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是有壹定限度的。所謂極限,是指自然生命所能活的年齡,中醫稱之為“自然年”。那麽,人應該活到多少歲呢?《黃帝內經》認為是百歲。例如,蘇文在論古代天真時說:“活到壹百歲就是壹個人生命的結束。”《禮記》稱百歲老人為“易”。《尚書》也提出“壹壽壹百二十歲”,即可以活到120歲。大哲學家王充說:“百歲是正數年數。物猶死於秋,物在正期。”晉代著名養生專家嵇康認為“長壽”可達120,“古今皆如此”。根據以上,中醫認為人的壽命應該在100 ~ 120歲左右。但社會現實告訴我們,絕大多數人達不到自然壽命,有些原因還沒有被人們認識到。雖然歷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人類社會總是會不斷進步的。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今天看來顯然已經過時了。大量的統計數據證明,現代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大超過了古代人。現代科學如何認識「公歷年」?
長期以來,根據科學家的仔細觀察,發現各種動物都有壹個相對固定的壽命,即各有不同的自然壽命。這個壽命與各種動物的生長或成熟時間長短有關。比如哺乳動物中,狗的壽命是10 ~ 15年。它的生長期是兩年。貓的壽命是8 ~ 10年,生長期是壹年半。牛的壽命為20 ~ 30年,生長期為4年。馬的壽命是30 ~ 40年,生長期是5年。駱駝的壽命是40年,生長期是8年。科學家經過大量的統計研究發現,平均自然壽命是生長期的5 ~ 7倍。如果按照這個規律計算,人類的生長期是20 ~ 25年,其自然壽命應該是100 ~ 170年。持上述觀點的以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為代表,他提出:“生長期長的動物壽命也長。”在此基礎上,科學家馮跋提出了壹個“壽命系數”,即哺乳動物的壽命應該是其生長期的5 ~ 7倍。以上是第壹種計算壽命的方法。
第二種觀點是美國學者海·福萊在1961中提出的。他根據自己的實驗研究發現,動物胚胎細胞在生長過程中分裂的次數是有規律的,在壹定階段會出現衰老和死亡。這與細胞分裂的次數和周期有關。兩者相乘就是它的自然壽命。Helfley的具體實驗情況是這樣的:他把胎兒細胞放在培養基中壹次次分裂,壹代代繁殖,但當細胞分裂到50代時,所有細胞都會老化死亡。他在大量實驗數據的基礎上,提出根據細胞分裂的次數來計算人的壽命,按此計算分裂周期約為2.4年;預期壽命應該是120歲。雞的細胞分裂次數為25次,平均周期為壹年兩個月,壽命為30年。小鼠細胞分裂數為12,分裂周期為3個月,壽命為3年。
還有壹種觀點認為,壽命是根據哺乳動物的性成熟程度來計算的。根據生物學規律,人的最大壽命是性成熟的8 ~ 10倍,而人類的性成熟是13 ~ 15年。據此推測,人類的自然預期壽命應該是110 ~ 150歲。
以上三種計算方法不盡相同,但無論哪種計算方法,結果都表明人的壽命應該在100歲以上。事實上,古今中外都有很多長壽老人活到100歲的記錄,甚至活到150歲以上的也不少見。中國唐代醫學家全真、孫思邈和王冰都活到了100多歲,他們還可以學習和行醫。四川綿竹縣老中醫羅明山1980五月。在他113歲的時候,仍然每天看門診6個小時,可以治療40多個病人。蘇聯有壹部電影,記錄了曾被稱為“大地之父”的穆斯利莫夫,在167歲時,精力充沛地整修花園、劃船、騎自行車。現代大量資料表明,人類的平均壽命正逐步接近下壹年。過去說“七十歲不多見”,現在說“八十不老,七十不多見,六十風華正茂,五十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