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包括哪些內容?

心理健康知識講座包括哪些內容?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1勤洗手,勤洗澡,不使用毛巾和洗漱用品。用正確的方法洗手可以有效防止感染和傳播疾病。每個人都應該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尤其是在準備食物之前,吃飯排便之後,出門回家之後。用幹凈的自來水和肥皂洗手。勤洗頭、理發、洗澡、換衣服,能及時清除頭發、皮膚表面和毛孔中的皮脂和頭皮屑等代謝產物、灰塵和細菌;同時還能保養皮膚和調節體溫,預防皮膚炎癥和癬。洗頭、洗澡、擦手的毛巾壹定要幹凈,壹人壹盆壹條毛巾。不與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品,防止沙眼、急性流行性結膜炎(俗稱紅眼病)等接觸性傳染病的傳播。不要和別人壹起用浴巾洗澡,防止皮膚病和性病。每天刷牙,飯後漱口。提倡每天早晚刷牙。如果壹天只刷壹次,應該選在睡前。用正確的方法刷牙,不要用牙刷。要保持牙刷的清潔,最好每3個月更換壹次牙刷。進食後漱口,以清除口腔內的食物殘渣,保持口腔衛生。咳嗽或打噴嚏時捂住口鼻,不要隨地吐痰。結核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病原體,可隨患者咳嗽、打噴嚏、大聲說話、隨地吐痰時產生的飛沫進入空氣,傳播給他人。所以不要隨地吐痰,咳嗽或打噴嚏時要捂住口鼻。這也是當今社會文明素養的表現。不在公共場所吸煙,尊重不吸煙者避免被動吸煙的權利。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指出,接觸二手煙(被動吸煙)會導致疾病、功能喪失或死亡。被動吸煙沒有所謂的“安全暴露”水平。在同壹建築內,劃分吸煙區和非吸煙區將吸煙者和非吸煙者分開,凈化空氣或安裝通風設備,都不能消除二手煙對非吸煙者的危害。如果吸煙區設置在同壹棟樓裏,那麽二手煙會通過供暖、通風、空調系統傳到整棟樓的每個角落。即使吸煙人數少,房間面積大,也不能靠通風技術來消除二手煙的危害。只有完全無煙的環境才能真正保護不吸煙者的健康。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全面禁煙是保護人們免受被動吸煙危害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對不吸煙者權利的尊重。每壹個吸煙者,請不要在自己煙癮大、戒不掉的時候,在家人、朋友、同事面前吸煙。請在外面吸煙。5少喝酒,不要喝太多。白酒基本上是純能量食品,不含其他營養成分。過量飲酒會降低食欲和食量,導致營養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等。,嚴重者甚至出現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等疾病的風險,並導致交通事故和暴力事件增加,對個人健康和社會穩定有害。酗酒應該被嚴格禁止。盡量喝低度的酒。建議成年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25克,成年女性不超過15克。孕婦、兒童和青少年不應飲酒。6不要濫用鎮靜劑、催眠藥、鎮痛藥等成癮藥物。長期或不當服用鎮靜、催眠、鎮痛藥物會成癮。毒品成癮會損害健康,嚴重時會改變人的心情、情緒、意識和行為,引起人格改變和各種精神障礙,甚至導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鎮靜劑、催眠藥、鎮痛藥等成癮性藥物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不能濫用。7.拒絕毒品。《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所稱毒品,包括鴉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其他能夠使人成癮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吸毒是很容易的,有的人只要吸壹根含有毒品的煙就會上癮。癮君子應該盡早戒掉毒品。毒品嚴重危害健康,吸毒危害自身,危害家庭,危害社會。為了防止毒品的危害,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永遠不要嘗試毒品。8使用衛生廁所,管理人畜糞便。衛生廁所是指有墻、有屋頂、有廁坑、有糞池,無滲漏,環境衛生,無蛆蟲,基本無異味,糞便經過無害化處理並及時清理的廁所。使用衛生廁所,管理人畜糞便,可以防止蚊蠅滋生,減少腸道傳染病和壹些寄生蟲病的傳播。推廣使用衛生廁所。家禽和牲畜應圈養,牲畜糞便應妥善處理。