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如何做時令健康湯

如何做時令健康湯

健康湯

俗話說“春是養生之道。”人們常說,秋冬是“進補”的好時機,也就是所謂的“冬季進補”。事實上,我們應該在春天更加註意飲食,以保持健康。中醫認為“人對應天地”,意思是人體的生理機制要緊密對應四季氣候的變化。

現在有了電子燉盅,早上上班前可以燉湯,自動保溫,下班回家就可以喝了。燉湯似乎容易多了。但是要做好燉肉,需要註意壹些小技巧。梁師傅透露了壹些燉肉的小竅門:

雖然燉品中所有的材料都放入鍋中燉,但是燉品是精心擺放的。先把肉放在底下,再把藥材和食材放在上面燉。湯會更清澈。不要貪杯外的水,因為煮的時候水太多會滲進杯裏,稀釋湯。

然後妳要掌握好溫度。電子燉盅,不用壹勞永逸的看火就能煮3個小時。不過有時間看火的話,要用猛火半個小時,讓杯子裏的水燒開,然後就可以當慢火了。這樣也會燉3個小時,這樣湯會更鮮美。

湯的處理壹般很簡單,但如果有腥味很重的肉,比如水魚、水蛇,壹定要先燒開水再燉,然後加入姜片調味。

有些北方人認為湯要加香料,如蔥、蒜、辣椒、雞精、味精、料酒。其實從廣東人做湯的經驗來看,這些調料是沒有必要的。必要的話,壹片姜就夠了。註重湯的原汁原味,制作養生湯的材料(20張)

只要鍋煮的時間合適,湯的鮮美味道自然會溢出來。

唐水文化

湯是人們吃的最有營養、最易消化的食物之壹。壹般來說是指以水為傳熱介質,通過煮、煮、燉、蒸等加工工藝烹制而成的多汁美味的飲品。不僅味道鮮美,而且由於大部分營養成分已經溶於水,易於吸收。

烹飪屬於文化範疇,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這壹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湯與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密切相關。

春季健脾祛濕的成因

廣州開始進入陰雨潮濕天氣。很多孩子這個時候身體抵抗力弱,精神差,總說“好累”。原因是什麽?中醫臟腑理論認為,春季是肝氣為主的季節,肝臟旺盛,脾胃不能很好地運化水濕。所以容易造成水濕內滯,再加上春季持續陰雨天氣,外濕郁結阻滯脾胃陽氣,造成血氣運行不暢,經絡不通,人就會感到疲倦困倦。這就是人們所說的“春滯”。脾虛濕盛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濕氣壹般來自“寒”,所以孩子壹定要註意保暖,不要著涼;不要吃太涼的東西。多吃健脾和胃、祛濕的食物,適當溫補,使濕氣隨排便排出。另外,家長也要讓孩子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

健脾的食物有:鯽魚、胡蘿蔔、蘋果、山藥、小米、蓮子、莧菜、五花肉、鴨子、鵪鶉等。

除濕食物有:鯉魚、木棉、紅小豆、黃花菜、生菜、薏米、扁豆、冬瓜。

四季不同

春季養生,湯為先。

壹年四季,春來夏長,秋收冬儲。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強身健體的最佳時機。醫學上認為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所以春季進補重在養肝。

春季宜選擇能幫助正氣、補益元氣的清淡、溫和食物,同時根據不同體質調養。

偏氣虛的人可以多選擇壹些食物來煲湯,如紅薯、山藥、土豆、雞蛋、鵪鶉蛋、雞肉、鵪鶉肉、牛肉、瘦肉、鮮魚、花生、芝麻、大棗、栗子等。偏食氣陰兩虛的人可以選擇壹些食物做湯,如胡蘿蔔、豆芽、豆腐、蓮藕、菱角、百合、銀耳、香菇、鴨蛋、鴨肉、兔肉、田雞肉、甲魚肉等。另外,春季飲食要註意多吃低脂肪、高維生素、高礦物質的食物,如鮮薺菜、芹菜、菠菜、馬蘭頭、枸杞、香椿、蒲公英等。,能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明目、促進排便、健脾開胃的作用。

夏季梁青唐

夏天,炎熱的天氣使人大量出汗,消耗大量的體液和各種營養物質,因此很容易感到虛弱和口渴。這是耗氣傷陰的表現,通常會影響脾胃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化功能下降,所以很多人在夏天會感覺氣陰兩虛。根據中醫“虛即氣”的原理,夏季飲食也要註意進補。

夏季進補以清利、健脾、祛暑、祛濕為原則。壹般以清淡滋補為主,如冬瓜燉鴨是夏季進補的最佳食物。此外,食物如瘦豬肉、新鮮果蔬、芡實、綠豆等。都是夏天進補用的食療佳品嗎?

