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為1,半身不遂,癱瘓,四肢麻木,手腳浮腫,氣短乏力,自汗心悸,食少便溏,脈緩,舌暗沈或紫,或有瘀點瘀斑,還有四肢冰冷,關節冷痛,便溏腰酸,脈遲或細。
2、言語不清,口齒歪斜,反應遲鈍,苔膩,脈弦滑或沈,腰酸腿軟,頭暈耳鳴,舌下絡脈曲(粗),或見瘀血,脈細或沈。
3、周圍性麻痹又稱下運動神經元麻痹,或弛緩性麻痹、弛緩性麻痹。臨床上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有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生活註意事項1,飲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大部分中風患者不能活動或活動不便,所以消化功能很弱,所以飲食要清淡,選擇粥、面等易消化的食物。還要多吃水果蔬菜,促進腸胃蠕動,加強營養,防止便秘。由於截癱患者排便失控,行動不便,還應註意飲食衛生,防止暴飲暴食,避免飲食不當引起腹瀉。如果拉肚子,要及時清潔肛門,塗藥膏保護肛周皮膚。
2、定時排便:每日定時(如晚上8點)用凱賽露或按摩促進排便,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還可以按摩腹部,促進降結腸上端內容物的蠕動以輔助排便,必要時可以幫助患者用手指挖出肛門內的糞塊。插導尿管者每3-4小時排尿壹次,避免膀胱攣縮,每周更換導尿管1次,防止尿路感染。如有尿失禁,應隨時更換尿布,保持被褥清潔幹燥,每天清洗尿道口,防止感染。
3.定時翻身扣背:由於中風患者多臥位,姿勢不利於咳痰的順利進行。定時翻身扣背,促進咳痰,避免形成墜肺炎。
4.經常按摩、擦洗、更衣:患者因長期臥床容易感染。要預防褥瘡的形成,要經常按摩、擦洗、換衣服,床要平整、幹凈、柔軟。通常每2-4小時翻身壹次,每天至少壹次用溫水或50酒精做局部按摩。無意識的肢體不要被熱敷濫用。如有皮膚濕疹或早期褥瘡,可用鮮雞蛋內膜聯合諾氟沙星外敷,必要時及時就醫。
飲食調理1,每日食鹽6克以下,食鹽攝入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壓升高。
2、限制動物脂肪,如豬油、奶油、蛋黃、魚子、動物內臟、脂肪等膽固醇高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可使血液膽固醇濃度升高,促進動脈硬化。食用植物油,如大豆油、花生油等,由於含有不飽和脂肪,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延緩和緩解動脈硬化。
3、補充蛋白質,經常吃壹些蛋清、瘦肉、魚以及各種豆類和豆制品,以補充身體所需的氨基酸。
4、多吃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帶、紫菜等。,碘可以減少膽固醇在動脈壁的沈積,預防動脈硬化。
5、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為它們含有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鉀和鎂對血管有保護作用。
此外,中風患者的飲食中要有適當的蛋白質,常吃壹些蛋清、瘦肉、魚和各種豆類及豆制品,以供應身體所需的氨及其酸。壹般每天喝壹杯牛奶,壹杯酸奶,因為牛奶中含有乳因子和乳清酸,可以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脂和膽固醇的含量。喝牛奶的時候,可以把皮去掉。豆類含有甾醇,也能促進膽固醇排泄。
猜妳喜歡:
1.中風的癥狀和應急措施是什麽?
2.中老年人中風的前兆有哪些?
3.年輕人面部中風的原因有哪些?
4.腦梗塞是怎麽形成的?原因是什麽?
5.中風的急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