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念佛的招數,可以用各種形式來念誦,無論是走、住、坐、臥。其中打坐念佛更為常見,更容易吸收身心。打坐念佛本身就是壹種放松自己的方式。下面是冥想和冥想的小技巧。
冥想冥想的訣竅1冥想冥想的訣竅。
不同的方法對禪定有不同的要求,佛教要求“忘我既忘”。那麽冥想和冥想的秘訣是什麽呢?
1,德行第壹。
打坐念佛的人,平時要註意自己的道德修養,不是因為擔心妳學高深的技能會傷害到別人,而是因為妳的品德不夠,根本修不出高深的功夫。打坐冥想也是壹種高深的功夫。不註重品德的培養,是無法讓自己進入禪定的。
2、赤子之心
打坐念佛的時候,壹定要不專註,排除雜念,清凈心靈,才能快速進入打坐狀態。在平常的生活中,要不斷尋找自己的妄想和堅持,不要被各種外在的“相”所驅使;當妳的心清凈時,妳只能通過冥想和念佛來安定下來。心不清凈,長時間打坐念佛是無法安定下來的。只有把生活中的壹切都淡化,壹切順其自然,心態才能逐漸清凈,打坐念佛的時候,才是真正壹坐下就能安定下來的。
冥想與冥想的秘密2冥想是什麽意思?
冥想,十指交錯而坐,讓心靈平靜。是佛道修行打坐的壹種方法,就是雙腿以壹定的姿勢坐著,雙手放在壹定的位置。禪修在佛教中稱為“禪定”或“禪修”。冥想不僅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還能增長智慧。
冥想有許多層次。普通人打坐,叫靜心。目的是養生,可以註重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印度瑜伽士打坐是為了打坐,打坐可以包括四個打坐,八個打坐,九個打坐。禪也是用冥想,目的是用安全的坐姿,盲目參與冥想。
冥想是關於慢工出細活,堅持不懈,每天定時冥想,成為壹種習慣,成為日常生活的壹部分。久而久之,就會有收獲。到了那個層次,壹天不打坐,就會覺得生活亂套了。沒有過長期冥想經歷的人,很難體會到混亂的思想和有序的思想之間的巨大差異。
如果妳在冥想時覺得時間過得很慢,那是因為妳坐立不安,不舒服。時間的長短和心情有絕對的關系。心不能適應就覺得長,心能適應就覺得短。所以佛經上說,地獄裏時間特別長,天堂裏時間特別短。註意,當妳不能適應的時候,妳需要調整到舒適。
冥想的好處
冥想有三個作用:第壹是達到身心平衡,第二是達到精神穩定,第三是達到智慧和慈悲的發展。
身心平衡: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也就是身心健康。如果壹個人的身體像水牛壹樣強壯,心靈像老鼠壹樣脆弱,就不能說他是健康的。
精神穩定:精神的含義難以理解。既不是心理上的,也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和身心有關的。它會產生無形的功能,會從有形的行為中表現出來。
智慧和慈悲的發展是怎樣的?如果妳有了身心合壹的體驗,有了自己與宇宙合壹的體驗,精神就可以統壹了。如果我們超越了精神和身心的執著,我們就會有智慧和慈悲去發展。這裏的智慧不是知識,也不是學問,而是絕對的決心。
冥想的姿勢和方法
熱身運動
早上起床後,做任何活動前都不要打坐。在冥想之前,妳應該先做壹個簡單的熱身運動,讓妳的骨骼和肌肉變得柔軟。
1.扭轉握手:雙腳分開與肩同寬站立,轉腰握手,雙腳不動,身體盡量向右轉回,左掌擊右肩,再左右翻轉,做同樣動作,左右各擺動十次。
2.腰部運動:雙手放在腰間,睜開眼睛。先順時針轉動上半身和腰部,再逆時針轉動,各轉十次。3.扭腰畫圈:雙手伸直高舉,身體360度旋轉,順時針逆時針各十次。
4、屈膝:雙手前後擺動的同時,雙臂盡量放平,同時雙腳與雙手的擺動在同壹位置,做壹百次。
5、天觸地:雙手交叉,掌心向外,掌心朝上,雙手擡起,腳跟同時擡起,越高越好。然後彎腰,讓手掌接觸地面。
