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美術教學作為壹門藝術,可以感染情感,表達思想,陶冶情操,培養創造性思維。它是孩子表達行為的第二語言。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是促進兒童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在繪畫教育活動中,充分發揮兒童的想象力,培養兒童的表現力,提高兒童的藝術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綱要》中提出了“情感與表情的創造並重”的理念。強調兒童藝術教育要把教育和美的享受結合起來,始終把尊重兒童的個性和情感放在首位,在兒童精神得到滿足和快樂的同時,培養他們對美的敏感性、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
在學習大綱的同時,反思幼兒園藝術教育的現狀。我們發現還存在壹些誤區:比如在藝術表現和創意方面,仍然強調藝術知識和技法的傳授,忽視兒童對藝術的感受和情感表達,表現形式不夠豐富。評價重在結果而非過程,以“像”和“好”為評價標準,忽視了兒童對繪畫美的情感體驗和表達。針對以上誤區,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幼兒表現力的研究”這壹課題。通過研究,充分發揮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的主體作用,關註幼兒的自主學習過程,引導幼兒運用各種形式大膽表達和自由想象,讓幼兒對藝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用藝術驅動思維,從而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全面和諧的發展。在繪畫活動中培養兒童的情感表達,既是兒童素質啟蒙教育有效開展的新途徑,也是兒童全面素質形成的重要切入點。如果孩子對活動充滿積極的感受,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形成探索環境、試圖理解事物、解決問題的動力。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從幼兒早期的興趣和能力出發,根據幼兒的特點,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快樂和滿足,感受什麽是美,通過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
主題名稱的定義和解釋
概念定義
1.藝術:它是壹種視覺藝術,利用有形的材料創造出人們可以直接感知的視覺形象。幼兒園藝術教育活動是指有組織的藝術活動和靈活的日常藝術活動。有組織的藝術活動包括繪畫、手工制作和名畫欣賞。
2.藝術表現力:兒童通過自己對周圍事物的美好體驗,通過繪畫和手工等形式的想象,創造性地表現其繪畫活動作為表達手段的能力。他們的表達方式有兩種:壹種是自由表達,壹種是創造性表達。表現力的核心是創造。
(2)理論基礎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受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在《綱要》中,既強調“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又強調要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
2.赫伯和裏德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啟發。
培養人的個性,順應孩子自然天性的發展。藝術教育是表達內心感受的藝術,孩子通過視覺藝術表達個人感受,從中體驗快樂、成功,確定自己內心的本質和價值。藝術活動為孩子們提供了壹種自我表達的方式。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研究步驟:(1)準備階段
學習大綱及相關理論書籍或文章,結合園區實際情況和特點確定研究點和切入點。做好論證和方案形成的壹些準備工作。
(2)實施階段
1.觀察、了解、分析孩子,掌握孩子的現狀、特點、需求和潛力。
2、根據對情況的分析和孩子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合本班級孩子的項目計劃。
3.定期進行教學觀摩,不斷改進教學模式。
4.每月進行壹次研討會,每周不定期交流;每個月至少寫壹篇帶照片的案例分析,並進行交流。
5.通過拍照、錄像、寫記錄、收集兒童作品等方式做好過程記錄。
(3)總結階段
整理、分析和顯示結果;撰寫研究報告;邀請專家對結果進行評估。
研究成果的形式和提交日期
1,成果形式:結題報告、論文和隨筆、案例記錄、研討會活動照片、兒童作品等。
2.提交日期:2065 438+2003年6月。
項目研究倡議
(壹)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激發幼兒對繪畫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老師。”興趣可以開發人的無限潛能。
1,讓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體驗大自然中的藍天白雲、花鳥魚蟲、果蔬等形態和色彩,感受美好,會給孩子帶來無限的樂趣和遐想,引起他們的興趣。
2.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語言也是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介紹了擬人手法繪畫的特點和表現方法,然後以新穎的組織形式、藝術指導和熱情鼓勵激發幼兒的創作欲望。
3.創造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激發孩子的創造欲望。兒童的思維活動受情緒的影響很大,需要為兒童設計和提供壹個良好的、輕松的、快樂的、活潑的學習環境。教師要用友好的語氣和溫柔的表情,讓孩子的心理處於安全輕松的狀態。用孩子的精品和名畫來裝點教室,讓孩子去想象,去感受美,提供豐富的材料和工具,給孩子提供壹個自由展示想象力和表達欲望的場所。
(2)挖掘作品的內在感情,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促進兒童情感表達的發展。
1,不同的畫,不同的題材,不同的風格,也透露出不同的情緒。只有抓住特點,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才能啟發孩子去感受和體驗作品的真正內涵。我們的研究要充分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美,用情感表達美,把幼兒的藝術活動滲透到主題活動和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應該給孩子有限的體驗和感知美的機會,讓孩子用藝術的手段獨立表達自己,讓孩子把自己的經歷和真情實感投入到藝術創作中去。
2.我們壹般的繪畫活動通常是蠟筆水彩畫。在教學中,要努力突破這壹局限,開展棉簽畫、印章畫、點畫、水墨畫等。結合幼兒表演的需要進行啟發和引導,力求做到壹工多感;同壹個對象,多個角度;同壹個命題,多重表述;同樣的內容,多種手段。引導孩子運用多種繪畫工具和手段,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在幼兒繪畫活動中,啟發幼兒觀察和回憶生活中的美好感受,人們熱愛勞動,懂禮貌等美好的事物,通過引導幼兒描繪這些美好的事物,可以誘發幼兒積極向上的美好感受,使幼兒的心靈得到陶冶,使健康向上的思想意識、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在他們心中萌發。這樣,他們不僅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還能激發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感情。
4.練習創意畫和隨意畫,促進孩子發散思維的發展。通過講述壹個故事、壹段音樂、壹個話題、壹場現場視覺表演,讓孩子用繪畫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處境。隨機的線條、色塊和圖片也可以在許多方向上關聯,以繪制新的內容。這樣,孩子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自己的世界裏翺翔。
5.遊戲是兒童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藝術活動將要追求的目標,即藝術活動的遊戲化,讓兒童在壹個輕松、自由、和諧、開放的空間裏,自由地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感受,讓兒童在學習的同時玩耍。
(3)改變單壹的評價方式,提高兒童美術作品的利用率。
1,多元評價。它使教師能夠充分了解兒童的思想、想法和感受。通過孩子自我評價、生生互評、師生互評、家長參與評價的方式,讓孩子不僅可以表達自己、展示自己,還可以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評價信息。通過相互交流和欣賞,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和對待他人,有利於自信心、自尊心、自我反思和評價能力的培養。老師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去評判,提高孩子表達美和感受美的能力。
2.提高兒童美術作品的利用率,體現繪畫活動的教育價值。比如可以給小班的弟弟妹妹,老師,或者同齡人,教室,走廊,角落等。也可以安排讓孩子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為他們的進壹步發展提供平臺。
項目結果的預期和陳述
1.幼兒園實驗班孩子的整體繪畫水平得到了提高。
2.把孩子們的畫整理好,用說明書裝訂起來。
3.總結和運用好的美術教學方法。
4.按照整個研究過程提出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