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下的數字醫療
從冬季至日的節氣開始,接下來的27天是中國傳統的“數九冬”,也是壹年中最冷的日子。民間有“三九補壹冬,來年不痛”的說法,也有“夏補三伏,冬補三九”的說法。這個時候養生最容易吸收外來營養,起到滋補的作用。
那麽,三天九天怎麽生活養生呢?
三九天保健的“五要三不要”
“衣”要合理。
大家都知道天冷要多穿衣服,那麽是不是多穿厚壹點的衣服比較好呢?“溫和”的三九養生當然不是這樣。衣服太薄容易受寒,衣服太厚容易拉肚子出汗,更容易導致寒邪入侵。宋代《寶勝路堯》指出:“冬天棉衣不甚厚,寒勤加重,使人不驟熱。”冬天如果因為穿多了而大汗淋漓,那就得不償失了。大量出汗會導致陽氣的泄出,遇到冷空氣,寒氣乘虛而入,人體自然就會出現寒證。所以,冬裝要保暖舒適。
出門要戴帽子和口罩。
俗話說:“冬天戴大禮帽就像穿棉襖”,因為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穿著厚厚的衣服,熱量主要從頭部、手部等裸露的部位散失。因此,戴好帽子、手套等。有助於保存身體熱量。
3、9月份,頭部的溫暖程度與人體的熱平衡密切相關。冬天戴帽子,最好能保護耳朵。老人和小孩外出時應隨時戴帽子。
冬天也進入了流感多發期,出門壹定要記得戴口罩。
旅行要講時間。
對於喜歡早上鍛煉的人來說,冬天的早上並不是壹個理想的時間,尤其是3月9日,天氣寒冷,壹切都關門了。外出鍛煉的時間最好選擇在中午,因為此時正是壹天中氣溫較高的時候,人體自身的陽氣已經達到了壹天中比較旺盛的狀態。這個時候出去散步也是最容易刺激人體機能的,讓全身關節和骨骼得到適度的運動,對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有影響。
從腳開始暖和。
研究表明,足部與上呼吸道黏膜有著密切的關系。腳壹旦受涼,人體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更容易患感冒、氣管炎等上呼吸道的疾病。所以要註意腳的保暖,堅持三天九天的鍛煉。我們應該避免在室內久坐,經常跺腳保持壹定的溫度,選擇合適的鞋襪,對腳的保暖也是非常有益的。腳汗的人最好在鞋子裏墊上鞋墊,雨雪天氣濕漉漉的鞋襪要及時更換。連續三、九天,最好堅持每天用熱水泡腳,然後輕輕按摩,或者用生姜、桔梗等中草藥泡腳。
護肩護膝護腰。
頸、肩、腰、膝、腳在冬天非常容易受寒,導致頸椎、背部、膝關節疼痛。晚上睡覺的時候,不要露出肩膀。肩膀不好的人可以在肩膀上墊壹條毛巾。腰或膝關節不好的人可以戴護腰或護膝。
不要匆忙起床
俗話說,壹日之計在於晨。但是冬天早起,不用擔心!
隆冬的淩晨是人們撥打“120”的高頻時間,其中有壹些是起床時的壹些“危險動作”導致的意外!
人體睡眠時,全身處於休眠狀態。如果砰的壹聲坐起來,或者早上起床太用力,容易導致供血不足,引發意外。尤其是壹些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起床就更慢了。早上起來,我們可以在床上呆幾分鐘,伸個懶腰,或者在床邊休息個三五分鐘再起來。
不要化妝太多。
有的人補,天天燉湯燉魚。其實還需要綜合當地天氣、個人體質等因素。
比如北方有些地方下雪,氣溫已經到了零下。可以多吃溫熱的羊肉、牛肉等補品。不過南方氣溫也不是很低。如果化妝過多,可能會導致口瘡、便秘、咽喉痛等癥狀。
另外,像壹些陰虛熱盛的人,容易口幹舌燥,便秘,急躁。這類人本來就有虛火,冬天取暖更容易打擾。
不要偷懶。
冬天是壹個特別懶的季節。外面不容易看到太陽,溫度低,整個人都不想動。
但是俗話說:“如果妳在冬天搬家,妳就會少生病;冬天懶,喝碗藥。"
中醫有句話叫“血遇寒則凝”。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在溫熱時容易流動,在寒冷時容易停滯。如果血流不暢,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誘發中風。所以,運動這種東西,是有季節性的。
冬季運動,其實做好壹些細節就好了:比如氣溫高的時候盡量安排在日出後運動,運動前做好熱身準備,運動中不要穿太厚的衣服,運動後及時添衣保暖。
五種適合進補的食物
羊肉
中醫說冬天要補腎,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補腎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力,減少冬季發病。羊肉是這種溫暖的食物,可以幫助我們在冬天保持健康。
黑米
黑米不像白米那麽精,脫殼後多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濃稠的黑米最適合冬天煮粥。煮粥前先把粥泡壹下,讓水分充分吸收。浸泡大米用的水要和大米壹起煮,保留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零食、餃子、粽子、面包等。
蘿蔔白菜
除了三、九天吃羊肉、牛肉等高熱量食物外,還可以多吃芹菜、白蘿蔔、土豆、大白菜等食材“活血化瘀”,這樣冬天就不容易出現上火、便秘等不適。另外,吃壹些蓮藕、梨、竹筍、木耳等食物。
紅茶
冬天可以適度喝紅茶或者普洱茶。紅茶性質溫和,口感醇厚,富含黃酮類和鉀元素。黃酮類化合物抗氧化能力強,鉀有利於心臟保健,對預防中風和心臟病有壹定作用。紅茶適合冬天喝。經發酵烘焙而成,對腸胃溫和,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大大降低。不僅如此,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還能促進腸胃消化。所以冬天喝紅茶對養胃有很好的作用。趁熱喝紅茶,味道好,暖胃。
湯少
素食湯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比如可以用香菇、豆腐、豆芽、海帶、白蘿蔔等食材,將所有原料放入水中煮1小時左右。蔬菜全部放出來後,過濾掉菜渣,剩下的就是美味的素湯了。但是,也有壹些需要註意的地方。冬季烹飪也應避免使用過於復雜的烹飪程序。用油量壹定要適中,多選用新鮮原汁原味、加工程序少的食材制作。
八大防疫方針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戴口罩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壹個常規習慣。但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外出不戴口罩甚至進入公共場所拒絕戴口罩的人數有所增加。
冬季,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有所增加。同時,冬季也是呼吸道傳染病和病毒性肺炎的高發季節,那麽普通人應該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呢?
