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眉山有哪些景點

眉山有哪些景點

西鄉池風景名勝區

城市:眉山市

景區等級:2A景區

景點照片:(1張)西鄉池景區山路盤旋,路中不時有老樹,偶爾有猴子出來向人討飯。當遊客走在其中時,他們經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從董磊坪到西鄉池風景名勝區的猴子經常成群出現,老猴子排在第壹位,態度高傲。遊客通過此路段時,最好準備好食物和竹簽(雙手),才能獲得通過資格。

西鄉池風景名勝區的地熱獨壹無二。這座古廟壹面是群山,三面是深谷。雲經常漂浮在建築物之間。海拔2070米,這裏是賞月的絕佳地點。寺廟的名字來源於佛教的傳說。據說普賢曾經在這裏的池子裏洗澡。遊客可將此處作為上下金頂的老宿處,西鄉池風景名勝區客房較多。如果是農歷年中,遊客不妨專程來此壹住,欣賞晴空玉月的美麗夜景。

金頂

城市:眉山市

景區等級:4A景區

景點照片:(1張照片)金頂是峨眉第二高峰,海拔3077米,是華藏寺、沃雲庵等寺廟的統稱。明太祖朱元璋21之子朱模,賜黃金3000兩,用黃金混築“大峨眉山金殿”,故名金頂。之後又被多次破壞重建。1986年,政府再次撥款重建金頂華藏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華藏寺”匾額。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高大、寬敞、宏偉的新華藏寺,矗立在雄偉的山頂上,使久負盛名的金頂再次展現出它的風采。爬金頂可以看“四絕”,日出、雲海、佛光、聖燈。每當雨雪天氣,紅日西照,陽光斜照在祭祀巖下的雲毯上,形成五彩光環,人影映在環中,人影自見。這就是著名的“佛光”。在壹個沒有月亮的夜晚,在漆黑的懸崖下,可以看到星星,有時在飛,有時落在地上。按佛家的說法,這是“萬聖光對普賢”。

彭祖山(仙女山)

城市:眉山市

景區等級:2A景區

景點照片:(1張照片)彭祖是四川省彭祖縣省級風景名勝區。山不高,步子慢,山中綠樹成蔭,竹林青翠。據說是阿尚賢彭祖博士的故鄉和埋葬地,有彭祖墓等景點。關於彭祖,慈海的定義是“壹個傳奇的故事人物”。據說彭祖活了800歲,而彭山曾經用60天的紀年法,彭祖是130歲。

彭山是長壽之鄉。上世紀90年代,有名有姓、有信息的百歲老人有50多個。然而,彭祖是否真的存在,至今仍是壹個謎。彭祖可能是壹個帶有傳奇成分的歷史人物。“中華養生之祖”石碑後面是養生堂,大概2-300平米。大廳的正面是壹幅彩色彭祖保健圖。彭祖養生的秘訣總結為房室外科、食療外科、氣功指導。之後對三部分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說明,並將彭祖的《十三法養生圖》視為“古代房室養生大全”。正所謂“山不在高,仙在靈。”

彭祖,原名仙女山,古稱吳鵬山、彭女山。它是以彭祖和他的女兒在這裏居住並修仙而命名的。海拔608米,垂直高差105米。俯瞰彭祖山,壹條礦脈從谷底微微升起,逐漸變高變大,蜿蜒直上,最後長成壹座高山,然後戛然而止。在高山之下,又壹條山脊微微隆起,逐漸上升,越來越大,被上升的礦脈包圍,蜿蜒而下,最後長成壹座巨大的山丘,然後戛然而止,就像20個國家和地區的上升脈搏微微上揚。被稱為秋千和地球氣旋,似乎兩座山相互擁抱,旋轉帶動天地陰陽。壹代長壽大師為什麽選擇彭祖山作為晚年定居之地?原來,彭祖是壹個天然的太極之地!彭祖老人眼光獨到。

在這裏,是立體的自然;最佳遊覽地點,可以清楚地看到彭祖山和壽泉溝壑形成陰陽兩條魚互相追逐。陽魚的魚眼恰好是彭祖墓,茶樹溝是兩條魚的“S”分割線,正好符合陽升陰沈的太極原理。山頂的寺廟叫慧光寺。寺廟金碧輝煌,香火旺盛,佛像眾多。是山上拜佛的好地方。順著慧光寺往北走,可以看到天下第壹“雙佛”。立佛是釋迦牟尼佛,高32米,坐佛是多寶如來,高28米。這尊站立和坐著的佛像與山脈略微壹致,所以它被稱為雙啟佛。雙佛建於唐代開元年間,早於樂山大佛,就佛像高度而言,世界排名第六,兩尊這樣的大佛並排而立,絕無僅有。

兩尊佛像莊嚴、肅穆、慈祥,詮釋了許多佛教隱語。在這裏,是壹個獨特的聚氣場,按照天元坊64柱格局打造,帶有立體自然太極的氣場。是氣功愛好者夢聚氣的聖地。養生館生動詮釋了彭祖長壽養生的精髓。寺外有壹棵天然的“夫妻樹”,又稱陰陽樹,是樟樹和烏班圖的同根。香樟挺拔,烏班圖妖小巧玲瓏,在這裏相擁,暗合了《彭祖》中的陰陽之道。寺內有數十幅浮雕,再現了彭祖的“宅術”,揭示了彭祖養生的奧秘。彭祖是最早的性學大師,他主張“陰陽應和”百年。“放縱”也反對“禁俗”,而是提倡“節制”和“適度”。他主張“男女互補,天地並生”,健康的性生活有益身心。

蘇哲壽司蘇洵故居

城市:眉山市

景區等級:3A景區

景點照片:(1張照片)眉山蘇三寺是北宋(960-1127)三位著名文學家蘇洵、蘇軾、蘇轍的故居。位於四川省眉山市西南角。到了元代,這座房子變成了供奉蘇三的神龕。明朝洪武年間擴建,但明末毀於大火,只留下五碑壹鐘。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重建,歷代都有修繕。現在它占地56800平方米。7月7日1980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4月,眉山蘇三博物館成立。

蘇三寺自元代建成以來,歷經興衰。歷來是文人墨客和普羅大眾敬奉聖賢的聚集地。整個祠堂經過數百年的修建,紅墻環繞,綠水環繞,古樹翠竹環繞,形成了“三分水,兩分竹”的海島居住特色。蘇三寺總建築面積為11500平方米。主要建築有正門、前廳、大雄寶殿、七賢殿、來鳳閣、東西廂房、余雲樓、海角閣、瑞蓮閣、白坡閣、紀念碑閣、寶玉閣、蘇宣閣、蘇靜樓、綠洲閣、半潭。大廳部分由三向四邊形組成。雖然是按軸線處理,但兩邊是平衡的,沒有嚴格的對稱而是自由變化,靈活機動。

園林景觀形成並保持了清代四川傳統園林自然、古樸、典雅的鮮明特色。房屋的廳堂、走廊布局有序,點線面呼應,疏密有致,匾額對聯,五彩繽紛。整個祠堂有著歷史文化名人故居莊穆的典雅氣息,讓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被當代中外文化名人和古典園林專家譽為中國四川古典園林典範。

峨眉山風景區

城市:眉山市

景區等級:5A景區

景點照片:(3張)峨眉山屹立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峨眉山西南7公裏,樂山東37公裏。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壹。萬佛峰的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