註意飲水衛生和安全。被汙染的飲用水會傳播腸道傳染病等疾病,還可能引起中毒。為了保護健康,我們應該註意飲用水的安全。要保證飲用水的安全衛生,首先要保護好飲用水源。提倡使用自來水。被汙染的水源必須經過凈化或消毒後才能作為飲用水使用。10.經常開窗通風。陽光和新鮮空氣對保持健康是不可缺少的。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殺死多種病原微生物。讓陽光經常照進室內,可以保持室內幹燥,減少細菌和黴菌滋生的機會。接受陽光照射可以提高人體吸收鈣的能力。通風不良的房子會增加細菌和病毒在室內傳播的機會。經常開窗,保持屋內空氣流通,避免呼吸汙濁有毒的空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保持健康。11.飲食應以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土豆,註意葷素搭配。谷類食物是中國居民傳統飲食的主要部分,是人類最好的基本食物,也是最經濟的能源。以谷類為主的飲食既能提供足夠的能量,又能避免脂肪攝入過多,有利於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成人每天應攝入250 ~ 400克谷類食物。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植物化學物質的重要來源。土豆富含澱粉、膳食纖維和各種維生素、礦物質。蔬菜、水果和土豆在保持健康、維持正常腸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降低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成年人每天吃300-500克蔬菜和200-400克水果。食物可分為五類:谷類(大米、面粉、雜糧等。)和土豆,動物性食物(肉、禽、魚、奶、蛋等。)、豆類和堅果類(大豆、其他幹豆類、花生、核桃等。)、蔬菜水果、純能量食品(動植物油、澱粉、糖、酒等。).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並不完全相同。每種食物都能提供至少壹種營養素,沒有壹種天然食物能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素。由多種食物組成的膳食,可以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需求,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的目的。12.經常食用牛奶、豆類及其制品。乳類食品營養成分齊全,營養成分比例適宜,易於消化吸收,是膳食鈣的優良來源。兒童青少年喝牛奶有利於生長發育和骨骼健康,從而延緩成年後骨質疏松的年齡;中老年人喝牛奶可以減少骨質流失,有利於骨骼健康。建議每人每天飲用300克牛奶或等量的乳制品,高血脂和超重肥胖傾向者應選擇減脂、低脂、脫脂牛奶及其制品。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B族維生素、維生素E、膳食纖維等營養成分,以及磷脂、低聚糖、異黃酮、植物甾醇等人體所需的植物化學物質。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可以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也可以防止過多食用肉類帶來的不良影響。建議每人每天攝入30 ~ 50g大豆或相當數量的豆制品。13.飲食應該清淡少鹽。食用油和食鹽攝入過多是我國城鄉居民普遍存在的飲食問題。食鹽攝入過多與高血壓患病率密切相關。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之壹,但脂肪攝入過多會增加肥胖、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疾病的風險。要養成飲食清淡鹹的習慣,即飲食不能太油膩或太鹹,不能吃太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炸、煙熏、腌制的食物。建議每人每天的食用油量不要超過25克;鹽的攝入量不能超過6克(包括醬油、鹹菜、醬中的鹽含量)。14.保持正常體重,避免超重和肥胖。體重是否正常可以通過體重指數(身體質量指數)來判斷。成年人的正常體重是指體重指數在18.5 ~ 23.9kg/m2之間。公式是身體質量指數=體重(公斤)/身高(米)2。超重和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壹些腫瘤發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壹。