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周:復習“數據庫設計”的理論
第六周:基本框架完成,技術細節確定。
第七周:完成後臺數據庫的設計,完成部分論文。
第八周:完成前臺界面的設計,完成部分論文。
第九周:進行程序測試,繼續寫畢業設計論文。
第十周:繼續測試程序,繼續寫畢業論文。
第11周:整理材料、文件、圖表等。,並修改畢業設計論文。
第12周:完成畢業論文,打印,按要求裝訂。
第13周:軟件驗收和準備畢業設計答辯
第14周:畢業設計答辯和成績評定
7.主要文件和材料閱讀:
[1]鐘靈,亞洲旅遊電子商務亟待加強,中國旅遊報,2000-05-15。
[2]蔡,,論網絡時代旅遊業的發展,旅遊科學,2000-03:14~17 .
[3]鐘海生,中國旅遊信息化發展潛力巨大,中國旅遊報,2002-04-19。
[4]張俊霞,網絡時代旅遊業的轉型與重組,桂林旅遊學院學報,2001-1:42~44 .
[5]鐘靈,亞洲旅遊電子商務應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6]張軍,廣東能成為旅遊“信息大省”嗎?中國旅遊報,2002年4月-21
[7]鐘靈,亞洲旅遊電子商務應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8]鐘靈,亞洲旅遊電子商務應加把勁,中國旅遊報,2000-05-15。
[9]丁力,旅行社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0]李誌壯,攜程面對“新旅遊”,中國旅遊報,2000-03-10。
[11]江國慶,焦芳,成長中的電子商務及其應用,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2]周淑青,電子商務場景案例,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1。
[13]曾強,中國電子商務藍皮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4]關於旅遊網絡的思考,中國旅遊報,2002-03-08。
詹姆斯,妳好。評價萬維網:全球商業網站研究[J].計算機媒介通信雜誌,1997。
[16]方美琪,《電子商務概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
[17]王欣,我國旅遊電子商務的現狀及發展方向,旅遊管理,2000-05:17~21。
[18]張淑敏,我國發展旅遊電子商務應註意的幾個問題,旅遊學報,2000-04。
羅伯特·M·k .走向網絡空間的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進展》,1998(22),3:385~406
[20],李,,企業網絡營銷決策分析,商業經濟學報,2000-06:27~29 .
[21]旅遊網,何去何從?
[22]陸,柏翠玲,旅行社網站的績效與發展趨勢,地理信息科學,2001-04:63~66 .
首先,總結了本課題的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了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國外相關研究動態。
隨著世界旅遊經濟的發展,旅遊消費市場發生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根本性轉變,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日益多樣化,旅遊市場逐漸細分。為了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研究者開始研究各個細分市場的消費者需求和行為。國外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老年、青年、女性和家庭旅遊市場的研究上。營銷人員將家庭購買決策作為產品開發、定價策略和媒體選擇的基礎。
近40年來,家庭決策壹直是國外消費者行為研究的重要課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結構、家庭觀念以及家庭成員間社會經濟地位的變化,使得家庭旅遊的決策過程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相關研究也有所創新[2]。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家庭旅遊決策中的角色分配和決策模式主要受以下因素影響:子女、家庭收入、家庭生命周期、婚姻沖突和互動。
