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我們總是要接觸或使用事跡材料。事跡材料是用來表揚先進、樹立典型,使廣大幹部群眾見思齊、學以致用,從而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真實記錄和反映工作學習中湧現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人物的優秀事跡的文字材料。想起草契約但不知道向誰咨詢?以下是我整理的個人實例故事素材(壹般5篇),僅供大家參考。歡迎閱讀。
個人標兵故事素材1伴隨著六月的驕陽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笑臉,我和二班的孩子們壹起度過了苦樂參半的壹個學年。
我喜歡孩子和這份工作。每個人都不希望其他氣味附著在他身上,而我有時會主動處理拉褲子的孩子,細心地為他清理每壹個地方;生活中有時會有些輕率,但身處缺乏自我保護意識的孩子中間,我的眼界就大開了;有時候會感到難過和壓抑,孩子難過的時候,我會給他壹個溫暖的懷抱。從開學開始,為了讓孩子輕松度過焦慮期,我脫口而出“兒子女兒”,他們驚呆了。剛開始他們還心存疑慮,後來偷偷笑了笑,終於習慣了傾聽。每當我呼喚“兒子,女兒”的時候,我都能聽到他們清脆的回應,從他們的眼神裏,我能看到我的依戀。雖然沒有人叫我“媽媽”,但是沒有人拒絕我對他的親密稱呼。這就足夠了,甚至超出了我作為老師所付出的。
非常感謝幼兒園給我壹個當二班班長的機會,充分鍛煉了我的能力。我覺得這個機會帶來的最大收獲就是更加成熟。
剛開始我對自己很不自信,尤其是小班。感覺班長責任重大,很多小班班長的工作我都不理解。但是,真正上手之後,在有經驗的同事的幫助下,我盡力去了解小班班長管理班級的技巧。同時輕松完成了班級計劃、班級總結、兒童發展評價、家長園地等多項材料,能夠配合班級分配。我盡力和每壹位家長溝通,通過通話、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和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促進家與家之間的合作。我的真誠和細心得到了父母的肯定和歡迎。
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各位前輩毫無保留的指導和幫助下,我能夠在教學中開展自然、親切的具有個人風格的教學活動,取得壹定的教學效果。我註重培養小班孩子敢於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活動中註重營造活潑自然的氛圍,在活動中認真貫徹《指南》的要求,多給孩子展示的機會,多給孩子鼓勵和表揚,幫助他們從小樹立自信心。很多家長反映,內向的孩子要活潑開朗得多。
此外,我仍然認真完成我的教學工作。我的教學是有計劃,有準備,及時總結,定期總結反思,把自己的思考和創新融入到活動中。工作期間,我盡量不遲到,下班後從不早退,平時也不隨便出門,堅守崗位,履行職責。
我積極參加園內外的各種活動,認真接受並完成園領導交給的任務。我在公園的比賽中獲得了名次,在班級的主題環境觀察中也受到了同事們的好評。對於領導力方向的主題板和環境,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設計意義。同時,在6月份,家長的半天觀察活動可以得到家長的壹致好評。
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身上還有很多不足,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改正。為了發揮我的特長,實現我的自我價值。我將著眼於未來,在接下來的日子裏,不斷充實自己,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勇敢地迎接挑戰,取得好成績。
個人模範事跡2曾經她為事業發愁,曾經她為事業四處奔波,曾經她為事業被別人鄙視,現在卻是xxx女性就業的榜樣。她是壹個擁有260萬固定資產的企業家XXX四季酒店經理。
46歲的她,盡管只有高中學歷,卻堅持“誠實守信,忠厚敬業”的經營理念,自己創業,從小酒店做起,發展成為xxx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四季酒店。她壹直對員工、客戶和社會坦誠相待。她堅信,客戶能信任的品質,就是對客戶最大的誠實。為此,她不斷提高菜品性價比,嚴把原材料采購關,加強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以質量贏得顧客信任,以過硬的專業精神和開拓精神不斷探索酒店業的經營規律,從理論高度總結工作經驗,把握酒店經營主動權,在管理上不斷創新,頻頻出實招,贏得廣闊市場。她還積極將“誠信”融入到履行社會責任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1992年,xxx在鎮上壹個比較偏僻的街口路段,開了壹個面積只有40平米的小飯館。