食物攝入和鍛煉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兩個主要因素。食物提供人體能量,運動消耗能量。如果吃得太多,運動不夠,多余的能量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在體內堆積,增加體重,引起超重或肥胖;相反,如果妳吃得不夠,妳可能會因能量不足而體重不足或消瘦。體重過重和過輕都是不健康的表現,容易患很多疾病,縮短壽命。所以要保持食量和運動量的平衡,讓各種食物提供的能量既能滿足身體的需要,又不會造成體內能量過剩,讓體重維持在合適的範圍內。15.患病後及時就診,配合醫生治療,遵醫囑用藥。得病後要及時就診,早診斷早治療,以免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機,既能減少疾病的危害,又能節省看病的費用。在疾病治療和康復過程中,壹定要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醫生。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調整飲食,確定活動量,按照醫生的要求改善自己的行為。不要亂求醫,同時使用幾個方案進行治療,也不能僅憑壹點點知識和道聽途說就自己買藥進行治療。16.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濫用抗生素是指不規範使用、不必要使用、超時超量使用、劑量不足或療程不足。濫用抗生素容易導致病原微生物產生耐藥性,導致抗生素原有療效逐漸喪失,不能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濫用某些抗生素還可能導致耳聾(尤其是兒童)和人體內菌群失調,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抗生素是處方藥,只能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17.食物應該煮熟;清洗生蔬菜和水果。食物應該徹底煮熟後再吃。吃完冰箱裏的剩菜後,要徹底再熱壹下再吃。碗筷等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生蔬菜和水果可能被致病菌、寄生蟲卵和有毒有害化學物質汙染。生吃前要浸泡10分鐘,然後用清水徹底洗凈。18.生的和熟的食物應該分開存放和處理。在食品加工和儲存過程中,如果不註意將生食和熟食分開,如用切過生食的刀切熟食,將熟食放在盛有生食的容器中,熟食就可能被生食上的細菌和寄生蟲卵汙染,危害人體健康。因此,生熟食物應分開放置和處理,避免生熟食物直接或間接接觸。19.不要吃已經變質和超過保質期的食物。食品保質期是指在食品標簽標註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間,食品質量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準中的要求。任何食物都有保質期。如果存放時間過長或存放不當,就會被汙染或變質。被汙染或變質的食物是不可食用的。食物在冰箱裏放久了會變壞;冰箱存放食物時,註意生熟分開,將熟的食物蓋好存放。不要吃過期的食物。不要吃標簽上沒有確切生產廠家名稱、地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的食品。20.女性懷孕後及時去醫院體檢,孕期至少體檢五次,住院分娩。女性確定懷孕後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建立“母嬰保健手冊”。孕期至少進行5次產前檢查,其中孕早期1,孕中期1,孕晚期3次(其中孕晚期1)。檢查的目的是了解孕婦孕期的生理心理變化和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並給予孕期保健指導。高危孕婦及其胎兒應更頻繁地接受檢查,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或轉診。孕婦應當到具有助產技術服務資質的醫療保健機構分娩,特別是高危孕婦應當提前住院。醫院能夠提供科學規範的助產服務和診療條件,最大限度地保障母嬰安全。21.孩子出生後應盡早開始母乳餵養,6個月內合理添加輔食。母乳餵養應在孩子出生後1小時內開始。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嬰兒所需的全部營養,有助於嬰兒發育,含有大量抗體,增強嬰兒免疫力,防止感染。同時,母乳餵養可以增進母子之間的感情,促進母親的健康康復。母乳餵養要堅持到2歲以上。寶寶6個月後,母乳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孩子的營養需求。同時,在堅持母乳餵養的同時,要及時適量添加輔食。