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健康食品
玉米
在包括白面、大米在內的所有主食中,玉米的營養價值最高。尤其是玉米的維生素含量驚人,是大米和小麥的5-10倍。玉米還含有七種“抗衰老劑”:鈣、谷胱甘肽、維生素A、鎂、硒、維生素E和脂肪酸。其中,維生素E具有促進細胞分裂、延緩衰老、預防皮膚病變的作用,還能有效緩解動脈硬化和腦功能衰退。
玉米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大大減少人體對毒素的吸收。其中鎂、鈣、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也高於普通谷物,具有防治高血壓、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對延緩衰老大有裨益。玉米能調理中焦,健脾,利尿,消腫,是初霜飲食的最佳選擇。
王漿
秋季最大的氣候特點是幹燥,蜂王漿能潤燥,非常適合秋季飲用。早上喝蜂王漿最好,因為早上喝蜂王漿可以快速補充體力,讓壹天精神飽滿。
蜂王漿是壹種純天然生物制品,含有豐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實驗表明,蜂王漿通過刺激抗體的產生,發揮免疫調節作用,使機體免疫功能處於最佳的動態平衡狀態,從而增強體質,提高對不利因素和惡劣環境的適應能力,達到從源頭上增強機體防病治病能力的目的。蜂王漿具有“免疫調節”功能,通過調節免疫系統,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註意脾胃虛寒的人,起床後不要馬上喝,應該先吃點東西再喝,比如早餐可以喝蜂王漿水,或者把蜂王漿放在饅頭或面包上吃,不要空腹喝蜂王漿,否則容易拉肚子。
橄欖
鮮橄欖入口雖苦,但細細咀嚼後,更加香甜,滿口唾液,是秋冬防燥潤喉的佳品。橄欖在醫學上用於清肺利咽,主要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秋季天氣幹燥,咀嚼新鮮橄欖可以潤喉、清熱、止渴、生津。
鮮食味甘,以鮮蘿蔔潤喉為佳。橄欖蒸餾後的液體稱為橄欖露,可用於治療喉嚨痛、咳嗽和易怒。
牛肉
第壹霜飲食,但必須多吃牛肉。牛肉中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還低,味道鮮美,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牛肉具有補中、健脾胃、強筋骨、化痰、熄風、止渴、止口水的功效,適用於中氣不足、氣短、筋骨無力、久病貧血、面黃肌瘦、頭暈目眩的患者。
合適的劑量是每餐80克左右。過量食用可能會增加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風險。牛肉膽固醇和脂肪含量高,老人、小孩和消化能力弱的人不宜食用。
山藥
秋天吃山藥,可以滋補脾胃,滋陰潤肺,增加機體免疫力。是防秋虛進補的好食品。山藥最大的特點是能供給人體大量的粘蛋白,對人體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老年人常吃山藥,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還有減肥的作用。
鴨肉
鴨肉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功效。中醫認為,鴨子所吃的食物多為水生,故其肉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消水腫、止咳化痰的作用。適合體熱易上火的人;對於體質虛弱、食欲不振、經常低燒、大便幹燥、浮腫的人,以吃為好。
莉莉
進入初霜後,由於天氣幹燥,很多人會出現口幹、咳嗽的癥狀,所以這個時候要吃壹些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食物。百合是最好的選擇,味道清香,可以用來炒菜,煮粥,煲湯等等。並且能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是秋季滋補的佳品。
初霜健身要註意什麽?
預防秋燥
秋季幹燥易損傷津液,津液消耗後就會出現幹燥,表現為口幹、唇幹、鼻幹、咽幹、舌幹、大便幹燥、皮膚幹燥,甚至皮膚皸裂。肺喜潤而惡燥,肺的功能必然受到影響,出現鼻咽幹燥、聲音嘶啞、幹咳少痰、口渴、便秘等壹系列秋燥癥狀。
預防秋燥,需要從飲食上加強調節。第壹,減少辛辣刺激物的攝入。秋天已經很幹燥了,身體本身就容易上火,所以要減少辛辣的東西的攝入。第二,盡量多吃食物,如梨、芝麻、蜂蜜、南瓜等。自制的銀耳蓮子粥、薏米粥也可以常喝。
秋天幹燥的時候,保持皮膚濕潤的壹個好方法就是早上起來晚睡。潔面後先不要急著擦幹水分,輕拍面部讓殘留的水分滲透到皮膚中,再進行保濕護理。皮膚特別幹的人,不妨用保濕面膜。另外,每天不停地說話也會傷氣,尤其是肺氣和心氣,所以要註意“少說話”
每天晚上睡覺前,可以在臥室的暖氣片下放壹盆清水,讓空氣變暖,避免早上起床後口鼻幹燥,減少靜電。據了解,如果空氣幹燥,最好在屋內擺放壹些綠色植物,調節溫濕度。另外,也建議選擇壹些能夠在夜間釋放氧氣的植物,比如吊蘭。臥室不宜放太多綠植,壹兩盆即可。可以經常在植物葉片上噴水,或者養壹些水培植物。
對於工作壓力大的人,尤其是經常長時間坐在辦公室的人,在喉嚨癢、咳嗽之前,可以經常用手在背後按摩肩膀和脖子。搓搓手再按會更好,可以提高喉嚨的抵抗力,減少病情。
抗秋虛
俗話說“春困秋乏”,秋天容易疲倦。許多人有臥床休息的習慣。事實上,長時間的睡眠很容易導致體內細胞缺氧,經常導致嗜睡,有時還會頭暈惡心。所以此時要適當控制睡眠時間,不要停留超過10小時。