秋季喝湯,養肺潤燥。

初秋食物宜減辛減酸,以養肝氣。古代醫學家認為,秋季草木散亂,空氣涼爽,人體易受疾病幹擾,此時宜吃滋補食品。

中秋節天氣熱,氣候幹燥,容易疲勞。這個時候要多吃新鮮的,少吃油膩的食物,其次要多吃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現代醫學認為,秋燥應多吃含維生素A、B、C、E的食物,如胡蘿蔔、蓮藕、梨、蜂蜜、芝麻、木耳等。,以養血潤燥,從而提高抵禦秋燥和病毒的能力。

深秋是心梗的高發期。高血壓患者在秋冬之交的血壓往往比夏季高,因此容易引起冠狀循環障礙。此時,我們應該在日常飲食中多註意攝入含有蛋白質、鎂、鈣等營養成分的食物,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秋季宜多選擇性味甘、寒、潤的產品,如百合、銀耳、山藥、秋梨、蓮藕、鴨肉、柿子、芝麻等。,以潤肺生津,滋陰清煤。還需要註意的是,夏季剛過,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欲普遍增加。這個時候不宜補太多,以免太傷胃。

冬天喝湯有利於進補。

進入冬季,是進補的最佳時機。現代醫學認為,冬季是壹年中最冷的季節,萬物處於密封狀態,是壹年中最適合飲食調理和進補的時期。冬季進補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功能,促進新的新陳代謝,改善畏寒現象;還能調節體內物質的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儲存在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上升,為來年身體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俗話說“三九補壹冬,來年無病”,就是這個道理。

冬季補湯要自然,註重補陽,以溫補為主。根據中醫“虛則補,寒則溫”的原則,又由於人的年齡、性別、職業差異很大,冬季進補方案的選擇應該因人而異。如果偏瘦、易怒、易激動,應以“輕補”為主,用滋陰生津、養血生津的食材煲湯,禁辛辣食物;胖瘦者宜用溫熱食物,忌寒、濕、寒、油膩食物。腦力勞動者應多吃對心、脾、腎有益的食物,如雞蛋、海鮮、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新鮮果蔬等。

小兒燥濕

紅豆冬瓜燉生魚片湯

功效:健脾、利尿、消腫。其功能是健脾不離邪,利水不傷正氣。

生魚1條,宰殺,冬瓜500克(帶皮),紅豆60克,蔥5根,湯,無鹽。

莧菜燉老鴨

功效:滋陰養胃,健脾利水。

莧菜100 ~ 120g,老鴨壹只,宰殺,將莧菜放入鴨肚中,加水小火煨2小時,用少許鹽沖服。

炒扁豆山藥粥

功效:健脾和胃。炒扁豆60克,山藥60克,大米50克煮成粥,小兒減半。炒扁豆山藥粥

蘿蔔蓮子豬舌湯

功效:清潤滋補,能解除春寒、濕困。

蘿蔔750克,蓮子50克,莧菜25克,蜜棗3個,豬舌500克,豬骨750克。

鵪鶉湯

鵪鶉湯

功效:健脾開胃。

壹只鵪鶉,黨參15g,山藥30g煲湯。

此外,還有土茯苓紅豆鯽魚湯、綿茵陳燉鯽魚、紅豆燉鯉魚、五花粥、冬瓜燉老鴨等。,都有壹定的健脾祛濕作用,家長可以根據需要給孩子服用。

健康湯普

1,木瓜魚尾(炒)湯

木瓜花生雞爪湯

2、木瓜花生雞爪湯

3、木瓜、雪耳、豬頭湯

4.烏雞山藥枸杞湯

5.烏雞、清補涼/烏雞西洋參湯

6、幹菜、豬肺湯(或加肥腸)

7、豆瓣、生魚(炒)、蜜棗、南北杏湯

8.蘋果、雪梨、豬展、蜜棗、南北杏湯。

9、西洋菜、羅漢果湯

10,五花肉,母雞湯

11,豬肚,紅豆,煮芭蕉湯

12,豬肚,辣椒,芥末湯(或酸菜)

13,豬肚花椒銀杏腐竹湯

14,苦瓜黃豆雞爪湯

15,肉絲,紅棗,鯽魚湯

16,香菇燉雞湯(或雞爪)

