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益母草
唇形科藥用植物益母草的地上部分。
性味,歸經辛,微苦,微寒。心、肝、膀胱經。
功效:活血調經,利尿消腫,涼血消疹。
臨床應用1。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絕、瘀血腹痛等。
益母草是婦科調經的必備藥物,具有活血調經、祛瘀生新的作用。常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產後惡露不絕、瘀血腹痛。可單用,也可與當歸、川芎、赤芍配伍。
2.用於水腫和排尿困難。
益母草有利尿消腫的作用。目前臨床常用於急慢性腎炎水腫,可煎服,單用,或與茯苓、白茅根、白術、車前子、桑白皮同用。
3.用於皮疹,瘙癢和紅熱
本品寒於血,有涼血作用。可治皮疹、瘙癢、赤熱,可單用,或與涼血解毒、祛風止癢之藥同用。
藥方是益母草(洗凈,曬幹,切碎)
壹般用量及用法三錢壹至二粒,水煎。
附藥:益母草,又名科戈馬、胡蘆巴亞麻籽。也就是益母草的果實。功能活血調經,涼肝明目。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目赤腫痛或白內障。壹般來說,到三錢要壹元錢。在肝腎不足的情況下,瞳孔散大的患者要用鼻。
註:1。益母草,原名理胃,擅長活血調經,可治療各種婦女血瘀。為婦科常用藥,尤用於治療產後惡露不絕,瘀血腹痛,有化瘀生新之功效,故有益母名。還能利水消腫,涼血消疹,可單用;僅用於腎炎水腫,用量需大。
2.《本草綱目》曾雲能主張“打內傷化瘀”,以至於近年來中醫書籍大多認為其主要用於治療跌打損傷,而常用方劑和中成藥卻很少使用。
處方的例子有木易丸(藥物介紹)、益母草、當歸、赤芍和木香。治療月經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