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除濕?這些中藥很好。

除濕?這些中藥很好。

“千寒易去,濕寒難除。”環境中的濕度很可怕,體內的“濕度”也不容小覷。如果妳經常感覺胃口不好,整天想打瞌睡,皮膚上起疹子,那可能是妳體內的濕氣。幾千年前,中醫就提到了氣候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其中“濕”被視為引發和加重疾病的關鍵。因此,除濕逐漸成為現代保健的壹種趨勢和重中之重。哪些中藥有除濕的功效?請看壹下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幹貨~

茯苓:具有健脾和胃、健腦強身、利水除濕、寧心安神的作用,被譽為中醫“八寶”之壹。茯苓的特點是補而不烈,益而不烈。這藥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少的健脾祛濕中藥。其香能祛濕,味苦亦能祛濕,故祛濕力強,脾可健,故有健脾功效。適用於濕困脾滯所致的厭食、惡心、腹痛、腹瀉、舌苔白膩等癥。常與厚樸、陳皮同用。

薏苡仁:中醫稱為“薏苡仁”,能祛濕益胃,消除水腫,健脾益胃,長期服用能使人強身益氣。在濕度較大的季節或地區,可以用大麥煲湯。由於薏苡仁性微寒,平時怕冷的陽虛人不宜長期服用。

白術:白術可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腹瀉等癥狀,還具有燥濕、調中、止汗、利尿、安胎的作用。生用能燥濕利水,炒用能益氣健脾,炒用能健脾止瀉,黃疸、易出汗浮腫、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可以煲湯、煮粥或者泡茶喝。每天服用生白術1 ~ 3克泡茶,有助於祛濕。

荷葉:是睡蓮科植物蓮的葉子。本品芳香宜人,可作為食品使用。但是,它的藥用價值不可小覷。味苦,性平,無毒,歸肝、脾、胃經。能清熱解暑,生發清陽,涼血止血。主治:暑熱煩渴、暑濕泄瀉、血熱嘔吐、崩漏便血等。可用於煎湯、泡茶、煮粥、米飯等。本品為升散所耗,虛者慎用。

西瓜崔屹:屬於中醫的利水滲濕藥,具有清熱解暑、止渴利尿的作用。主治:暑熱、煩渴、小便短赤、水腫、口舌生瘡等。本品性涼,脾胃虛寒者慎用,如大便稀溏,四肢不溫,惡寒喜溫,小便長或不利,女子白帶細而多,舌質淡嫩,舌苔白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