添加輔食的原則是從壹個到多個,從少到多,從細到粗。先加壹個,壹般是蛋黃或者米粉,等寶寶習慣了再加第二個。從少量開始,逐漸增加。最初添加的輔食形式應該是泥糊狀,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觀察寶寶大便是否正常,寶寶生病期間不要添加新的食物。添加的食物品種要多樣化,防止偏食厭食。22.兒童青少年應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兒童青少年需要從小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預防近視的發生和發展。讀寫姿勢要正確,眼睛與書本的距離不小於30厘米;連續讀寫或看電視或用電腦壹小時時要休息,休息時盡量往遠處看;不要在太亮或太暗的環境下看書,不要躺在床上看書,不要邊走邊看,不要在行駛的車廂裏看書。每天做眼保健操,合理飲食,多參加戶外運動,每天至少睡7小時,對預防近視有積極作用。已經近視或有其他屈光缺陷者,應堅持佩戴屈光度準確的眼鏡。23.勞動者應了解工作崗位存在的危害,遵守操作規程,註意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習慣。勞動是每個人的基本需求,但勞動者必須知道,許多工作對他們的健康有影響,甚至可能引發疾病。可能存在粉塵、鉛、苯、汞等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在工作場所,還可能存在噪聲、振動、高低氣壓、電離輻射等有害的物理因素。工人過多接觸這些有害因素,會對健康造成危害,嚴重時會出現矽肺、煤工塵肺、鉛中毒、苯中毒等職業病。在工作中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會引起放射病。勞動者必須具備自我保護的意識和知識,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哪些有害因素,會造成怎樣的健康損害,知道如何預防這些危害。要知道很多職業中毒都是由於生產事故泄漏的大量有害物質造成的,所以勞動者必須嚴格遵守各項勞動操作規程,掌握個人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如防護帽或防護服、防護手套、防護眼鏡、防護口(臉)罩、防護耳罩(插頭)、呼吸保護器和皮膚防護用品等,並形成習慣。妳必須知道在發生事故後如何自衛和逃生,如何自救和救他人。長期接觸職業危害的人員必須定期參加職業健康檢查。如果確診為慢性職業病,壹定要及時治療,避免連續接觸或換工作。24.兒童出生後應按計劃免疫程序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每個兒童的基本健康權利。為保護兒童健康,根據疾病的流行特點和疫苗的免疫效果,我國制定了國家免疫規劃和國家免疫規劃免疫程序,對計劃免疫疫苗的種類、開始時間、間隔、途徑、劑量等作了明確規定。中國規定免費為兒童提供國家免疫規劃疫苗。包括口服脊髓灰質炎疫苗、卡介苗、百日咳、白喉、破傷風聯合疫苗、麻疹、風疹、腮腺炎聯合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乙腦疫苗、流腦疫苗。預防12傳染病。孩子出生後,必須嚴格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免疫程序進行接種。每位家長都要按照國家免疫規劃的免疫程序,按時帶孩子接種疫苗。25.正確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和性傳播疾病的風險。在性接觸中正確使用避孕套可以降低艾滋病、乙型肝炎和大多數性傳播疾病的風險。不要重復使用避孕套。每次使用後打結並丟棄。26 .發現死畜要報告,不要處理,不要食用死畜。許多疾病可以通過動物傳播。如鼠疫、狂犬病、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防止動物將疾病傳播給人,應做到:盡量不接觸病畜、病禽等患病動物;不要加工或食用死牲畜;不要加工或食用不明原因死亡的牲畜;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豬、牛、羊、雞、鴨、兔等肉制品;不吃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魚、蝦、螺、蟹、蛙等食物;接觸家禽家畜後洗手;發現死禽、死畜應及時向畜牧部門報告;死亡畜禽應按畜牧部門的要求妥善處理。27.家犬應接種狂犬病疫苗;人被狗、貓抓傷或咬傷後,應立即沖洗傷口,並盡快註射抗血清和狂犬疫苗。狂犬病發作後無法治愈,但可以預防。