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保健需要註意什麽?
春天,從立春之日到長夏之日,包括立春、雨、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中醫認為春季養生要註意以下四個原則:養陽氣《黃帝內經》中明確指出“春夏養陽”。意思是在春夏季節,人們要註意保養體內的陽氣。什麽是陽?那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火力”,也就是人體的代謝能力。如果火力不足,就會出現畏寒肢冷等癥狀。保養人體陽氣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蓋”,也就是俗話說的“春捂秋凍”。為什麽要蓋?這是因為,春天氣候往往乍暖還寒,所以不要刪減衣服,就像秦壽養老新書中指出的,“春天天氣轉暖,衣服要逐漸刪減,才不會讓人著涼。”而且還強調身體虛弱的人要註意背部保暖。要保養陽氣,需要多吃韭菜。韭菜,雖然四季常青,壹年四季都有人吃,但最好在春天多吃。俗話說:“韭菜春天香,夏天臭。”中醫認為韭菜性溫,春季常吃,最有助於補陽。中醫認為肝主春,也就是說人體五臟之壹的肝臟對應著春天。為什麽會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春天溫暖的氣候會增加人的活動量,促進新陳代謝。因此,在人體內,無論是血液循環還是營養供給都會相應加快和增加,以滿足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需要。中醫認為,這些都與肝臟的生理功能有關。如果肝臟功能異常,不能適應春季氣候的變化,以後就會出現壹系列的疾病,尤其是有精神疾病和肝病的人,在春夏兩季容易發病。俗話說“菜花黃,傻逼忙。”據統計,3、4月份心理疾病發病率最高,這也是季節對身體影響的壹種反應。這就是中醫說“春季養肝”的道理。保養肝臟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春天不要太累,以免增加肝臟的負擔。肝病、高血壓患者,春天來了也要遵醫囑及時服藥。尤其是精神病人,春季要註意避免精神刺激,以免加重病情。防風溫度春季之所以強調防風溫度,是因為此時由冷轉暖,溫毒開始蠢蠢欲動。如果平時身體虛弱,就會因外感邪氣而患風熱病(如流行性感冒)。根據民間經驗,可以用以下方法預防:壹是用水浸泡。取貫眾500克,放入水缸或水桶中,每月更換1次。其次,在房子裏放壹些薄荷油,讓它慢慢蒸發,凈化空氣。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具有壹定的殺菌效果。另外,對於年老體弱者,也要盡量避免去人多、空氣渾濁的公共場所。同時也要註意室內空氣的新鮮和流通。勤於鍛煉的中國健康從業者也認為,在陽光明媚的春日,宜爬山賞花、散步、山中遊泳。但需要註意的是,運動要適度,以運動後感到精力充沛和放松為度。《黃帝內經》也指出:“夜臥早起,庭闊步,發緩使命。”意思是人在春天要晚睡早起,披散頭發,舒展身體,在庭院裏漫步,可以讓智慧和靈感生生不息。這些都是古人春季養生的寶貴經驗,值得現代人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