以Ryan和Seaton和Tagg為代表的研究人員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孩子是家庭出遊的催化劑,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滿意度,孩子不想去的地方很容易被排除在備選目的地之外。伊利亞特勞特和裏奇的研究發現,孩子影響夫妻之間的角色分配。有孩子的家庭,因為妻子帶孩子,所以丈夫主導決策,沒有孩子的家庭,夫妻共同決策。然而,當孩子參加家庭旅行活動時,更多的是母親主導決定。霍華德和馬德裏加爾曾經發現,在涉及兒童的娛樂服務活動中,母親主導信息收集和最終決策。此外,孩子的年齡對其參與家庭旅遊決策也有壹定的影響。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決策的影響逐漸變大。在Swinyard和Sim關於兒童對家庭決策過程影響的研究中,兒童被分為兩組:12歲和12-19歲。發現最大和最小的孩子在信息收集階段的影響力存在顯著差異。在Howard和Madri-ga的研究中,兒童被分為三組:4-5歲,6-10歲和11-14歲。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決策的影響變大。然而,亞洲國家的情況有所不同。13-18歲的孩子要面對高中或大學的入學考試,他們對決策過程的影響最小。
旅遊需求具有高度的收入彈性,家庭收入會影響家庭旅遊決策,這首先體現在對夫妻角色差異的研究上。早在1958,沃爾加斯特的研究就發現,在高收入家庭中,丈夫在決策中更占優勢。後來,尼科爾斯和斯內彭格進壹步提出,低收入家庭的決策由妻子主導,中等收入家庭的決策由丈夫主導,高收入家庭的決策由丈夫主導。
巴托斯指出,有工作的女性比沒有工作的女性更有可能參與家庭度假決策。如果在壹個家庭中,妻子的職業是帶孩子,丈夫主導經濟,那麽在面對壹些昂貴的決策時,丈夫起主導作用。Antoine Zalatan通過線性回歸模型分析了調查數據,發現教育程度與妻子參與決策的程度正相關,教育可以幫助女性獲得壹些有效參與決策的潛力。此外,妻子工作時間越長,在金錢上的自主權越大,參與決策的機會也越多。根據資源理論,妻子在家庭旅遊決策中的作用將逐漸提高,夫妻共同決策的現象將更加普遍[3]。
Consenza和Davis and Fodness將家庭生命周期的概念引入到家庭旅遊決策的研究中,認為處於家庭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家庭成員在決策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尼科爾斯(Nichols)和斯內彭格(Snepenger)指出,隨著家庭生命周期的向後延伸,* * *相同決策的現象呈下降趨勢。馬丁內斯和波羅的研究認為,隨著婚姻周期的增加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延續,丈夫主導決策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夫妻雙方或家庭成員都熟悉對方的喜好,做決定時也經常考慮對方。這種熟悉有利於決策者做出雙方都滿意的選擇,決策過程中合作多於沖突。同時,每個人都扮演更專業的角色,傾向於參與更詳細的決策。
3.本論文的國內相關動態。
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整體市場中遊客的人口學特征的簡單描述上。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了對旅遊者動機和體驗質量的研究,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足。尤其是對細分市場的研究非常薄弱,通常只是國外理論的論證和闡述,較少用實際案例來說明,研究方法也比較粗糙,關註的往往只是問題的表象。壹方面,國內學者緊跟國際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旅遊市場進行不斷的細分研究,尤其是壹些蓬勃發展的細分市場,包括家庭旅遊市場。另壹方面,要選擇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選取實際案例,收集第壹手資料,運用數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相比較而言,雖然國外旅遊研究領域早已重視家庭旅遊決策,但其理論成果的本土化應用仍值得商榷。其中壹個重要原因是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消費者行為內涵和表現的獨特性。
曾以長沙市為例,研究影響城市居民旅遊行為的家庭結構。作者以家庭結構為依據,將家庭分為單身家庭、夫妻家庭、三口之家、與父母同住的家庭和在家庭中運行的家庭,並劃分了各自的職業和人均家庭收入。研究指出,旅遊支出占可支配時間和收入的比重在各類家庭中並不是主要支出,不同家庭結構的出遊次數、旅遊支出和旅遊意向支出差異較大。不同家庭結構的相對壹致性包括:對自然景觀、清潔鄉村、古鎮等的旅遊動機和目的地偏好。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網絡、電視和報紙,以及親戚朋友的介紹。出行時間以周末和寒暑假為主。火車、自駕遊汽車、飛機是排名前三的交通方式,自駕遊受到不同家庭結構的喜愛。
