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媽是壹個很普通的退休家庭主婦,她不假思索地回答:
“因為轉學!”
名詞壹出,我就開始震驚,因為我覺得她的回答可能很經典。
我趕緊又問:“轉什麽?”
她脫口而出:“為了轉移我的愛!我的愛沒有出口,所以我把我的愛轉移到花草上了!”
我睜大眼睛!原來我敏感的心真的可能遺傳自我媽。
我趕緊反省自己!
我媽媽非常直白、不唐突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時候我反思自己:是不是我給她的愛或者交流太少,所以她把內心湧動的感情轉移到了其他生命體上?
其實類似於養壹只寵物,把妳的愛給這些活物。
心中有愛的人需要壹個容器來接受他們的愛:有的人選擇貓和狗,有的人選擇魚和鳥,有的人選擇花和植物。
比如人老了,不喜歡大動作,但也需要壹個裝滿溢滿愛的容器,所以種花種菜是很自然的選擇。
現在想來,我媽真的是壹個感性的人。陽臺上的花草都油光水滑,生機勃勃。
其實這不也象征著她自己的生命力嗎?
我不懂心理學。看壹些鄰居的花箱架。很多都是種的。
個人感覺種植讓人慢下來,所以不用擔心,適合老年人慢而穩。
我現在只有兩盒蘆薈花,每年都開,壹盆吊蘭是草,樓下已經有壹盆了。我種了幾年含羞草,後來因為有毒就不種了。荷花種了兩年開花,然後死了。天竺葵開了兩年就死了,也是有毒的。虎皮蘭今年已經在樓下埋了三個月了,已經生根發芽。火龍果已經五六年沒開花了。今年不要了。我把它送到樓下了。每年種絲瓜花,秋天收絲瓜筋洗碗。萱草今年開了32個天花。柏樹沒有開花結籽。十幾朵桃花開了五六年,枇杷被鳥吃了三年。只有壹顆桑葚有幾十顆黃豆,都被鳥吃了。銀杏樹有十幾棵,第壹棵有十幾年了,剩下的都是去年種的,今年種的。水仙和石蒜中國種了十幾年,開了近十年。2004年種的金銀花,才開了七八年。大部分植物都在樓下,綠化組不負責的30平米的平臺上。我有梯子可以上去。
人老了,很多人真的喜歡種花種菜。原因有很多:
第壹,種花可以陶冶情操,使生活多姿多彩,賞心悅目,花香使人警醒明亮,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快樂和健康。
第二,種菜不僅能吃到有機蔬菜,還能降低生活成本。同時,更重要的是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有壹種努力和收獲的滿足感是很幸福的。
第三,種花種菜能讓人心靜如水。人老了,就需要這種平淡,很滋潤。
第四,有些老人種花種菜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吃放心菜,老人也放心。也是壹種天倫之樂。
第五,為了避免孤獨,看著幼苗生長,成長,開花,結果。人活得很充實,每天都有期待。
第六,種花種菜能讓人更優雅,更熱愛生活,更憧憬未來。
偏好和年齡無關,只是我年紀大了時間多了。年輕的時候,我也喜歡花錢。但是,家裏事情太多,孩子還小。現在孩子大了,我會做壹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人老了,喜歡種花種菜。我想是為了讓自己忙起來。只要他們忙,就不會想不開心的事。此外,當他們看到花花草草,五顏六色和新鮮的空氣時,他們會感到高興。另外,通過自己的勞動,環境改善了,吃到了自己種的菜,健康無汙染,說明自己不老,還能養活自己。他們壹定很滿意,很有成就感。
以上是我對喜歡種花種菜的老人的心理分析。觀點不成熟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不僅年紀大了,現在還喜歡種花。毫不誇張地說,種花是壹種心理自愈。
種花可以讓人專註,讓人看到自己的價值,讓人知道自己有能力照顧別人,很快就能看到美好的結果。
而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孤獨。種花種草可以修身養性,讓人更加熱愛生活。
人老了,年紀大了,經歷的事情多了,終於活得更明白了。種花親近自然,修身養性,天天和花花草草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要輕松愉快得多。而且付出有回報,保證不會遇到反派和白眼狼。
為什麽老年人喜歡種花種菜?第壹,他們這個階段可以找點事情打發時間,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這樣坐在家裏就不會那麽無聊,尤其是辛苦的老人。妳不能指望他們呆在家裏很好,即使他們汗流浹背。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在80-90歲的時候,從來沒有生過病,靠拐杖支撐過。
不僅老年人喜歡,很多年輕人也喜歡。老人喜歡種花、喝茶、養狗,應該是壹種歷經滄桑後的覺醒。人生百年只有壹次,什麽名利最終都是為了種花種菜喝茶養狗,讓他們安心。
大半輩子跟人打交道太復雜,心也累。老了,只想簡單,有付出有收獲,感受生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