17,霸王花朱寶戰堂

18,青、紅蘿蔔、玉米、豬恒力湯

19,綠紅袍煮牛戰湯

20.枸杞豬肝肉片湯

21,魚頭(炒),豆腐湯(可以加紅棗)

22、塘虱、黑豆湯

23、冬瓜番鴨湯(加少許滋補養生湯(20塊)

酷)

24、花生雞爪湯

25、生魚(油炸)、芥末/豆腐

26、水蛇煲雞湯(龍鳳湯)

27.將白果、腐竹、雞蛋(甜湯)/白果、腐竹、白米煮成粥(鹹甜均可)

夏天養湯

三花清舒湯

取白殘花20g、金銀花20g、扁豆花20g,用開水代茶服用,有清熱解暑、祛濕解毒之功效。

祁陽止咳湯

取金銀花、白菊花、玫瑰花各10克,麥冬、五味子、玉竹各9克,酸梅50克。先將酸梅加水煮沸,再加入適量冰糖,冷卻後飲用。喝後會感到清涼,有開胃、生津、止渴的作用。

菊花粥

粳米50g,冰糖適量,加水煮粥,粥快熟時,加入杭菊花6g(布袋),煮約10分鐘。能清熱解暑,提神醒腦。

蓮藕冬瓜湯

取新鮮蓮藕兩棵,新鮮冬瓜500克(切片),加水1000毫升煮湯,湯喝完取出荷葉,加少許鹽即可服用。對夏季低燒、口渴、心煩有較好的效果。

銀耳明目湯

夏季是紅眼病流行的季節,經常服用銀耳明目湯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練習:

取雞肝50g,銀耳10g,枸杞5g,茉莉花24朵,料酒、姜汁、鹽、味精各適量,雞肝切片,銀耳用水浸泡,與枸杞同煮,加入料酒、姜汁、鹽、味精,待雞肝熟時,將茉莉花撒入碗中即可食用。

鵪鶉除濕湯

(2~3人)

材料:鵪鶉4只,薏苡仁、百合各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鵪鶉、薏苡仁、百合、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1.5小時。

●適用於清熱利濕、潤肺化痰。

蓮子雞心湯

材料:雞翅4個,雞心10,蓮子2個,水發木耳1,蔥,姜,花椒,香葉,鹽,胡椒粉。

做法:將雞翅、雞心洗凈,放入冷水砂鍋中,加入4小碗水,燒開後撇去浮沫,加入蓮子,加入各種香料,文火1小時,加入木耳,加鹽,繼續煮10分鐘,最後用胡椒粉調味,即可食用。

特點:夏季炎熱幹燥,人容易煩躁。喝這種湯有利於平靜心情,還可以幫助補充蛋白質、維生素B、鐵、鋅、鹽等。

秋季滋補湯

雪梨銀耳湯

材料:雪梨2個、銀耳50克、冰糖100克。

做法:雪梨切片,等銀耳軟了再去硬根。鍋中加水,放入梨、銀耳、冰糖,煮半小時,即可食用。

牛奶百合鯽魚湯

配料:鯽魚、木瓜、鮮百合、薄荷、鮮奶、蔥、姜和少許鹽。

做法:鯽魚洗凈,蔥、姜改刀,木瓜切小塊;鍋裏放壹點油,把魚煎兩面。魚熱水鍋,大火燒開,放入蔥、姜,再小火煨;當湯呈乳白色時,加入木瓜,加少許鹽調味,加入鮮奶,略煮。烹飪前加入百合即可。

菊花蘿蔔湯

材料:菊花6克,胡蘿蔔100克,蔥花5克,鹽2克,味精2克,清湯5克,香油。

做法:胡蘿蔔洗凈切塊,擺盤待用。然後把鍋放在火上,倒入清湯,加入菊花和鹽。所有食材煮好後,撒上香油,撒上味精,然後放入湯盆中。

木瓜胡蘿蔔玉米湯

材料:青木瓜半斤,胡蘿蔔壹根,甜玉米壹根,帶皮豬肉半斤(選瘦的部分),雞爪三雙,清水1500毫升。

做法:將豬肉和雞爪用砂鍋加水煮沸,撇去浮沫,然後加入木瓜、胡蘿蔔和玉米,小火燉壹個半小時。

祛濕湯譜

鮮桑葉大棗姜片燉豬蹄筋,雞骨草燉豬肉,土茯苓燉水蛇,板藍根燉豬蹄筋,竹芋幹湯,陳皮連煮鴨湯,糯米煮糯米湯,葛粉煮魚,陳皮白術煮豬肚,白胡椒煮豬肚湯,桑枝鮮雞湯,莧菜燉老鴨,炒扁豆,蘿蔔蓮子煮豬舌。