賈靜(2003)從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了家庭在不同階段的旅遊消費行為。旅遊消費行為主要受家庭可支配收入和子女的影響,尤其是子女。同時,作者也對幾個新家庭進行了簡單的分析。蘇、、等(2007)首次研究了中小城市家庭規模與遊憩行為的相關性。通過對不同家庭階段家庭的收入、閑暇時間和遊憩偏好的分析,得出家庭規模與遊憩需求的遊憩狀態和遊憩潛力顯著相關的結論[4]。
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旅遊是現代社會常見的消費現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國民收入的增加,旅遊消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壹種典型的社會消費現象,按照目前的消費決策理論和研究視角,雖然已經應用於個人或家庭旅遊消費決策的研究,但主要面向西方消費者;國內相關的實證研究主要是從西方“個人#消費決策”的思維演變而來,國內對家庭旅遊決策的獨特實證研究和思考比較少見!目前國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整體市場中遊客的人口學特征的簡單描述上。雖然近年來也出現了對旅遊者動機和體驗質量的研究,但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不足,尤其是對細分市場的研究非常薄弱。通常只是國外理論的論證和闡述,用實際案例來解釋。研究方法比較粗糙,關註點往往只是提出問題的表象。未來,國內學者壹方面要跟蹤國際旅遊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旅遊市場,尤其是壹些蓬勃發展的細分市場,包括家庭旅遊市場,進行不斷的細分研究;另壹方面,要選擇科學的研究方法,將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結合,選擇實際案例,收集第壹手資料,運用數學模型分析和處理數據。隨著家庭旅遊的發展,對旅遊市場、旅遊業、景區、酒店和壹線從業人員的影響是目前比較空白的研究。因此,我們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研究,了解當前家庭旅遊決策模式對旅遊等相關內容的影響。像這樣全面的了解,有助於優化家庭旅遊。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運用文獻綜述、分析總結等方法,結合實際系統闡述了家庭旅遊決策的模型研究、家庭成員及其影響,以及在這種家庭旅遊決策模型下對旅遊產品設計和營銷的影響。
文章框架:
前言
1,問題。
2.與本論文相關的國外研究動態。
3.與本論文相關的國內研究動態。
4.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
二,家庭旅遊決策者
第三,家庭旅遊的決策過程
第四,家庭旅遊的決策方向
五是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產品設計的影響
1.家庭旅遊決策對景區產品設計的影響
2.家庭旅遊決策對旅行社產品設計的影響。
3.家庭旅遊決策對酒店業產品設計的影響
第六,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企業營銷的影響
1,家庭旅遊決策對旅遊景點營銷的影響
2.家庭旅遊決策對酒店營銷的影響。
3.家庭旅遊決策對旅行社營銷的影響。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和時間表:
研究步驟:
1.研究家庭決策和國內外差異的成員。
2.研究不同家庭旅遊決策者收集旅遊信息的過程。
3.研究綜合情況下家庭旅遊決策者對旅遊目的地、吃、住、行、娛、購的最終決策。
4.研究家庭旅遊決策模式下家庭旅遊對旅遊業、景區、壹線從業人員、旅遊市場劃分、酒店業的影響。
研究方法
1,文獻法:在學校圖書館和網上查閱相關文獻。
2.實地考察法:我在紹興新世紀杜明酒店實習了半年,對酒店的企業文化有壹定的了解。
3.分析總結法:對各種渠道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總結。
研究時間表:
1,20XX.11確定科目和指導老師。
2.20XX.2.-20XX.3.20查閱相關資料並撰寫開題報告,修改開題報告。
3、20XX.3.25論文題目,在導師的指導下開始寫初稿。
4.20XX.4 .論文中期檢查,論文初稿修改完善。
5.20XX.5定稿,成書。
6、20XX.5論文答辯資格審查
7、20XX.5-20XX.6論文答辯
參考資料:
[1]fo nedy,d .家庭生活周期對休假決策過程的影響[J].旅遊研究雜誌,1992,31(2):8-13。
[2]Belch,M.A. Willis,L.A .世紀之交的家庭決策:家庭持股結構的變化是否影響了家庭決策過程[J].消費者行為雜誌,2002,2(2):111-124。
[3]盧恒琴,蘇琴,姚治國,“境外旅遊者家庭旅遊決策研究[J],旅遊科學,2006,12。
[4]王會元,國內外家庭旅遊文獻綜述[J],高校學報,2009,06 .