由於資金短缺,廚師和服務員只能靠自己家裏人來做。剛開始經營小旅館的商戶不算太多,生意還可以。xxx在1996經營的餐飲業務增加了數倍。面對餐飲市場的競爭和來自各大酒店的壓力,楊經理堅持誠信經營,自強不息,不畏艱難,不斷擴大經營領域,註重規範酒店管理,以自己的特色招待五湖四海的賓客。她熱愛自己的工作,管理有方,事業蒸蒸日上。然而,她並沒有對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喜。在獲得壹定的經驗和經濟實力後,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站穩腳跟,2008年,她毅然買下了xxx四季酒店,並投資70多萬元,在原有基礎上,將營業面積擴大到1000平方米,員工17人。現在環境更優雅,檔次更高。
四季酒店開業三年,楊經理堅持在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上做文章,大膽創新,誠信至上;堅持健康、文明、衛生的服務理念,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她恪守“以人為本”的理念。為了讓客人吃得安全健康,她總是天不亮就去菜場,親自挑選新鮮蔬菜,嚴把質量關,不讓殘次品、劣質品進入酒店餐桌。現在它已經發展成為該地區最大的酒店之壹。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管理創新是推動企業生產力發展的保證。為了更好的發展酒店,xxx經理還開設了四季酒店,提供食宿壹條龍,為婚喪嫁娶提供免費住宿,大大提高了酒店的經營效率,現在年收入可達40萬元。
加強專業培訓,建立壹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加強員工培訓是酒店保持和提高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楊經理結合酒店實際,探索出壹套標準化、規範化、程序化的員工培訓體系,努力培養壹支高素質、高效率的員工隊伍。四季酒店實行跟蹤管理,定期抽查,餐後回訪,掌握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滿意度。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無論如何對待客戶還是員工,xxx始終堅持壹個原則:真誠待人,公平經營。xxx作為管理者,與員工同桌用餐,與員工溝通,提高服務質量,以誠信贏得市場。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完善,四季酒店不僅贏得了當地顧客的好評,還吸引了周圍的外國客人,他們都來到了四季酒店。
楊經理擅長唱歌跳舞,經常利用假期和員工唱歌跳舞,其樂融融。在工作中,她要求每個員工都受到客戶的熱情接待,讓客戶開心滿意。她經常對員工說:“開酒店不能只為了賺錢。妳要用真情對待顧客,讓他們有賓至如歸的感覺”;生活中,她像大姐姐、媽媽壹樣貼心。她總是對任何壹個生病在家有困難的員工給予無微不至的照顧。員工生病,她送鮮花,送營養品;當員工慶祝生日時,她會點燃生日蠟燭,贈送小禮物並舉辦生日派對。逢年過節,她放棄了和家人團聚的機會,和員工壹起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給客戶節日的歡樂。這些真誠關懷的點點滴滴感染著酒店的每壹位員工,從而增強了酒店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如今的xxx事業有成,卻始終不忘創業之本。她常說:“我靠著黨的好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開辟了壹片體現人生價值的領地。我能有所作為,也忘不了國家,忘不了生活有困難的人,忘不了關心支持的各界朋友。”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每當身邊的人遇到生活上的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她都會伸出援助之手。她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每次政府呼籲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她都積極響應。四川汶川“5.12”地震後,她主動帶著現金找到民政部門捐款,成為xxx帶領的個人企業向汶川災區捐款的典範。
作為壹個意氣風發的企業家,在xxx有壹定影響力的女強人,xxx壹路走來得到了他人和社會的肯定,堅持誠信經營,付出心態。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充滿激情和活力的女強人在事業上邁向新的輝煌!
