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上看,道教無疑是中國影響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宗教,其發展歷史貫穿了春秋戰國以來2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
道教對中國的深遠影響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政治經濟學:
道教認為“身與國共治”、“內聖外王”,無為而治是治國修身的普遍原則。細讀中國歷史,可以發現壹個秘密:漢代文婧之治,光武之盛,唐代貞觀之治,開元之盛,宋代仁宗之治,明代洪武之治,清代康贛之盛。這些海天都采用了“內用黃老,外顯儒術”的政策。道家“無為而治”的思想與西方“看不見的手”的市場經濟思想不謀而合。實際上,每當統治者以黃老學說為指導思想,就會休養生息,疏於賦稅,拱而治之,這樣天下就會“自以為是”,生產就會恢復發展,經濟就會繁榮,就會出現太平盛世。
文學藝術:
道教的神秘思想、神仙境界、奇異神奇、無憂無慮的精神和高尚的倫理道德滲透在文學藝術的方方面面,道教的自然情懷和浪漫主義深深影響著傳統文藝的審美,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精神源泉。南北朝以來的《搜》、《酉陽雜義》、《聊齋誌異》等誌怪小說都與道教有著密切的聯系,唐宋時期的《枕邊人》、《太平廣記》等傳說都包含了大量的道教元素。唐詩被道教渲染,形成了古奧瑰麗的風格。宋詞中大量的警句來源於道教,元曲中神仙飛升的主題十分突出。明清小說,包括四大經典小說,都包含了道家神學思想,形成了“道家智者形象”的傳統。此外,道教文學還衍生出獨特的形式,如李白的遊仙詩,明代流行的清詞,以及《神魔演義》、《西遊記》等神魔小說。當代流行的修真小說題材都是丹道,玄幻小說、盜墓小說、仙俠小說也都與道教關系密切。
“象無形、聲大、聲樂”的思想對中國追求寫意、神似、自然的風格和神韻有著深遠的影響。王羲之、顧愷之、吳道子、趙孟頫、黃、、徐渭、等書畫家都是道教徒,他們的作品深受道教的浸潤。道教音樂的曲調和唱腔促進了音樂劇的發展,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都充分吸收了它的營養。天人合壹、風水、道家思想影響著中國傳統建築的選址、布局和建造。
科學和技術:
道教有征服自然的精神,尋求突破生命極限的各種做法促進了古代科技的發展。東亞的化學、礦物學、植物學、藥物學都起源於道教。道家數學與古代數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光學、磁學、聲學、天文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四大發明中,火藥源於道教煉丹術,指南針和印刷術的發明也與道教關系密切。道家在煉丹實踐中推動冶煉技術的發展,道家為了實現“逆風而行”,推動機械制造的進步;道教在制造酒、水泥和顏料方面做出了貢獻,豆腐是淮南王煉丹術的產物。道教煉金術積累了豐富的化學知識,煉金術傳到歐洲,成為現代化學的先驅。道教追求長生不老,極大地推動了醫學和養生的發展。葛洪、陶弘景、孫思邈、、傅山、劉、等許多高導都是醫家。道家的防病思想,天人同構,自然無為,成為中醫的指導思想。外丹術開創了化學制藥,道教在生理、經絡、解剖、藥理、性醫學、心理學等方面都有很大成就。飲食、行氣、過谷、導調氣息等方藥,以及內丹術,成為養生的主要內容。道家養生衍生出各種武術氣功強身健體。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都源於張三豐的內家拳。
民族性格:
道教對中國人的人格心理、倫理道德、民族凝聚力的塑造是無與倫比的。周作人說:“通常談論中國宗教的人,總說有三教,即儒釋道。事實上,儒家早已土崩瓦解,只有少數與道教同化的佛教信仰還在民間流行,主導國民思想的是道教的力量。據事實,中國人的確是道教徒。”道教尊道只求道的人生哲學,激勵著中國人刻苦磨練,知行合壹,為道而不懈探索和奮鬥。道家的重生命、快樂、灑脫的精神,塑造了中國人熱愛生活、務實的性格。道家善水柔剛的思維模式,造就了中國人內斂含蓄的人格心理;道家的陰陽和諧、天人合壹思想決定了中國人的辯證思維方式。道教秉承“知其常,容其眾”的原則,形成了寬容、謙讓、包容、開放的民族性格,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經久不衰。“仁義道德”是中國文化的最高準則。道教既奉行“尊道重德”,又提倡“忠、孝、仁、義”。它以道德實踐為修仙條件,積極推廣和傳播各種勸善書籍,對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道教大力宣傳始祖軒轅黃帝,使海內外中華兒女尊黃帝為祖,形成了血濃於水的民族感情和戰勝壹切困難的民族凝聚力。
民間信仰:
許地山說:“從中國人的日常習慣和道教信仰來看,道教的成分比儒家多。我們可以簡單地說,是道家思想主導了中國普通人的理想和生活。”道教貫徹了民間信仰的壹些內容
吸收、改造、回歸民間,深刻影響民間信仰。道教積極“搜集”民間常見神靈,吸收神話傳說,將其納入道教神仙譜系,如盤古、女媧、關公、媽祖、觀音等,使民間信仰融入了濃厚的道教色彩。道教影響了明清時期興起的民間宗教。各種民間宗教的最高神“不生母”,源於道德經的“無名世界之始,萬物之母”。“真空故鄉”的世界觀借鑒了道教的宇宙論,修煉方法來源於道教的內丹術,繼承了道教的信仰模式和組織形式。中國的民俗基本上屬於道教,道教信仰深深積澱在傳統民俗中,影響著信仰習俗、祖先崇拜、節日習俗、娛樂習俗和巫術活動。獸年祭拜太歲,祭祖燒紙錢,貼對聯,放鞭炮,接財神,拜神,春節過元宵,都源於道教。道教和各種方術都是以天人合壹、陰陽五行為基礎,在發展過程中相互滲透、相輔相成。道家學說、神仙、法術、科學儀器對玄學公式影響深遠。
國際影響力:
道教在東亞和東南亞廣泛傳播。日本神道教、天皇信仰和民間信仰深受道教影響。韓國天臺道教和越南高泰道教是在道教基礎上形成的新宗教,道教全真教是新馬的重要宗教。在歐美,《道德經》的西文譯本有近500種。從翻譯成外文的名著發行量來看,《聖經》排名第壹,《道德經》排名第二。康德、尼采、黑格爾等哲學家,萊布尼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卡夫卡、托爾斯泰等作家,裏根、梅德韋傑夫等政治家都從中獲得了巨大的啟示。道教文化,如內丹術、占星術和占蔔術也在世界各地流行。太極拳已傳播到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150萬人在海外練習太極拳。道家天人合壹、天人合壹的思想也給環保主義者帶來了很大的啟示和思考。全真教是世界道教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