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炎熱,人體消耗很大。所謂“三分虛無病”,會出現精神疲乏、口苦苔膩、胸悶悶等體征,所以中醫養生此時強調退熱防暑,補充體力。
人們有夏天吃蓮藕的習慣。蓮藕營養價值高,含有豐富的鐵、鈣等微量元素,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澱粉。具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的功效,適合夏季食用。粉蒸藕不僅味道好,而且有助於保留更多的蓮藕營養成分,有安神助眠的功效。
二、水煮鱔魚片:補中益氣除風濕
夏天人離不開空調,但容易誘發風濕,損傷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影響工作效率。因為夏季出汗,中醫認為氣隨出汗而失,所以夏季飲食補氣非常重要。
俗話說“夏季黃鱔爭人參”,夏季前後壹個月產的鱔魚最滋補,最美味。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滋補肝脾、祛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夏天吃黃鱔最好。
黃鱔蛋白質含量高,是鯉魚、黃魚的壹倍以上,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能降低膽固醇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
三、水煮貽貝: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經常待在空調房裏也會誘發“幹眼癥”。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夏承誌說,中醫認為貽貝肉具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貽貝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B1、B2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貽貝的烹飪方法很多,有燒、煮、燉等。水煮貽貝是許多人喜愛的食物。需要提醒的是,貽貝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食用。
警惕這些夏季節氣的高危疾病。
壹、中暑:避免高溫
酷暑過後,盛夏非常炎熱,人容易中暑。健康防暑是夏季養生的首要任務。壹方面要避免中暑,盡量減少中午前後的戶外活動,出門最好帶傘帶帽,避免漫長緊張的日子。
同時,多喝涼開水。出汗過多時,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鹽,以維持體液中的電解質平衡。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二、胰腺炎:暴飲暴食。
在夏季,人們會因吃宵夜、喝冰鎮飲料、暴飲暴食等原因而接受急性胰腺炎的緊急醫療,有些患者會被直接送進重癥監護室。
這些病人都被不良的飲食習慣弄得不知所措。因為胰腺炎比較兇險,所以要盡早去當地正規醫院檢查治療。該病易復發,預防措施包括去除病因,避免誘因,如戒酒、暴飲暴食、治療高脂血癥等。
三、諾如病毒: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
每年夏天都是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這種常見的由諾如病毒引起的腹瀉,具有起病急、傳播快、覆蓋面廣的特點。所以,出現不明原因的腹瀉時,要及時就醫。大多數患者在發病後1-3天內可以恢復。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日常生活中要註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生冷食物和未煮熟的食物,生吃水果和蔬菜要洗凈。
四、腸胃感冒:多喝溫水,少喝冷水。
胃腸感冒通常伴有嘔吐、腹瀉、腹痛等癥狀。胃腸感冒不同於呼吸道感冒。胃腸感冒有胃腸癥狀,常伴有濕邪,舌苔常出現厚膩,是治療的重點。
所以胃腸感冒吃普通感冒藥效果並不明顯,甚至更差。胃腸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藥是藿香正氣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