個人模範事跡3件:xx,女,漢族,共青團* * *,xx師範學院教育系2017級小學教育專業。曾獲師範專業壹等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國家勵誌獎學金;榮獲“三好學生”、“三好學生標兵”、“優秀共青團員”、“優秀班幹部”、“優秀社會實踐個人”、“優秀社會實踐報告”等榮譽稱號。
對工作的精通來自勤奮
在校期間,她壹直努力學習,兩次獲得“教師專業壹等獎學金”。她認為理化知識對以後的實踐有很大的幫助,所以壹直對專業知識如饑似渴,刻苦學習,課後積極配合老師,按時完成作業,成績突出,在學習上樹立了榜樣。大三實習期間,她積極與組員、組長、實習學校溝通。實習學校和領隊都給予了她很高的評價,授予她“2017—2018年度優秀實習生”和“2017—2018年度優秀實習幹部”的稱號。她說:“作為壹名大學生,我要做的就是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提高自己的修養。”
為他人服務
擔任學院學生會青年家園官,2017小學教育二班班長,2017小學教育1班同伴導師,帶領2017小學教育1班獲得“2017-2018學年先進團支部”。她積極為同學服務,精心組織課內活動,配合輔導員老師的工作,積極幫助學習和生活有困難的同學,受到同學們的壹致好評。同時,她還熱心公益活動,多次參加義務捐款、義務講座等公益活動,幫助有需要的人。每年暑假或寒假,她都會參加壹定量的社會實踐活動,比如在2017-2017學年暑假期間參加我校的“三下鄉”實踐活動,體驗農村人的艱辛,學習奮鬥精神。
寒暑假期間,她還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做過家教,參加過社會誌願服務並積累了足夠的時間取得了誌願者證書,並積極參加附近學校的小學課程教學。
池子情懷
張xx積極進取,擁護黨和國家,遵紀守法,在2017―2018學年獲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此外,她嚴格要求自己做壹名合格的共青團員,積極樂觀健康,妥善處理學習與工作的關系,努力實現全面發展。她作為壹名* * *黨員,始終嚴格要求自己,熱愛祖國,關註國家大事,關心國家安全,對當下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不盲目從眾。她是壹個有思想的年輕人。
過去和未來
對於專業的學習和對未來的準備,她認為過去的輝煌不代表明天的輝煌,鮮花和掌聲只屬於過去,她會走好未來的每壹步,繼續追逐自己的夢想。她認為自己的身體還有很多缺點和不足,需要在未來不斷改正和提高。她會認真虛心的聽取別人的意見,多和別人交流,所以不能為自己的成績驕傲。我們應該始終認真對待我們的學習,我們不應該放松。
“我大四了,但我還是要在年輕的時候更加努力,戒驕戒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永遠保持先鋒模範作用。”張xx努力在各項工作中做出新的成績,所以他能夠腳踏實地,積極主動,勇於創新,默默奉獻。
個人模範事跡材料4陳樹波從2016年3月開始從外地引進21只蜜蜂,到2016年底,他養了32只蜜蜂,收入3萬元,養蜂初具規模。2018年,建設了350平方米的蜂場,購置了先進設備,帶動了周邊154名蜂農,建立了依安縣58名蜂農技術交流群,交流供需銷售信息。註冊了“萊比園”蜂蜜商標,入駐依安縣電子商務平臺。同年5月,她牽頭成立了“依安縣博傑鵝服務隊”。無論風霜雨雪,只要農民需要,服務隊總是隨叫隨到。鵝年防疫量94萬只,周邊縣46萬只。2018年,博傑鵝業服務隊外出學習種鵝鑒定技術,實現了技術更新,年鑒定種鵝2.3萬只。同時,2018年4月,他牽頭成立依安縣雜糧協會並擔任秘書長,與富民商業對接,推動村民種植雜糧雜豆1300畝。