[5]王淑霞,楊慎,浙江兒童對家庭旅遊決策的影響及分析[J],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2010,08 .
[6]邱福東,王靜,旅遊決策過程調查[J],旅遊科學,2005,04
[7]楊琳,旅遊決策過程中的口頭研究[M],浙江省碩士學位論文,2002,12。
[8]李祥雲,旅遊目的地偏好與營銷策略分析——以成都為例[J],改革與戰略,2012,10。
[9],,張,基於市場的城市家庭旅遊決策研究安[J]區域研究與發展,2010,08
[10]朱勝東,楊元元,家庭旅遊的產品設計與市場開發[J],黃山學院學報,2007,08。
[11]尹平,蔡安雅,我國家庭出遊決策現狀及旅遊營銷建議研究——(以北京為例)[J],人文地理,2010,04。
[12]王新,關於旅遊線路設計的思考[J],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0,06
[13]蓋玉燕,旅遊企業內部營銷理論與策略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5,(4):85-87。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3篇論文名稱:
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特征的分析與構建
壹、選題動機(背景或意義):
中國的度假旅遊發展到現在。自1992建立12國家級度假區以來,各地紛紛效仿,規模大小、檔次不壹。無論妳去哪裏旅遊,“旅遊度假區”的字眼隨處可見,發展之快,範圍之廣超乎人們的想象。然而,有了這樣壹個積極的飛躍,總體效益並沒有改善,而是在粗略估計。雖然對旅遊度假區有共同的感受,但度假旅遊在中國的發展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假日旅遊已經成為壹個熱門的研究課題。
從我國假日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前人區分休閑旅遊和假日旅遊的概念來看,我國大部分假日旅遊區都無法明確區分休閑旅遊和觀光旅遊。在我看來,很多旅遊勝地只有壹個名字,卻沒有任何實質或明顯的內容來區別於其他。因此,有必要對假日旅遊環境的特征進行分析,同時找出壹些方法或措施,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二、論文需要澄清的主要問題:
假日旅遊已成為當今的熱門話題,但還沒有成熟的研究體系。本文主要從假日旅遊環境的特征入手,通過研究找出當前假日旅遊環境應具備的要素和我國假日旅遊環境存在的問題,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與國外假日旅遊環境的比較,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假日旅遊環境體系,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基於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分析了營造假日旅遊環境的註意事項,使整個建設過程以最小的損失獲得最大的效益。
第三,論文的提綱
1文獻綜述
2假日旅遊與環境的關系
2.1假日旅遊對環境的促進
2.2環境對假日旅遊的反應
3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特征分析
3.1中國假日旅遊環境類型
3.2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特征分析
3.3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的現狀和問題
3.4與國外度假旅遊環境的比較分析
4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的營造
4.1發展假日旅遊的條件分析
4.2營造中國假日旅遊環境的原則
4.3對我國營造假日旅遊環境問題的思考
4.4保持假日旅遊環境的特色
5結論
四、論文工作安排
給出論文從寫作到各部分的時間安排(要和學院要求的最終提交時間壹致)。
有序論文各階段內容的時間節點
1完成論文前半部分(假日旅遊環境分析)20xx.12.15
2.完成論文後半部分(營造假日旅遊環境)整理初稿20xx.12.27
3.完成修改論文,提高20xx.01.14。
4.完成論文第三稿20xx.03.438+05438+0。
5完成畢業論文20xx.04.15
動詞 (verb的縮寫)主要參考文獻和相關資料:
1,蔡家成。假日旅遊產品和項目的開發建設。中國旅遊報
2.查克·Y·吉·向平。度假酒店的發展與管理(第二版)。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3。
3.鞏立人。去旅遊勝地的路在哪裏?中國旅遊報2010.03.23
4.蘇丹黃翔。旅遊英語。21世紀旅遊專業系列策劃教材。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
5.黃玉成。新概念旅遊開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2
6.姜。假日旅遊相關概念界定的探討。現代商業貿易業。2009年第12號
7.劉家明。旅遊度假區發展演變規律初探。地理科學進展。22.2003 (2)
8.羅·。走向21世紀的中國假日旅遊。中國旅遊出版社。53838+03838386386
9.羅伯特·克裏斯蒂·米爾。李正熙。度假村管理和運營。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10,王。假日旅遊研究綜述。現代經濟信息。15, 2009.
