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字龜齡,號梅溪。出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源梅溪村。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詩人、愛國大臣。
紹興二十七年(1157),以中興為右,由宋高宗親自提拔為第壹秀才。吏部尚書郎曾多次建議整頓朝政,起用抗金將領。孝宗厭倦了官方的建議和歷史,試圖抵制黃金回收。我們了解了饒、隗、湖、春四州,他們在救災除惡方面都有建樹。當人們畫雕像時,他們崇拜它們。
乾道七年(1171),王卒,享年60歲。邵熙花了三年時間(1192)追求“忠誠”。還有梅溪收藏等等。
2.張聰
張聰,本名秉勇,浙江溫州永嘉三都(今溫州市龍灣區)人。他是明朝嘉靖年間的重要官員,是“大典”事件中的重要人物。後來世宗欽因避諱,賜名福敬,字茂公。官方對內閣的記錄。被世人稱為“張閣老”,因在位期間清廉,又被稱為“太師”。
卒為文忠。著有《禮記》、《禮略》、《洛山筆記》、《洛山文集》、《孔子祭經集》、《金煥疑案》、《杜釋》、《魚雨實錄》、《禹兌實錄》、《秦明大牢實錄》等。
3.葉適
葉適,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學家、政論家。瑞安人,永嘉水新村人,人稱水心先生。
惜春五年(1178),葉中書第二。孝宗、光宗、寧宗三朝,歷任平江府官員、國子監博士、左公使、秘書、兵部侍郎,參與策劃《邵熙內參》。
4.劉基
劉基(1311七月1-1375五月16)青田縣(今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南田鄉人,故稱劉青田,軍事家,明初人。洪武三年(1370),他成為壹個真誠的人,所以他也被稱為劉承毅。到了第九年,吳宗政德追授壹個姓氏,謚號文成,此人後來被稱為和文成公。
劉基佐和朱元璋平天下。論天下之安,義在色。遇到緊急情況,他有努力的勇氣,計劃已定,人無法衡量。中國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壹分天下劉伯溫,前朝諸葛亮後朝劉伯溫”的說法。他以巧妙的計算和運籌帷幄著稱。
5.湘橋
湘橋,字子前,號甌東,永嘉齊家(今溫州市龍灣區沙城鎮)。後來,他搬到城裏的九曲倉,成了九曲山人。
湘橋是誠實的,可預測的,開明的。他認為聖人可以學習,看到好的東西就怕做的太少,廉潔愛民,所以處處有好的政績。
百度百科-王
百度百科-張聰
百度百科-葉適
百度百科-劉基
百度百科-湘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