清熱祛濕湯

(2~3人)

材料:茯苓250克,葛根250克,紅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山楂養生湯

夏季保健飲料清涼養生湯山楂湯。中醫認為,山楂有消積、收斂止痢、活血化瘀的功效。據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梅”開花生於冬季,成熟於夏季,使其充滿了木性。味道最酸,有降氣除煩、止咳止痛、止傷寒、止寒熱痢、消腫解毒之功效,可治32種疾病。菊花具有養肝明天、清心益腎、健脾和胃、潤喉生津、調節血脂的功效。

黃瓜除濕湯

材料:老黃瓜(去核)800克,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切大塊,陳皮略泡,刮凈洗凈,鴨腎洗凈,濺水切片,粳米淘洗幹凈。

2、砂鍋加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燜,再燜2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適用於心煩咽痛、小便赤熱等癥。

清腸胃湯

1.牛肉汁

清湯牛肉湯對清理腸胃的效果特別好。與中國人喜歡大嚼牛肉、啃牛骨不同,這種清湯通常是用牛後腿、洋蔥、胡蘿蔔、蛋清和壹些紅酒熬制而成。先把肉剁成糊狀,倒入紅酒,加入洋蔥和黑胡椒,最後加入壹些蛋清。大火燒開後撇去泡沫,用小火煮。吃起來有點甜,有很濃的牛肉味,壹整天都會很有精神。不僅可以清潔腸胃,達到減肥的效果,還可以提高身體的免疫力。

2.香菇黑木耳海帶湯

這個湯的做法也挺簡單的。少放鹽,將海帶、黑木耳、香菇泡軟切絲,加入橄欖油、粗鹽,下鍋煮熟。海帶富含膠質,可以潤滑腸道,幫助清理腸胃。

3.玉米須紅棗茶

玉米須和紅棗洗凈後,放入鍋中,中火煮半小時。最後加入適量蜂蜜調味即可飲用。玉米須除了有通便作用外,對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也有較好的效果。

4.蘋果紅棗沙骨湯

主料:沙古1.5kg,蘋果2個,紅棗10個,大豆油1大勺,鹽少許。

烹飪方法:將沙骨放入沸水中汆燙至無血水滲出,然後將所有材料清洗幹凈,切塊,放入湯鍋中,調整煮湯時間,控制沸煮溫度3~4小時。

5.衛青胡辣湯

材料:豆瓣500g,胡蘿蔔1條(約2000g,紅薯葉20g)。制作方法極其簡單:將所有材料洗凈後,放入陶罐中,加水煮沸,待胡蘿蔔煮熟即可。但需要註意的是,這種湯如果長時間熬煮,胡蘿蔔中的大量維生素C和鐵會流失和發生變化。

安神補腦

桂圓蓮子湯

取桂圓、蓮子煲湯,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的功效,最適合中桂圓蓮子湯。

老年人和慢性失眠者服用。

靜心湯

三錢龍眼肉和四川丹參用兩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鐘服用。能達到鎮靜的效果,尤其適用於心血不足的失眠患者。

安神湯

將生百合五分蒸熟,加入壹個蛋黃,用200毫升水攪拌均勻,加入少許冰糖,用50毫升冷水煮沸攪拌均勻,睡前壹小時飲用。

酸棗仁湯

將酸棗仁三錢搗碎,水煎,每晚睡前壹小時服用。酸棗仁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有持續鎮靜作用。對血虛引起的焦慮、失眠或心悸有很好的效果。

三味安眠湯

酸棗仁、三錢、麥冬、遠誌各壹元,用500毫升水煎成50毫升,睡前服用。以上三味藥都有寧心安神、安神定誌的作用,混合使用有催眠的作用。

楊新洲

取黨參35克、紅棗10克、麥冬10克、茯苓1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煎至500毫升,去渣,用淘米和水同煮,米熟時加入紅糖。對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夢的患者有明顯療效。

貝:酸菜排骨湯

東北天氣寒冷,喝湯可以驅寒。東北人愛吃酸菜,清爽的酸菜湯可以解油膩,促進消化。酸菜中還含有大量的乳酸菌,可以維持胃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