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懷舊/
懷舊暗示著人的“倒退”心理,這是壹種心理防禦機制。當我們面臨矛盾沖突時,大腦系統會啟動懷舊心態。通過對過去的回憶來尋求安全保護。人到了暮年,才意識到生命所剩不多,內心感到隱隱的恐慌,於是反復回憶過去的時光來安慰自己,美化自己。在生活中保持壹種適度的懷舊是很正常的。例如,回憶我們青年時代的光輝形象和成就可以激發我們對生活的熱情,但如果我們總是停留在昨天,人們就會逐漸失去生活的信心。
正視今天
遇到暫時的困難,要敢於面對,但不能逃避。生活的每壹個細節都是瑣碎的。只要我們能真實地活在今天,壹步壹步,我們就能建立美好的生活,從留戀的悲傷中脫穎而出。
今天接受
社會變遷是歷史進步,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受到沖擊是正常的。不要太沮喪,要放松心態,適當改變自己,這樣才能靈活適應環境。
善待今天。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的歲月也在流逝。我們不應該哀嘆過去的歲月,而應該過好每壹天。昨天是壹張過期的“支票”。
珍惜今天。
今天是真實的,是可以擁有的。過去的壹切都是我們無法改變的現實。未來的壹切都像還沒發行的債券。只有今天可以把握,所以我們必須珍惜今天。
/要善於調整自己的自卑心理/
到了老年,不僅身體各個器官逐漸老化,生活自理和適應環境的能力也逐漸退化,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比如害怕與人交往,遇事畏首畏尾,生活中缺乏鬥誌,總是用這些“我老了,快不行了”的自我暗示。那麽,老年人應該如何調整這種自卑心理呢?
樂觀地對待自己。
樂觀是我們處理事情的動力來源。多年的歷練和錘煉的意誌,寶貴的人生經驗,是老年人樂觀、快樂、幸福生活的背景和“核動力”,能讓我們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更有“韌性”。
用開放的心態培養自己的心情。
50歲才知道自己的命運,老了也就過了大半人生。我要成就自己的命運,遇到事、情、景、財,心胸開闊,心態自然平和;對人好,心平氣和,對人寬厚,就沒有煩惱了。豁達的性格和心理,必然會培養出壹種平靜的心態,悠閑而快樂。
以規律的生活充實晚年
年輕的時候,為了工作,為了家庭,為了事業,沒日沒夜的工作,生活缺乏規律。當妳步入老年,回歸社會,妳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供自己支配。壹定不能放任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沒有規律。可以嘗試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和時間,逐步實施,培養和建立新的愛好。
/善於適應舊的心態/
“老馬,雄心勃勃。烈士之年,勇往直前。”短短十六個字,形象地詮釋了“不服老”這個詞的含義。但是,時不我待,體質的內在變化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所以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平衡不服老的態度:
人生目標要小,不要大。
雖然很多老人說不要安於現狀,晚年有所作為,但晚年的人生目標不能太遠大,對自己的要求也不能太高。他們應該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設定目標和要求。
運動力量要儲存,不能滲透。
跑不動就別跑,跳不動就別跳,舉不動就別舉,扔不動就別扔,不要逞強。生理上來說,年輕的時候可以透支,就像銀行收利息壹樣。當妳老了,妳只有老的資本。說到興趣,沒有興趣。所以運動要適度,“悠著點”。
勇敢點,勇敢點,小心別起來。
江湖還在,人卻老了。沒有勇敢的資本,就要時刻示弱,善於投降。沒有虛張聲勢,沒有吹噓,沒有談論它是什麽樣子。
/善於攀比/
美國首富比爾·蓋茨說過:“人生而不平等。”既然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在比較之間就很明顯。看著別人和自己比較,往往會比較怨恨,難過,甚至自憐,認為自己壹無是處,從而失去壹個好心情和壹種本該安享晚年的心境。
坦白承認差距
每個人的能力、背景、體質不可能完全壹樣。我們必須承認差距,接受差距,享受我們擁有的幸福。雖然妳沒有別人有錢,但妳有健康的身體;妳的孩子雖然和妳壹樣是普通人,但是很孝順;雖然妳住了很久的房子,但妳有壹個愛妳的妻子;等壹下。
悠閑地尋求幸福
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權利。真正的幸福與財富和地位關系不大。現實生活中,有的人生活奢侈,但並不幸福;有些人靠面包和水生活,但他們很快樂;只要我們找到了幸福,我們就會忘記去比較。當妳學會愛自己,關心自己,為幸福而獻身,妳就學會了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