李奇小紅巖11。我國分時度假本土化的問題與對策。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綜合版),2007年5月。
12,徐巨峰。中國休閑旅遊研究。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8
陳新宇楊明鐸13。休閑、健康、度假旅遊的概念分析。黑龍江科技信息。29, 2009.
洪升楊群14。深圳發展東部濱海旅遊度假區的前景分析。2003年9月海岸工程。
14,楊霞。龍遊溫泉度假區溫泉旅遊開發。2009年消費者指南(2)
15,鄭編輯。旅遊地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5.08
鄭16。休閑旅遊業概論。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9.
周建明,17。旅遊度假區的發展趨勢及規劃特點。國外城市規劃。01, 2003.
旅遊管理論文開題報告4篇論文題目:
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壹,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及存在的問題
旅遊景點是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旅遊景點,就沒有目的地。旅遊經濟的興起吸引了人們對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但在旅遊景區治理模式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中國學者在借鑒國外的基礎上,著眼於中國的情況,對政府、企業和集體在旅遊景區治理中的地位進行了認真的定位。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專業人員離校,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智能光研究中。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研究的領軍人物彭德成,著有《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壹書,發表了大量文章。對旅遊景區的治理模式做了全面的研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壹書中,他詳細論述了旅遊景區的治理結構、現在幾種主要的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利弊、旅遊景區治理模式背後的利益糾葛等關鍵問題。但他也在書中表明,旅遊景區治理模式這壹命題具有長遠的研究意義,不應輕易定性,對他的研究也是任重道遠。國外旅遊業起步較早,尤其是歐洲,在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遺產環境的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好。國外對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比較全面和先進,有很多創新,但可持續性和人始終是研究的重點內容。
2.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選題對於旅遊景區的科學管理和旅遊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景區管理成為人們研究的焦點。我國旅遊業起步較晚,加上政府幹預的市場經濟模式的影響,我國旅遊業處於先天不足、後天畸形的尷尬境地。因此,旅遊景區的管理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對旅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產生了負面影響。旅遊越亂,越偏離其休閑放松的主要目的。通過對國內外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深入研究,找出現有治理模式的弊端,找出相應的策略,從而為旅遊景區的治理提出有意義的建議。
二、研究內容和目標
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根據我國目前的旅遊景區管理模式和國外的先進經驗和研究成果,總結有關旅遊景區管理的先進研究成果,並結合實際調查結果,找出優缺點。旅遊景區的治理模式對旅遊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通過分析現有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優缺點,可以理清旅遊景區管理中的利益關系,找到更科學的治理模式,從而改善我國旅遊景區治理的混亂局面。本文的研究目標是通過對我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研究,找出問題,並通過查閱資料和調研論證,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第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壹階段,選題,收集資料。查閱相關書籍、期刊和學士論文,對參考資料進行整理和分類。
第二階段,看參考資料,寫提綱和開題報告,修改。
第三階段,寫論文初稿,參考導師意見修改論文。
第四階段,論文定稿和答辯。
1.文學閱讀
2.綜合分析
3.比較摘要
四。參考
【1】彭德成。中國旅遊景區治理模式及對策研究[M].北京:中國旅遊出版社。2003: 69-124。
[2]王國新。唐刀。旅遊資源開發與管理[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32-37。
[3]王建春任麗君。旅遊景區發展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03,23(1):87-89。
[4]王三很忙。李淑敏。基於交易成本節約視角的旅遊景區治理模式選擇研究[J].旅遊科學,2006,(4):34-35。
[5]陳芳。旅遊景區治理模式的選擇[D]。廈門:廈門大學,20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