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大病怎麽恢復?大病初愈如何預防復發?

大病怎麽恢復?大病初愈如何預防復發?

如今,人們越來越重視保健。每個人當然都想身體健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會或多或少的生病。雖然只是小病,但如果不及時治療,肯定會導致其他疾病。有的人大病初愈後特別註重保健,註重生活細節,就不會復發。

1,預防大病初愈後復發

“食復”大病痊愈後,要特別註意飲食營養,否則原病容易復發。特別是有些患者因為患病期間的忌口等原因,病後吃大餐;或者因為急躁,總想加強營養,或者壹味的補,這樣可以更快的好起來,結果卻適得其反。中老年人大病初愈後,壹定要註意飲食清淡營養,少食多餐,最好吃壹些有養胃健脾作用的粥等流質半流質食物,待胃氣恢復後再進壹般食物。

第二,大病初愈後壹定要保證充足的休息,切不可過度勞累。即使大病初愈後工作,也只能參加力所能及的輕微家務。宜散步、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較輕的有氧活動。針對壹些因中風、骨折等需要功能鍛煉的患者。,他們也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和要求,量力而行,不能太心急。有些老人拒絕接受自己的晚年,只想在生病的時候什麽都做。這是非常錯誤的,應該避免。

平衡、樂觀、開朗的“三防”“氣機恢復”的良好心態,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基礎。如果怒氣沖上來,容易導致血壓突然升高,心跳加快,進而引發中風、心肌梗塞等急危重癥,甚至導致猝死。所以,人在大病初愈後,要時刻保持平靜良好的心態,開心的過好每壹天,千萬不要輕易動怒,這對保持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四防“顏色恢復”正常適度的同居和夫妻生活,有利於身心健康,維護夫妻和家庭的和諧。性生活過度不僅會“傷腎”,還會引起和加重腰酸腿痛、頭暈耳鳴等癥狀。,會加重原有病情,影響康復。還可能因性生活時血壓突然升高、心跳加速而誘發猝死,不僅沒用,甚至很危險。尤其是在病愈初期,身體虛弱尚未完全恢復,更應控制性生活。

五防“天氣”氣溫、氣壓、濕度、風速等氣象變化對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很大。如果氣候變化劇烈,或者人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人不能適應天氣的變化,就會導致疾病或者加重和復發疾病。因此,中老年人要註意每天收聽天氣預報,針對氣象變化做有針對性的保健。

2、夏季養生防病

謹防脾胃受損

夏天很多人容易出現各種腸胃問題。壹方面,夏季過後人體食欲自然變差,消化功能受天氣影響。另壹方面,由於人貪吃冷食,對胃有刺激作用,胃受到強烈低溫刺激後,血管突然收縮,血流量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導致生理功能紊亂。很多老人、小孩、消化功能不良的人,夏天經常腹痛、胃炎。

從養生的角度來說,夏季最好多吃些薄食、粥、湯來保養脾胃,既能解渴、消暑,又能滋補身體。此外,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補充足夠的維生素、水分和無機鹽。食物中,清熱利濕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烏梅、草莓、番茄、黃瓜、綠豆等。,都有壹定的解暑作用。從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最好不要急著吃,要在常溫下吃壹段時間,壹次不能吃太多,特別是老人、小孩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的人。

首先要養好“心”

長夏是二十四節氣之壹。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長夏之後的夏季和三月被稱為“繁秀”、“天地相會”,萬物絢爛。也就是說,天氣逐漸轉熱,植物長到了茂盛期。相應的,在人體內,心屬火,主血脈,主心神,溝通夏氣,也就是說,在夏季,心陽最旺盛,功能最強。因此,“心”的保健就成了換季保健的關鍵。

中醫理論中的所謂“心”,與現代醫學中的“心”並不完全相同。中醫的“心”除了血肉之心外,還包括神明之心的功能,即現代醫學的進行意識、思維、情感等活動的大腦。傳統醫學認為心屬火,夏季炎熱的氣氛最容易擾亂心神,使心火熾盛。

這種說法在現代醫學中有相應的解釋,因為夏季的炎熱非常容易使人煩躁不安、焦躁不安,煩躁不安會使心跳頻率加快,增加心臟負擔,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對環境和氣候的不良刺激的耐受力和適應能力差,容易生病。所以,春夏之交,人要註意心臟,註意整個夏天對心臟的特別呵護。

具體措施上,低脂低鹽清淡飲食有利於心理保健。茯苓、蓮子、百合、紅棗、枸杞等。都是養心安神的食物。隨著天氣的炎熱,滋陰生津的食物,如銀耳、西瓜等,有利於夏季保健。此外,有“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綠豆等,也有滋陰清熱、解暑除煩的作用。其他方面,調節心神,靜坐、靜心,有很好的協調身心、平衡陰陽、安神的作用。特別值得註意的是,在夏季,當氣壓下降或雷雨來臨前,往往會出現悶熱的天氣,使人感到喘不過氣來。此時,心血管病人可能比健康人更容易出現胸悶、心慌、抑郁等癥狀。因此,從初夏開始調整自己的情緒,勞逸結合,及時補充營養,才能安全度過夏天,才是正確的保健方法。

皮膚病的預防

長夏過後,節氣已滿,是皮膚病高發期的節氣。原因是小滿節氣氣溫明顯升高,降雨也會增多。初夏天氣悶熱潮濕,為皮膚病的發作提供了條件。所以長夏剛過,離小滿還有壹段時間,要做壹些準備,預防以後的皮膚病。

總的來說,“風疹”是小滿節氣前後最常見的皮膚病,其病因病機包括皮膚濕邪、胃腸積熱,所以此時皮膚病的治療應以祛風除濕、清血熱為原則。清爽清淡的素食有利於預防這類皮膚病,尤其是具有清利濕熱功能的食物,如綠豆、冬瓜、黃瓜、馬蹄、木耳、胡蘿蔔、番茄、西瓜、山藥、鯽魚、草魚等。辛辣食物如生蔥、生蒜、姜、芥末、辣椒、胡椒、茴香、肉桂等應相應減少。

註意呼吸道疾病的區別

現在春夏之交,晝夜溫差大,人容易患感冒、流感、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而這幾類疾病往往容易混淆,從而延誤治療。

五六月份是廣東流感高發的時候,也是風寒感冒減少,風熱感冒增多的時候。專家指出,流感主要由高燒(38℃以上)和肌肉酸痛引起,伴有輕微的呼吸道癥狀。因此,全身肌肉酸痛的感冒患者應提高警惕,及時就醫。

另外,感冒很容易和過敏性鼻炎混淆。很多人把過敏性鼻炎當成感冒,采用錯誤的治療方法,不僅導致藥物濫用,也錯過了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時機。更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誘發支氣管哮喘,進而引發鼻竇炎、中耳炎、過敏性咽炎等多種疾病。在具體區分上,過敏性鼻炎的病程特點是突然反復發作,而普通感冒的病程通常持續壹周左右;前者噴嚏經常持續,甚至壹下子打十幾個噴嚏;後者只是偶爾打噴嚏;過敏性鼻炎經常流鼻涕多,感冒少;過敏性鼻炎,喉嚨痛,發熱不明顯,但眼睛和喉嚨有刺痛感,感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