人壹旦被狗、貓抓傷、咬傷(或舔破傷口),應立即用肥皂水、流動水徹底沖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並盡快到醫院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就醫,進壹步處理傷口,並接種狂犬病疫苗。接種狂犬疫苗必須按程序按時足額註射;如果傷口出血,還應註射抗狂犬病血清或免疫球蛋白。為了控制狂犬病的傳播,狗主人應該給他們的狗註射獸醫疫苗,以防止狂犬病傳播給人。帶狗外出時,壹定要用狗鏈或給狗套上籠口,防止咬傷他人。28.在血吸蟲病流行區,應盡可能避免接觸受感染的水;接觸疫水後,應及時服用預防藥物。血吸蟲病是壹種嚴重危害健康的寄生蟲病。人和牲畜接觸到含有血吸蟲尾蚴的水(簡稱“疫水”)時,都可能感染此病。血吸蟲病感染主要發生在每年的4 ~ 10。為預防血吸蟲病,不要在有螺的湖、塘、渠中遊泳、戲水、割草、捕魚、捉蝦、洗衣服、洗菜或從事其他活動(螺對血吸蟲的生存和繁殖是必不可少的)。生產、生活、防汛需要接觸疫水時,應采取塗抹防護藥膏、穿戴防護用品等措施。接觸疫水後,應及時到當地醫院或血防機構檢查或接受預防性治療。29.食用合格碘鹽,預防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於自然環境中碘缺乏導致人體碘攝入量不足而引起的。缺碘對人最大的危害是對智力發育的影響。嚴重缺碘會導致發育遲緩、身材矮小和癡呆癥。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還會引起早產、流產和胎兒畸形。堅持食用碘鹽可以有效預防碘缺乏病。孕婦、哺乳期婦女和學齡前兒童也應多吃海帶等富含碘的食物。自然環境碘含量高地區的居民、甲亢患者、甲狀腺炎患者等少數民族不宜食用碘鹽。30.每年做1次健康體檢。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健康狀況,盡早發現健康問題和疾病,從而改變不良行為習慣,減少健康危險因素;對於檢查中發現的衛生問題和疾病,要抓住最佳時機,及時采取措施。31.系安全帶(或頭盔)、不超速、不酒駕,能有效減少道路交通傷害。在道路交通碰撞中,安全帶可降低40% ~ 50%的傷害風險和40% ~ 60%的致命傷害風險,佩戴摩托車頭盔可降低頭部損傷及其嚴重程度約70%。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2%,危及生命的道路碰撞事故風險增加100倍。為了對自己的健康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家庭負責,開車(或乘車)時,壹定要按照交通法規系好安全帶(或頭盔),不超速、不疲勞、不酒後駕駛。32.讓孩子遠離危險水域,防止溺水。溺水是我國1 ~ 14歲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第壹位原因。有必要加強對兒童遊泳的監管。兒童和青少年應有人帶領或組織遊泳,不應獨自下水。遊泳場所,最好是管理良好的遊泳池。在自然水域遊泳應選擇水質清潔、無汙染、水下地面平坦、無雜草、無有害動物的水域。妳不能在未知的水域遊泳。暴風雨或下雨時,不要在自然水域遊泳。下水前要認真準備,避免下水後肌肉痙攣等問題。遊泳的時候也要註意不要打架,不要在自然水域潛水。33.安全儲存農藥,並按照說明使用農藥。農藥可以通過口、鼻、皮膚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使人中毒。買農藥要用專門的設備,尤其不要把農藥放在菜籃子或者米籃子裏。存放敵敵畏、樂果等揮發性、無效農藥時,壹定要擰緊瓶蓋。施用農藥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和操作規程操作,並註意個人防護。嚴禁在收獲季節對糧食、蔬菜和水果施用農藥。嚴防農藥汙染水源。如果病人醒了,應立即設法催吐。皮膚中毒的人應立即清洗被汙染的皮膚。呼吸道中毒的人應盡快離開引起中毒的環境。中毒嚴重者應立即送醫院搶救。34.冬季取暖註意通風,謹防煤氣中毒。冬季使用煤爐、煤氣爐或液化氣爐取暖時,由於通風不良、供氧不足或煤氣泄漏,室內可積聚大量壹氧化碳,造成人員中毒。預防煤氣中毒,應盡量避免在室內使用炭火盆取暖,使用爐竈時註意通風,保證氧氣供應充足;安裝風鬥和煙囪,出風口不要正對出風口,煙囪要定期清理,保持通暢;在使用液化氣時,也要註意通風,經常檢查煤氣和液化氣管道及閥門,如有泄漏及時請專業人員維修;在煤氣或液化氣竈上燒水做飯時,要註意防止水溢出熄滅,導致煤氣泄漏。如有泄漏,立即關閉閥門,打開門窗,使室內空氣流通。煤氣中毒後,輕者感到頭暈、頭痛、四肢無力、惡心、嘔吐;嚴重者會出現昏迷、體溫過低、呼吸急促、皮膚發青、嘴唇櫻桃紅、大小便失禁。如果搶救不及時,會危及生命。如有人中毒,應立即將中毒者移至室外通風處,解開衣領,保持呼吸順暢。中毒嚴重者應立即叫救護車到醫院搶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