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豬骨性溫,味甘鹹,入脾胃經,有補脾、潤胃、生津、補身、潤膚、補中、養血、壯骨之功效。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膠原蛋白等物質,增強骨髓造血功能,有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成年人喝了可以延緩衰老。
2.豬骨、牛骨、羊骨等動物的骨骼中含有多種具有營養、滋補、保健功能的物質,具有補骨髓、補血、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功效。骨骼的營養成分比植物性食物更容易被人體吸收。
缺點:目前很多人喜歡喝骨頭湯,以為用骨頭湯可以把鈣熬進湯裏,喝湯可以達到補鈣的效果。殊不知,被吸進去的不是鈣,而是大量的膽固醇。其實,骨骼中的鈣是以磷酸鹽的形式存在的,很難溶於水。無論燉多少骨頭,燉多長時間,骨頭湯裏的鈣含量都無法增加。
所以骨頭做的湯含脂肪最多,長期喝容易導致肥胖、高尿酸甚至高血脂。尤其是對於肥胖者、高血脂、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骨頭湯無疑是要喝的。所以,選擇骨頭湯進補,也要因人而異,切忌過量。
擴展數據:
喝骨頭湯的誤區
1,喝骨頭湯可以補鈣。
“吃什麽吃什麽,喝骨頭湯補鈣”。因為骨頭中能溶解在湯裏的鈣含量很低,10斤豬排骨熬成豬骨湯含鈣量不到150毫克。經測試,壹碗骨頭湯含鈣約2-3毫克。按照成年人每天800毫克的鈣需要量,估計需要300 ~ 400碗骨頭湯才能滿足人體的鈣需要量。
2.吃肉比喝湯好。
俗話說“吃肉不如喝湯”,肉湯的鮮味往往超過肉的鮮味,所以人們誤以為肉的精華都去了肉湯,湯的營養比肉好。老火湯的鮮味是因為肉中的壹些含氮提取物在煮沸後溶解在湯裏,但食物中的大部分蛋白質以凝固的狀態留在肉中,而不是溶解在水中。
如果湯煮2小時以上,湯裏的蛋白質含量只有肉的5%左右,其余95%的營養成分全部留在“肉渣”裏。所以,只喝湯不吃肉只是滿足了口感,大量的營養成分還在肉渣裏。如果吃肉不喝湯,就相當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3.每個人都可以喝濃湯
湯越好,營養越高。事實上,並非如此。何鳳儀說,豬骨、雞肉、鴨肉等肉制品,經過水煮後,可以釋放出肌肽、嘌呤和氨基酸,統稱為“含氮提取物”。
顯然,越是美味的湯,含氮提取物越多,其中就包括“嘌呤”,長期攝入過多的“嘌呤”會導致高尿酸血癥,這是痛風的罪魁禍首。
人民網-妳經常喝骨頭湯嗎?喝骨頭湯要避免的三個誤區
人民網-豬骨湯養血健骨燉湯更營養更美味5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