6.膝蓋運動:雙腳並攏半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轉十次,再逆時針轉十次;最後,站起來,轉動右腳踝和左腳踝各十次。次數可以根據妳的判斷增加或減少。
(2)頭部運動
每次冥想前,無論是否做上述熱身運動,都需要做以下頭部動作。
坐在蒲團上後,先將雙手平放在左右膝蓋上,不要用力,坐直,然後做頭部運動的四個步驟:1。低著頭,然後向後仰;頭部向右,然後向左;3.把妳的頭轉向右邊,然後轉向左邊;4.順時針轉動妳的頭,向前,向右,向上和向左,然後逆時針,向前,向左,向上和向右。每個步驟做三次,保持身體不動,放松肌肉和神經。緩慢輕柔地移動,睜開眼睛,自然呼吸。頭部運動的目的是減少頭部的血液,減少思想波動的動力;讓妳的思維變得清新寧靜。
頭部動作結束後,將左右手掌放在腹部(臍下約三指處),雙手拇指相觸形成倒三角形,深呼吸,然後慢慢呼氣並彎腰,手掌壓在下腹部,幫助吐出空氣,直至空氣完全呼出,連續深呼吸三次。深呼吸的目的是為了排除體內的汙染空氣,用氧氣換取新鮮空氣,使血液循環順暢。
(3)七足坐法
準備好,就可以開始冥想了。正統的禪修方法是七足禪修法。所謂七足坐法是:
1.坐在妳的腳上——有兩種類型:
(1)左腳下坐,右腳放在左大腿上,然後左腳放在右大腿上,這叫壹廂情願坐。
(2)不動金剛坐——把右腳放在下,左腳放在右大腿上,然後右腳放在左大腿上,這叫不動金剛坐。這兩種坐姿對於老年人和初學者來說都有壹定的難度。
不會兩板坐的初學者可以單板坐,壹只腳放在另壹只大腿上即可。要麽左腳在右小腿下,要麽右腳在左小腿下。
對於不會雙份或單份菜的人,壹開始也可以用更簡單的坐法。比如:
(1)跨腳座——雙腳放在地面上,向內收縮,腳掌向上,放在兩個小腿甚至兩個大腿下面。
⑵跨鶴而坐——跪下把坐墊放在小胡子下面,如騎在鶴背上,雙腳拇指上下交疊,臀部放在小胡子下面的墊子上。
(3)神坐——左腳像半蹲壹樣坐著,向內彎曲,放在前面;另壹條腿向外彎曲,放在背後。佛教徒傳到南方,在地板上聞佛法時,經常用這個口訣,甚至在禪寺坐禪時,在最初坐禪時也用這個口訣。
(4)坐得舒服——這種風格模仿菩薩下凡前的坐姿。他的左腳像半蹲壹樣坐著,向內彎曲,腳跟放在會陰前,右腳直立,雙膝彎曲放在右胸上,左右手均勻地放在左右膝蓋上,或者折疊放在垂直的膝蓋上。
5]坐姿危險——以上所有坐姿都是以地板為基準的。這種類型是坐在齊膝高的椅子或長凳上,雙腳平放在地上,小腿垂直。雙膝之間的距離要允許出拳,背部不要依靠任何東西。臀部坐好就行,大腿要和小腿成直角懸空。
上述坐法只是坐姿和手姿略有不同,其他仍采用七撐坐法規定的標準。最有效最持久的坐姿仍然是最難的坐姿。所以,即使初學者不會雙套,至少也要多練習,習慣單套。
2.背部垂直——雙腿合攏後,站起來,不要站起來,頭垂直,下巴內收,喉結下壓。
3.手結法定義封印——兩只手綁成壹個圈,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個拇指輕輕連在壹起形成壹個圈,輕輕放在腹部下骨骺的腿上。
4.放松肩膀——放松肩膀的肌肉,感覺自己沒有肩膀,沒有胳膊,沒有手。
5.舌尖輕舔上顎——舌尖舔在門牙上牙齦的唾液腺上。不要使用武力。如果有唾液,慢慢咽下去。
閉上嘴——任何時候,打個呼嚕就行,除非有鼻病,否則不要張嘴呼吸。
⒎眼睛微微開合八而分開兩點,把目光投在妳面前兩三尺地面上的壹點上,不是為了看什麽,只是因為妳的眼睛睜得很大,妳的心很容易散;閉上眼睛就容易頭暈。如果長時間睜眼後覺得累,不妨閉眼壹會兒。
(4)放松身心
壹般圓形蒲團不宜坐滿,可根據個人情況坐二分之壹或三分之壹,有利於挺直腰部;可以在腿下墊壹個軟硬適中的方形墊。打坐時,身心要完全放松,盡量不要在身上戴項鏈、手表或眼鏡。最好穿寬松的衣服,放松腰帶,讓身體完全沒有壓力。
