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熱愛古琴的人,不願意把古琴僅僅當成壹件樂器,壹件可以隨意擺放的物品。他們認為古琴就是道,是壹種有著深刻內涵和哲理,必須崇拜的精神樂器。古琴是良師益友,是壹生的親人和朋友。古人彈琴前要洗澡更衣,燒香洗手。這不是迷信,而是對古琴的尊重。面對古琴就像面對我們的祖先,用自己的心靈與祖先對話,感受遠古祖先的心靈和豐富,並從中受到影響和教育。所以,彈琴的時候,不要搖頭,不要東張西望,不要靜坐,不要集中精神,要時刻表現出謙遜和尊重。古琴論中有“十不奏”之說。有的帶有強烈的時代性,已經不適合現代人的需求,但所反映出的對古琴的崇拜和尊崇,是修身養性的需要。為什麽唐宋明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琴,而其他樂器卻很少?這首先是因為愛琴人視古琴為珍寶。現在的鋼琴演奏者還是需要樹立尊琴的觀念。不敬或者不信,怎樣才能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2冥想
平和的心態是健康的源泉。《蘇文·古天真論》記載。“夷丹無物,真氣隨之,靈藏於內,病自安。”也就是說,如果妳心平氣和,不動雜念,疾病就不會發生。蘇文的《古代天真論》也指出:“思想無急用,以舔樂為務,以自得為功,身開神合,可以數以百計。”這表明要感到舒適;如果妳知足,妳會活得更久。如果妳每天都想著得獎、成名、發財,那麽妳壹定伴隨著焦慮和苦惱。妳如何保持健康?
古琴因為結構的原因,音量很低。有人把這視為古琴的致命缺陷,視為沒有前途的樂器。其實這就是古琴的優勢和強項。低音量需要安靜的環境。自然的音色令人耳目壹新,讓人感到寧靜。所以,在壹個安靜的環境裏,靜靜的聽聽琴或者彈彈琴,讓他們在喧囂的市井風情中找到壹片凈土,也就是修身養性。尚若演奏樂器的音量很大,這不僅幹擾了他的室友,也影響了他的鄰居,使他很難安靜下來。所以有人說:“古箏悅耳,古琴悅耳。”在古代文人階層中,秦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或許正是因為古琴獨特的“悅心”效果,它的生命力在3000年後依然延續,並且會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冥想還包括虛心學習,仔細理解鋼琴曲的含義。古琴是片頭曲,每首鋼琴曲都有其特定的內容和意義。在樂譜中,每首樂曲前都有壹段解說,解說樂曲的脈絡、含義和演奏特點。所以無論是拉琴者還是聽琴者,都應該對此有所了解,從而深刻理解音樂的內涵,對自己的思想和言行產生影響。
3欲望
什麽是情欲?即禁欲無欲的意義是培養壹顆淡泊的心。作為壹個業余鋼琴演奏者,彈琴是愉悅自己的,不爭名,不求利,不為分級和比賽焦慮,不為名次不快。偶爾為了表演不求裝逼的瘋癲動作,嘩眾取寵;我不強求衣服的新穎,但我喜歡那種戲劇效果。彈鋼琴不必貪心,但要彈好。三首,五首,十首,八首就夠了。精心雕琢,反復琢磨,認真領會古歌的深刻含義。不能隨意改編,也不能以彈好、聽好為目標。
有人反對“禁止彈鋼琴的人”這種說法,認為它禁錮了人的思想。我覺得還是有必要的。彈鋼琴的人修身養性,就是要改掉損人利己,自私輕浮的歪風。小提琴家禁止的是不道德的思想、言行,這是修養的重要內容。秦者,心也。要端正人心,而不是小人之心。是壹顆基於修養的心,而不是天生的心。
4堅持不懈
毅力是保持平衡的精神。古琴的特點是每根弦上有很多音階,相同的音在不同的弦上彈出,形成不同的音色。因此,很難記住音樂。同時,有些指法也需要反復練習才能彈出效果。所以需要努力,堅持下去。壹般來說,半年後可以入門;堅持壹年,初見成效;終身堅持,妳會得到古琴的奧秘。
5和諧
心與琴的和諧,弦與指的和諧,音與法的和諧。鋼琴和天賦產生美妙的聲音,聲音和天賦是感人的。和諧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善待我們的親戚、朋友、鄰居、同事和所有無害的人,和睦相處。外在和內在的平和,不要為難自己,不要苛責自己,不要放縱自己,壹定要尋求內心的平和。心與琴的和諧,琴與心的和諧。
總之,在學習和彈奏古琴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為什麽不呢?歡迎更多的朋友加入古琴愛好者的行列,讓中國這個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樂器為人民服務,同時讓這壹優秀的傳統文化瑰寶永遠傳承下去。
在古琴的學習和鑒賞體驗中,做到了以上五點,那麽修身養性的目的就會逐漸實現,妳要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