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我想知道康有為大同思想的細節。

我想知道康有為大同思想的細節。

第壹,激烈反對“排外尊”,大罵專制皇帝“民賤男性化”。康指出,在壹個和平的世界裏,人人平等,沒有仆人和奴隸,沒有君主掌權,也沒有領袖和教皇。大家和睦相處,過著平等富足的生活。雖然有差異,但沒有懸殊。

第二,重視發展生產。康在《大同書》中描繪了壹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達的社會。它主張廢除私有制,建立財產公有制,然後全部機械化、自動化、電氣化,生產力高度發達。

第三,特別重視教育。在康看來,大力發展學校教育是大同世界進步的巨大動力。他說:“太平天國重在教化民眾,非常重視學校。從幼兒園裏的教到小學中學大學,大家從小就在學習,大家壹直學習到20歲。大家居無定所,無憂無慮,無不良習氣,書器壹致,語文壹致,養精蓄銳,備道壹致,其士之進化已逾千萬倍。”(大同本)

第四,性別平等和婚姻自主權。《大同書》中所謂的“專家圈”,就是要實行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打破封建宗法制度和僵化宗教的束縛,實現資產階級的人權、自由、平等、獨立和個性解放。

第五,康主張廢國,走向“超越國界,與大地融為壹體”的盛世。他向往桃花源的世界:“大同無國,故無軍法,無君主,無謀反,無夫妻,無情欲之爭,無防奸淫,……無兄弟,無獄養,無咎爭分,無爵位,無權力,無阿諛,無無私財物。”

第六,康在《大同書》中將“人”置於“義”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價值。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哲學上有壹場所謂的“理”與“欲”之爭,其實質是人本主義與禁欲主義之爭。在《大同書》中,康揭露了封建道德的虛偽性和殘酷性,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兼愛"思想和佛教的"慈悲"觀念,舉起了樸素人道主義的旗幟。儒家的“仁”思想貫穿於《大同書》的全部內容。康把“仁”和“人”結合起來,指出“人之所以為仁,是因為人是人。”“舍人壹定不是人。”康的仁學是從儒家的角度提出來的。在《大同書》中,他把“人”放在“義”之上,充分肯定了人的價值,這是非常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