大家坐下後,開始放松身體,依次告訴自己放松頭部、眼球、面部肌肉、頸部、肩部、手臂、後腰、小腹和腿部,重點放在臀部,將氣息沈入腹部。任何部位甚至皮膚都要完全放松。只要有壓力就會緊張,進而影響神經系統,甚至消化和分泌系統。
身體完全放松後,眼睛微微睜開約兩三分鐘,眼球不要用力,頭腦不要想任何事情,面部肌肉放松,微微壹笑,心中要有喜悅感。舌頭在上下頜,下巴後縮,腰椎挺直。雙手捆綁在臍下,左掌、右掌、雙手兩拇指相連。之後,我不再關註自己的身體,專註於臀部和坐墊,開始關註自己的呼吸。這個時候把身體交給蒲團,把心交給方法。
如果妳感到困倦或昏昏沈沈,睜大妳的眼睛,等待直到妳感覺更好。註意呼吸是壹件很無聊的事情,很容易頭暈或者胡思亂想,腦子裏充滿妄想。上課的時候要專心上課,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吃飯,睡覺的時候要專心睡覺,壹切都要專心。
(5)數壹數妳的呼吸
註意長時間呼吸,可能會悶。現在我教妳另壹個方法:1。數妳的呼吸(數妳的呼吸)和1。說佛號。這些方法也是為了達到無用,集中心神的目的。
先練呼吸,註意呼吸的區別。壹般人呼吸時間長,收入時間短。所以我們在數呼吸的時候,只數呼吸,不考慮收入。每次呼氣,我們都會數壹個數。當我們吸氣時,我們仍然停留在那個數字,當我們在下壹次呼吸中呼氣時,我們改變下壹個數字。
普通人每分鐘呼吸大約十四到十六次。不能刻意控制呼吸,不然胸口會不舒服。
當妳在禪定中有經驗時,妳的呼吸會自然地逐漸慢下來,到壹分鐘四五次,這已經是壹種專註的狀態了。壹般壹分鐘呼吸十次,心還挺穩的,穩的。
如果妳氣短,妳壹定很無聊,很害怕,很不耐煩,很興奮。呼吸和脈搏密切相關。呼吸有問題,脈搏也會有問題。如果妳的脈搏很快,那妳的呼吸壹定有問題,所以妳應該按照通常的方式呼吸。
計算利息的方法是壹有機會就數壹個數,從壹數到十,再回到壹次又壹次地數十,壹次又壹次地數。在數利息的時候,壹旦產生妄想或雜念,不管數到壹半又要再數壹遍,所以往往不能順利地從壹數到十,要麽沒有數到十,要麽數太多而沒有意識到。剛開始可能會覺得新鮮,但是等壹段時間後就會覺得無聊,所以要練習每壹次呼吸的每壹個數字都保持新鮮。
(6)數佛的名字
有的人不算呼吸,呼吸正常。壹旦他們數自己的呼吸,他們的呼吸就會變得短促而不自然。如果有,試試念佛的方法,就是念佛阿彌陀佛或者觀音菩薩的名字。
除了簡單的念佛名之外,我們還可以念佛名並數壹數,也就是念佛名或觀音菩薩名並數壹數。如何數阿彌陀佛壹和阿彌陀佛二...也是從壹到十,以此類推。它的目的是使人的思想集中。
唱誦和計數的方法與呼吸無關。它不需要配合呼吸,不太快也不太慢,很容易壹句話數完壹個數,然後清楚地知道這個數的存在,再繼續讀第二句話的第二個數,清楚地把重點放在數完的數上,這和數每壹個承諾的計數方法是壹樣的。
妳可以選擇壹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如隨機法、計息法、念佛法、數佛法等,但最好只選擇壹種方法,不要壹次用壹種方法,壹次用另壹種方法,集中精力用同壹種方法調整心態。
(7)自對準方法
調身調氣調心就是調。冥想時的動作和姿勢與身體調整有關;調息與吸氣和呼氣有關。註意吸氣呼氣,心自然會平靜下來。心是相通的,心才能平靜,各種思想,各種心理活動和沖動自然會穩定下來,才能調整氣息和內心。
佛家念佛與呼吸無關,是調節內心。心情很迷茫,能匆匆念佛,心情還挺平靜,要慢慢念佛。念佛之所以從壹數到十再念回來,是為了防止變成機械計數,也就是嘴在數,腦子在想,但是數的還是很好的。我們從小就會數數,這就是為什麽有些人不小心數到壹百或者兩百,覺得數到兩百比數到十容易。