幾年前,看到壹些村民還在貧困中掙紮,陳樹波心裏很不是滋味。得知全縣開展了脫貧攻堅戰後,她感到熱血沸騰,激動不已,壹心想著如何努力為周圍的養蜂戶和村裏的貧困戶做點事。於是,她懷著高度的扶貧責任感,在雜糧生產中幫助貧困戶購買農資,在銷售中幫助貧困戶尋找銷售渠道,賣個好價錢。村裏的貧困戶從不收錢買蜂蜜,免費為養蜂人提供技術指導,深受當地人的認可和好評。雖然她丈夫身體不適,但他仍然打零工,為貧困家庭做瓦工。他從未收到過任何錢。服務隊裏雇傭貧困戶抓鵝增加收入的例子數不勝數。人們都說陳叔伯不僅開始了甜美的事業,還有壹顆甜美善良的心。她也用實際行動致富,造福村民。
個人故事材料5 32歲,邢臺市橋西區人,2008年畢業於河北工業大學。畢業後在河北聯通手機網站工作,2011參加全國特崗教師考試,成為石井鄉中心小學特崗教師。壹位名牌大學的特崗老師來到村裏,消息很快在石井鄉小學的師生和家長中傳開。人們掂量著這個白皙稚嫩的小女孩,認為她壹定會在條件艱苦的壩上呆上幾天...轉眼間,六年過去了,她依然默默堅守崗位,努力工作,無怨無悔地守護著每壹個山區孩子的上學夢。
紮根山區,用青春守護人生信仰。
“某名牌大學特崗教師來鄉”的消息在石井鄉小學的師生和家長中迅速傳開。壹個白嫩的小女孩踏上了張家口市尚義縣石井鄉的這片土地。老教師,幾間破舊的磚房,老鼠在宿舍出沒,蛇突然出現,零下20度的冬天,塵土飛揚...大壩的惡劣條件並沒有動搖尚先生。
尚老師回憶說:“2012,10年6月,石井鄉遭遇了50年不遇的雪災。壹夜之間雪下到了膝蓋以上,學校的水管都凍住了。沒有水喝,就靠融雪水維持,剩下的東西不多了。好心的村民都送來了熱騰騰的饅頭。”看著這些淳樸熱情的村民,那壹刻,她更加堅定了為貧困山區孩子守護“上學夢”的信念。
為了了解學生的情況,華騎自行車來到離學校20多裏外的村子進行家訪。爺爺在前面犁地,閆紅艷在後面播種,哥哥姐姐在後面踩壟。尚老師這才知道,閆紅艷的父母都去新疆打工了,只剩下閆紅艷和小姑子71歲的爺爺,是三兄妹唯壹的依靠。壹家四口人擠在兩間破舊的土坯房裏。“這裏的孩子離不開我”更堅定了尚先生在這裏紮根的信念。
帶著老老少少,帶著執著的夢想,可憐的山區孩子
花放棄了很多留在石家莊工作的好機會,甚至和愛人在壹起了。“我不忍心離開”,華不忍心把孩子留在這裏。2012,我極力說服家人反對。我帶著婆婆何建華,壹個55歲的和尚繈褓中的寶寶,從老家邢臺壹路提前來到學校。
我婆婆因為不適應這裏的環境,兩個月後生病了。“多好的老師啊!壹家人為了我們的孩子在這裏受罪,真是太神奇了!”村民們看到了尚先生所做的壹切。但婆婆在這裏日漸消瘦,無奈之下休學回了邢臺。
就在尚景華的婆婆離開學校壹周後,石井鄉小學的師生們迎來了尚景華的另壹位親人,尚慶華的妹妹。“姐姐,我幫妳帶孩子,妳就安心教書吧。”姐姐的話讓尚敬淚流滿面。2014為了幫姐姐教好書,尚清華在石井鄉小學幫姐姐帶孩子,花了整整壹年的時間。
不厭其煩地教人用真情實感播下知識的種子。
尚景華說:“選擇教育,就是選擇奉獻。教書育人已經成為她生活的壹部分。”
尚老師在教學中刻苦鉆研,因材施教,註重優生優育和扶貧工作,與學生談心交友,樹立孩子的信心,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熱心幫助、等青年教師取得積極進步。
尚老師說,學校裏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心裏缺少愛和安全感。她堅持讓學生寫周記,寫身邊的事,寫自己的心。在日記中,她獲得學生的信任,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並給予他們及時的指導和幫助。孩子們親切地叫她“尚姐姐”。對於家境不好的學生,她不僅關註他們的學習,還省吃儉用為他們購買學習用品和保暖衣物。
在她的悉心指導和教育下,2013六年級畢業的孩子,有壹半考上了縣三中實驗班。2014年,她教的初三英語比縣裏最好的學校還高,平均分15.5分。2014年9月,她的事跡受到了全省教育界的高度關註。2016,華被河北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授予“美麗河北最美教師”榮譽稱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