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研究發現,中國的百歲老人多在南方。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與健康研究的王武義繪制了壹張長壽地圖。前十名分別是海南、上海、廣東、廣西、福建、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人認為是氣候差異造成的,有人認為是飲食習慣造成的。當然,我們今天不是來討論這個原因的。造成壽命差異的因素很多,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得出結論。
今天主要說壹下養生方法的不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養生方法都是針對整體的,並沒有太多的細分。
事實上,中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不同地區的地質、人文地理、風俗習慣都有差異。因此,要因地制宜地采取適當的保健方法。
江南地區地勢平坦,江湖眾多。這裏的人大多氣血充足,精氣充沛。但同時,由於濕氣重,容易引起經絡阻塞和脾胃疾病。
此外,南方的情緒性疾病更為常見。壹般來說,容易抑郁、悲傷、沈思,從而導致生病。因此,南方人的調養應以多運動、調理行氣、順氣為主。
高山地區地勢陡峭,沙多植被少,氣候寒冷。這裏的人骨頭硬,皮薄,容易造成肺氣虛和楊琪阻塞的問題。護理應以滋補脾肺、激活楊琪提高免疫力為主。
陵區地形凹凸不平,土層較薄,竹林較多。這裏的人普遍偏瘦,脾胃虛弱,骨骼肌肉也會有問題。調養時要註意脾胃,疏通筋骨。
平原開闊平坦,土層深厚多風,冬冷夏熱。這裏的人體是強壯的,但壹旦受涼,氣血就會向內下陷,容易產生痰瘀,食物也容易在胃腸道中積聚滯留,產生寒性關節痛的癥狀,即關節疼痛而皮膚表面無紅腫熱痛,也叫痛性關節痛。
這方面的護理需要張揚臟腑,通達氣血,保證氣血通暢。
草原水草豐美,寒風凜冽。這裏的大多數人吃牛、羊和奶酪等。,他們的身體充滿了骨頭和肉,他們的血液是完整的。但由於受寒的影響,容易積寒固實。調理以瀉為輔,即以溝通為輔,幫助排便,清理腸胃,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
林區水多樹多,夏短冬冷。這裏的人身體強壯,氣血充盈,但肝氣過旺,容易導致氣機不利,內外風證。風證是指外感感冒或臟腑陰陽氣血失調,內生虛風所致的證候。
這方面養生適合平肝降氣,理氣。
戈壁灘,枯水幹土,刮風下雨,極寒極熱。這裏的人有堅實的肌肉和皮膚,但五臟相對氣血不足。護理應以養臟氣為主。
多沙多石,土壤少而不實,夏季悶熱,四季多風。這個地區的人容易脾胃虛弱,濕熱蘊結,氣機升降不利,肝腎陰虛。調理脾胃,滋補肝腎,防暑除濕。
至於如何祛濕養脾,在《長夏濕氣重,傷脾而影響面色!中醫告訴妳,這是最有效的養和治的方法。本文有詳細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小海星的頭像,在歷史文章中閱讀。
歡迎關註小海星,每天發布健康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