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身體濕了嗎?正如中醫所說,我們不僅要祛濕,還要健脾。

身體濕了嗎?正如中醫所說,我們不僅要祛濕,還要健脾。

每年春天,都下著毛毛雨。眾所周知,潮濕的日子讓人心情不好,所以當體內濕度過高時,壹定是非常不好的,壹系列的病理現象也會相應出現。

比如嗜睡、食欲不振、臉油、頭發油、大便不成形,甚至因濕度過大出現皮疹等等。伸出舌頭壹看,胖胖的,有齒痕,舌苔黏黏的。可以觀察到正常的舌苔,是薄薄的壹層,幹凈清爽,均勻分布在舌的中後部。

我們常說脾主運化,胃主受納,這是人體的後天之本。寒邪和濕邪壹旦侵入體內,再加上脾胃功能失調,脾臟無法運化,體內的水分就無法轉化為我們身體需要的津液。胃消化不了我們吃進去的細嫩的五谷和水,水水堆積在壹起。久而久之,濕氣會越來越大。身體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癥狀。

既然是濕氣造成的,下面重點就是去濕氣。如何去除濕氣是個問題。

今天給大家分享壹個祛濕的方子,由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四味組成。讓我們來看看吧。

先說這種茯苓,味甘性平,生長在松樹根下,壹般生長在比較幹燥的地方。為什麽?因為它吸走了土壤中的水分,所以可以受益於水分滲透。但需要將吸收的水分濕潤排出體外,所以茯苓也是利尿的。同時,茯苓還具有健脾、養心、安神的作用。

大家都很熟悉山藥,又長又直。它生長在地下。在中醫裏,脾胃對應的是土,所以山藥可以幫助我們健脾胃,改善食欲不振。

蓮子、芡實,無論是幹的還是熟的,性味甘、澀、平,能入脾經,能幫助山藥補沃土,健脾。蓮子還有助於茯苓養心安神;芡實益腎,固精除濕。

以上四味合用,藥效溫和,對寒濕濕熱均有改善作用。

但還是要進行中醫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