後解放農奴,然後他去凱瑟琳伯爵家當家庭教師,這是他的第三個教職。康德在農村的教學活動不僅獲得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也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為他以後的學術活動奠定了基礎。這期間賺的錢不僅可以讓他支付柯尼希斯堡兩個房間的房租,還可以雇壹個傭人照顧他的日常生活,可以讓他安心學習。對了,康德好像是個好色之徒,所以基本上雇了個男仆,他好像也沒有女朋友。

不喜歡地理的哲學家不是好院士。

壹個人要成為康德那樣的大師,應該具備哪些素質?他想成為壹名多面手。他知道的越多,接觸的領域越多,腦洞就開得越大。康德發表的第壹部重要著作不是哲學著作,而是壹部天文學著作,題為《自然通史和天體理論》。

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所謂的康德拉普拉斯假說,即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在天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地位。1755年,康德回到哥尼斯堡大學,提交了壹篇用拉丁文寫的關於火的論文,從而獲得了學位答辯資格。然後他拿到了所謂的碩士學位,相當於今天的博士學位,但是康德還是沒有在大學裏拿到教職。

為了在大學裏得到壹個教職,康德提交了壹篇拉丁文論文,闡述了形而上學認識論的基本原理,然後通過了答辯。從此,康德成了編制外的民辦教師,這是德國長期存在的教師臨時編制。也就是說,年輕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他的工資不是學校出的,而是有選課意願的學生出的。只要他口才好,聽的多,他的經濟問題就不會很大。叔本華以後做了這個行當,但是在大學裏不怎麽吃香,因為聽的學生比較少。

但康德還是希望晉升為教授。1756年4月,康德寫信給普魯士國王,希望填補哥尼斯堡大學教授的空缺。但是由於壹些制度上的原因,康德並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地位。當時作為青年教師,康德的教學工作非常繁重。除了哲學,他還教授自然地理、數學、力學、工程學、倫理學、自然科學、物理學和修辭學。可見哥尼斯堡大學對康德人力的壓榨已經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很有意思的是,康德本人甚至非常喜歡自然地理。他獨立教授地理作為主課。康德本人幾乎沒有離開過哥尼斯堡,這是壹個極大的諷刺。壹個基本不離開家鄉的人,癡迷地理。後來彼得堡科學院選康德為院士,不是基於康德的哲學成就,而是基於他的地理學成就。這其實告訴我們,萬裏路,萬卷書這兩句話,讀萬卷書更重要。如果真的讀萬卷書,不壹定要走萬裏路,也可以像康德壹樣成為家鄉的地理學家。

康德壹生中唯壹與他有關的戰爭是七年戰爭。這是壹場所有歐洲國家都參與的大混戰。1758 1年,他的東普魯士被俄軍占領,這讓康德有點尷尬。康德本人原本是普魯士公民,現在必須效忠女沙皇伊麗莎白·彼得羅夫斯基,大學被俄國人接管。

康德想到自己要求普魯士國王晉升教授卻遭到拒絕的經歷,於是想向女沙皇申請教授職位,但沒有成功。康德並不是壹個對國與國之間的差異非常敏感的人。他的觀點是世界上只有壹個家庭。誰給我教授的職位,誰就是好國王或者好王後。1762七年戰爭結束後,哥尼斯堡回到了普魯士,但當時的政治氛圍真的很寬容。雖然大家都知道康德寫信要求女沙皇給他教授的職位,但沒有人為此起訴康德。

但在那之後,康德確實進入了學術巔峰,他完成了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三批判》。第壹種批評是純粹理性的批評。第二種批判是所謂的實踐理性批判。第三種批評是判斷批評。它們分別對應於哲學研究中的認識論、道德哲學和美學。

1770年,想當教授又瘋了的康德,終於被任命為邏輯與形而上學教授。1786年,他終於當上了哥尼斯堡大學的校長。也就是說,1740年,康德進入哥尼斯堡大學學習,1786年,他成為這所大學的校長。為了等這壹天,他奮鬥了46年。

保持健康的秘訣是像時鐘壹樣有規律。

1804年2月22日,康德因身體衰竭去世。他也是壹位非常長壽的哲學家,活了大約80歲。說到康德的壽命,就不能不談康德的養生之道。康德的生活很有規律。他每天下午三點半來散步,因為他每天三點半來散步。當地居民用他走路的速度來對表。唯壹的例外是他被盧梭的《愛彌兒》迷住了,以至於錯過了散步的時間。