想要預防“秋乏”,首先要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可以比夏天多睡壹個小時左右,有助於陰陽平衡和收斂,有助於消除疲勞,增強免疫力。
“秋乏”與體液的酸性有關。多吃堿性食物可以中和肌肉疲勞時產生的酸性物質,有助於消除疲勞。營養專家特別提醒,應多吃含維生素的堿性食物,如西紅柿、茄子、土豆、葡萄、梨等,這些食物能幫助人體克服疲勞。在飲食上,最好清淡飲食,因為油膩的食物會在體內產生酸性物質,加深睡意。
平時工作或者學習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喝壹些綠茶和咖啡。綠茶在預防“秋乏”的同時,還能預防“秋燥”。需要註意的是,有腸胃病的人不適合喝咖啡。
預防秋季抑郁癥
深秋,風雨淒淒慘慘,草木枯葉,人們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容易焦慮。在人類大腦的底部,有壹個叫做松果體的腺體,可以分泌壹種褪黑激素,使人情緒低落,抑郁。入秋後,松果體相對分泌褪黑素,人的情緒也相應低落消極。
情誌調理的總原則是使氣斂,心平,以適應秋寒陽斂的特點。可以多聽壹些歡快的音樂,換壹些暖和的衣服來調節心情。
秋天人容易抑郁,要多戶外運動。跑步跳繩是壹項運動,健身操也是壹項運動。中醫講究順應自然,在指導呼吸上講究動靜平衡、內外平衡。養生先養心。秋天,適合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是必要的。
秋季最重要的健康秘訣是緩解壓力,擁有積極的心態。壹招就是每天睡前記錄壹天中發生的開心的事,比如“我今天澆花了”“我去看了壹場戲”。那時候看起來可能是很瑣碎的事情,但卻能幫妳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有時候,笑壹笑,壓力自然就釋放了。如果遇到心理危機,難以自拔,不妨求助心理咨詢機構。通過專業人士幫助妳堅定信心,進而保持身心健康。
預防感冒
不同季節天氣變化,感冒咳嗽等疾病高發。每天要註意防寒保暖,早晚出門,避免感冒。壹些疾病的患者,如腸胃病、高血壓、腦血管硬化等,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減少外出。
“百病從寒起,寒從腳起”,民間有“寒露不露腳”的說法。所以要註意適時添加衣物,尤其是腳部保暖。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以禦寒,避免感冒。每晚泡腳時,水不要過足面。水涼了可以加熱水,讓人慢慢適應溫度。不要壹次性倒入太熱的水,以免低溫燙傷。
秋季氣溫多變,即使在同壹地區,也會出現“壹日四季,十裏不同天”的情況。所以要多準備壹些秋裝,比如外套、春秋衫、毛衣、薄毛衣等,以便適當增減。
認真洗手是預防感冒最直接的方法。家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感冒了的人應該在家休息,多休息,睡眠充足。在公共場合要洗手,比如摸過門把手、公共汽車扶手、電腦鍵盤等之後。,並避免揉眼睛和擦鼻子。
用冷水洗臉可以提高妳對寒冷的適應能力。早上可以用冷水洗臉,15天後,每天早中晚逐漸增加到1次。洗臉後屏住呼吸,將臉浸入冷水中5~10秒。然後擦幹水,用手搓頭和臉,直到熱為止,每次1~2分鐘。用冷水洗臉,即使平時外界溫度突變,身體也能適應,不容易著涼引發各種疾病,如感冒、支氣管炎、扁桃體炎、肺炎等。
謹防賊風
秋季早晚溫差大,冷熱異常,往往讓人措手不及。賊風常乘虛而入,使人得病,中醫稱之為賊風。受賊風侵襲,人常感到全身酸痛,疲乏無力,還會引起咽炎、氣管炎、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等。
首先霜降的健身防賊方法如下:壹方面註意穿衣遮蓋,不要隨意剪衣服;另壹方面,不要太早穿上棉衣,秋天會凍得防賊。
初霜季節保持健康的秘訣
補初霜不如補冬。
初霜時飲食應盡量清淡。特別是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鹽。鹽吃多了容易導致血容量增加,血管壁側壓力增大。同時,人很容易感到口渴,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攝入鹽會導致水腫,增加腎臟負擔。
補充維生素,增強免疫力
初霜初至,天氣轉涼,人體新陳代謝變慢,身體機能變弱,人體免疫力下降,壹些疾病容易乘虛而入。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差,更容易生病。所以這個時候要給身體補充營養,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進補的食物。在相同的溫度下可以多吃些大棗和羊肉來補寒。
保暖不要睡覺。
初霜是秋季的最後壹個節氣,也是秋季向冬季過渡的開始。最低溫度可以達到零攝氏度左右。俗話說“初霜不冷,初霜天氣變”。此時晝夜溫差加大,人們要註意添衣,特別是要註意腳和胃的保暖,同時要加強體育鍛煉,做好禦寒準備,預防感冒。
合理作息,強身健體。
秋季氣候幹燥,秋燥易傷人體津液,表現為口幹咽燥、舌燥、津液不足。肺喜潤燥,所以肺功能會受損。合理的作息可以減少肺損傷,早晨呼吸新鮮空氣,潤肺排濁,新鮮空氣可以使人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晚上也壹定要盡快入睡,因為秋季人體容易疲勞,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睡覺的時候也要做好保暖工作。秋天涼了就疼人。選擇厚壹點的被子很容易。睡覺時要關好門窗,不宜再用空調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