1.合理佩戴口罩
外出請隨身攜帶壹次性醫用口罩。在人員密集、空氣流通不暢的室內公共場所,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壹定要戴口罩。
2.減少聚會活動
特殊時期請盡量減少不必要的聚會和聚餐,盡量去人員密集、陰冷潮濕、通風不良的地方。如確需進入這些場所,請做好個人防護,並配合測溫、打碼照明等防控措施。
3.隨時保持妳的手幹凈
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水下洗手至少20秒;洗手不方便的時候,可以用醇基免手消毒液清潔雙手。
打開窗戶通風
即使在冬天也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次,每次20-30分鐘,通風時註意防寒保暖。
5.註意咳嗽禮儀
咳嗽或打噴嚏時,盡量用紙巾、手帕等捂住口鼻。沒有紙巾或手帕的時候,可以用手肘或裙子捂住口鼻。不要隨地吐痰。
6.註意飲食衛生
購買和加工冷鏈食品時戴口罩和手套;烹調食物應與生熟食物分開;肉和蛋應該徹底煮熟後再吃。提倡分餐,或者使用公用勺子和筷子吃飯。
7.密切關註官方信息
密切關註政府發布的疫情信息,不要輕信謠言,壹切以政府通報的信息為準。
8.積極配合,落實防控措施。
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疫情防控措施,向調查人員和醫務人員如實報告個人行蹤和接觸史;去指定的地方做核酸檢測。如果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請及時到就近的發熱門診就醫。
冬季八種養生粥
1 .喇叭洲
材料:糯米1杯,紅小豆100克,葡萄幹,花生,蓮子,紅棗,桂圓幹,松子各50克,糖300克。
做法:糯米洗凈浸泡壹晚,小豆洗凈浸泡4小時左右。小紅豆、蓮子、花生仁、糯米、紅棗、桂圓幹、松子、葡萄幹用5倍的水熬制臘八粥。
功效:臘八粥有健脾益腎、補虛損的功效。其中糯米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合脾胃功能低下的人食用。花生具有潤肺、和胃、止咳、利尿等多種功能。
2.桂圓粥
材料:桂圓幹3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
做法:粳米洗凈放入鍋中,桂圓曬幹備用。加適量水煮粥。等差不多熟了,加入桂圓肉煮開,加入白糖。
功效:桂圓可以入藥。中醫認為其性溫,味甘,入心脾經,具有壯陽益氣、養心健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可治療貧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經衰弱、病後體虛等。
3.生姜紅棗粥
配料:生姜、大棗、大米、紅糖。
做法:將大米放入鍋中,簡單翻炒壹下,然後加水,用勺子將大米攪拌均勻,加入大棗和姜片,用小火慢煮至粥熟,加入少許紅糖。
功效:生姜散寒有效;紅糖有祛風散寒、解毒的功效。紅棗能補中,養血安神,是壹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
4.山藥紅豆粥
材料:紅豆50克,山藥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紅豆洗凈浸泡過夜,山藥去皮切塊,粳米煮粥,加適量鹽調味。
功效:紅豆能養血祛濕,還能補益身體。多吃山藥可以滋潤皮膚,增加食欲,增強身體抵抗力。
5.黑芝麻核桃粥
配料:大米、糯米、核桃仁、黑芝麻、冰糖。
做法:將大米、糯米用清水浸泡10分鐘;將鍋裏的水燒開,加入大米和糯米;大火燒開,蓋上小火燉;炒核桃和芝麻;然後用蒜泥搗碎;將米粥煮至粘稠,加入冰糖,煮至冰糖融化;加入黑芝麻和核桃仁;攪拌均勻,煮2分鐘。關掉暖氣。
功效:此粥具有健腦補腎的功效,適用於腎虛多夢、腰痛等癥狀。
6 .南瓜山藥粥
材料:南瓜50克,山藥50克,粳米100克,鹽少許。
做法:南瓜洗凈,去皮切塊,山藥洗凈,去皮切塊備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倒入粳米用武火煮沸,再放入南瓜塊、山藥塊,繼續用文火煮至食材熟爛,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南瓜中含有的果膠能保護胃腸粘膜,加強胃腸蠕動,幫助食物消化;山藥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健脾潤肺、聰耳明目、助消化、強筋骨的功效。
7.紅棗黑米粥
材料:大棗20枚,黑米100克。
做法:紅棗、黑米煮成粥,早晚食用。
功效:紅棗補血,黑米補腎。合在壹起,能益氣壯陽。
8.紅參粥
材料:紅參粉3克,枸杞5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
做法:將紅參粉和枸杞米洗凈,加入適量的水和調料,煮1小時。
功效:提高免疫力,益氣滋補,適用於身體虛弱,腰膝酸軟等癥狀。
(本文稿件由責任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