康德雖然身體虛弱,但由於生活規律,活了80歲。從壹些傳記材料中可以看出,康德在壹日三餐中午飯吃得比較好,而且為了讓自己在午飯時不去思考哲學問題,以免影響腸胃對營養物質的吸收,他通常會邀請壹些名人在午飯時和他壹起吃飯。而且,他對談吐也有嚴格的要求。千萬不要談哲學,因為會影響他的休息。

這讓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總的來說,愛因斯坦不喜歡和普通人討論物理,因為他覺得如果整天討論物理,在真正需要討論物理的時候,他的腦力就會不足。同時,由於康德不擅女色,沒有女朋友,在這方面的煩惱也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學術研究上。

康德板塊的主要內容

好了,關於康德的壹生,我想說的就這麽多。聽完是不是覺得有點無聊?所有人都想,我不想成為這樣的人。太無聊了。雖然我是大學教授,但我覺得他的生活有點太無聊了。但是他的哲學是開創性的。

那麽我們就來說說這壹節我們要展開的康德啟蒙哲學的內容。首先,我今天要講的開篇內容已經講完了,那麽康德啟蒙思想的精髓是什麽,尤其是先驗論證的思維方法是什麽。它們和我們的思維論證方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什麽關系?那我要討論什麽?我將討論康德如何處理懷疑論的問題。

懷疑主義是西方哲學史上的壹個大問題,也幹擾了我們日常生活的穩定。康德認為懷疑論是合理的,但同時他也認為我們普通人面對的日常世界是現實的。他是如何編造這個故事的?先說神的問題。因為上帝的概念,在壹些經驗豐富的哲學家,如安塞爾莫,以及在壹些現代哲學家,如笛卡爾,是日常世界的現實性的保證。為什麽我們看到和觸摸到的世界是真實的?因為是上帝保證它們是真實的,上帝也可以是很多道德原則的保證。

但是康德對上帝做了壹件非常令人驚訝的事情。壹方面,他認為我們說上帝確實存在是沒有依據的。但他仍然承認上帝是我們道德生活的保證。這叫什麽?這叫裝神弄鬼。但是妳怎麽能假裝有上帝而對上帝虔誠呢?這就是我想談論的康德人生哲學的壹個方面。

說到神對道德生活的保障,道德生活的基本規範是什麽?這是下壹次的內容。這是康德的絕對命令,意味著他將用普遍的、抽象的道德法則來約束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有人說這樣可以嗎?聽聽康德是如何總結這個故事的。

說完了道德的絕對命令,就有了下面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在康德看來,我們對自然的描述符合因果律,但除了我們的自然,還有壹個我們不能忘記的領域,那就是被假裝的上帝。請註意假裝的上帝所註意到的道德規則所形成的世界,也就是康德所說的自由世界。這裏有兩張皮,壹張關於自然,壹張關於自由。它們是如何相互形成壹張皮的?這取決於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中提到的判斷機制。

這個討論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麽意義?我們現在世界上經常遇到兩種人,壹種是理科人,壹種是文科人。理科人講的是科學規律,文科人講的是抽象的道德和價值原則,所以這兩個群體根本合不來。但康德只是想把這兩方面聯系起來。讓我們看看他是如何搭橋的,看看他的搭橋方案對解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有沒有幫助。

判斷的問題我們已經講過了,還會引申到審美的問題。為什麽?因為判斷本身就是這樣壹個帶有審美的方向。審美爭議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起著很大的作用。比如夫妻倆要裝修,審美不同就可能吵架。那麽美的本質是什麽呢?是純粹的主觀還是客觀?康德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這就涉及到他的先驗通感理論。

那麽說到先驗通感,我們就要說到康德美學的另壹個重要概念,這個概念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是非常有用的。這叫漫無目的。這是什麽意思?也就是說,要想把壹個東西做得漂亮,不能做得很矯情,要讓它自然地展現美。但是如何做到這壹點呢?聽聽我這次對康德美學原理的闡述。

說完了無目的和有目的,我還會說說康德的和平理想。因為康德有壹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永久和平。與充滿兵法的馬基雅維利不同,康德的理想是未來大同,永久和平,千百年來世界人民和睦相處。但是這種想法是不是太空洞太美好了?或者反過來說,如果我們不把和平作為對未來的終極期待,我們個體生命的意義又能落腳在哪裏呢?馬基雅維利和康德誰更能代表真理?這也是我想在這壹部分涵蓋的內容。完成這些內容後,這壹部分將在最後總結康德哲學的優缺點,為黑格爾人生哲學的轉向做壹些鋪墊。

好了,今天是康德板塊的開篇話。下次我們將討論康德的啟蒙思想和他的先驗論證方法。謝謝,我是許。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