每十個數字回頭看壹遍是很麻煩的,但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計數,而是讓我們的思想隨時隨地都集中在壹個點上,不要離開這個範圍。也就是說,頭腦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努力工作。數氣息離不開呼進呼出的感覺,念佛離不開佛名,就是把心收回來,取在壹個點上。其目的是實現自我理解、自我認識和自我肯定的功能。如果妳對自己的心理活動不清楚,說明妳對自己了解不夠;認識自己越深,對自己的信心就越強,發揮的能力就越強。對自己了解越少,就越容易做錯事,說錯話。那是因為妳不由自主地胡思亂想,信口開河,輕舉妄動。這些都說明妳不了解自己,所以妳無法掌握自己。
想要避免這些不由自主的現象,就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肯定自己。妳越了解自己,妳犯錯誤的機會就越少。反之,妳的思維、判斷、言行就會越正確。當我們能掌握自己的思想時,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就會加強,我們就能從自知中達到自我認知和自我成長的目的。
(8)坐起前全身按摩
冥想結束,在妳坐起(決定)之前,妳的心要先動起來,告訴自己妳要坐起來了,然後慢慢晃動身體,雙手合十,雙手放在膝蓋上,很大程度的晃動身體,晃動每壹個關節;放開雙腿,做全身按摩。
按摩的順序是先搓手掌,用拇指背輕輕按摩眼睛,用熱掌的掌心按壓眼球;然後按摩面部、額頭、後頸、耳朵、肩膀、手臂、手背、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特別是雙臂腋窩淋巴結、下背部腎部、命門。多按摩有益健康。接下來,右大腿、膝蓋和小腿,左大腿、膝蓋和小腿,輕輕轉動腳踝。對於打坐的人來說,腰背部很重要,要多按摩。
按摩小腿時,從膝蓋骨下第三只手指足三裏壹直往下按,會有點痛,但對胃腸道有調節作用。
生活工作緊張壓力大時,火氣大,肝火上升,容易便秘。在肚臍的左右手指上,用兩三個手指輕輕向下按壓,按壓三五次就有效果了。大便不通比憋氣更難受,也會影響打坐的興趣。
這種自我按摩的鍛煉方式,可以徹底消除初學者在冥想中的疲勞,讓他們身心感受到柔軟、溫暖、舒適。當妳按摩時,妳必須專註於妳的手掌或手指。整個按摩大概十五分鐘就能做完,簡單壹點的話大概三五分鐘就能做完。除了冥想之外,當妳感到疲倦或困倦時,可以做壹次全身按摩,對消除疲勞非常有效。
冥想時的註意事項
1,大腦清晰,體力充沛的時候,最適合冥想。最好每天固定時間打坐,比如早上早起,晚上洗澡前坐壹次,每次至少15到20分鐘,最好能坐半個小時到壹兩個小時。
2.早上起來刷牙洗臉後,喝點溫開水再坐下來比較好。如果妳覺得累了,沒必要喝壹杯咖啡來提神。沒有嚴格的限制,但是不要喝太濃的咖啡,會讓妳的心腦興奮,難以安定下來。
3.吃得太多、喝醉、太累、做過劇烈運動或剛有過性生活的人,處於身心疲勞狀態,不宜入座。
4.壹直有壹種說法是下午和中午不宜打坐,但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和過去不壹樣了。如果只有下午和中午有時間打坐,只要坐的時間不要太長也是可以的。
5.要學會放松,隨時練習不用眼睛用腦,用方法放松眼睛和腹部,可以節省很多精力。此外,還要註意營養的均衡,做到“開源節流”。
6.充足的能量可以讓我們體內所有的管道都沒有阻力,脈搏可以暢通,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也可以。我們用冥想和鍛煉來達到這個目的,這屬於健身(身體調節)。
7.當妳冥想時,妳的腰是直的。坐久了會慢慢彎下腰。如果彎得不厲害,就不需要刻意調整姿勢,那樣會緊張。氣通了,脊背就會自己挺直,這完全是氣驅動的,不是人為操縱的。這是壹個非常奇妙的現象。
8.不常打坐的人可以蹺二郎腿。如果妳比較瘦,吃雙份菜的時候腿會很疼;胖的話,腿的腿肉會讓妳的腿卡得高低不平,也不舒服,而且單盤比較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