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期:甘蔗的生長期主要受溫帶品種影響,臺灣省約為14 ~ 18個月,但宿根可縮短至12個月。生長期不足的甘蔗不僅產量低,含糖量也低。秋植甘蔗在八九月,春植甘蔗在二三月。因為產糖從11月份開始到第二年4月份,秋植甘蔗有足夠的生長期,而春植甘蔗需要延後才能配合。
間作:可惜幼蔗生長緩慢,土地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此時可與甘蔗苗間作其他短期作物,並在甘蔗生長前收割,以增加土地收益。但是有壹個條件需要觀察,就是間作作物不能對甘蔗種植產生太多不利影響。合適的作物有紅薯、花生、豆類、玉米、西紅柿、大蒜、土豆、瓜子和西瓜。
糊蔗:在輪作制中,通常是新栽,接著是第二或第三茬宿根,第二或第二茬水稻,然後再回到新栽。但在晚稻收獲前,將新種的甘蔗種在稻株間的漿糊土裏,稱為漿糊甘蔗。它的優點是不會影響水稻的生長,還能使甘蔗提早種植,節省整地、建邊等作業費用。與壹期稻間作稱為壹期膏蔗,也叫春種膏蔗。與二期水稻間作稱為二期糊蔗,也叫秋植糊蔗。
綠肥:秋季新種的蔗田,可以在收獲後的閑暇時間種植綠肥,在種植甘蔗前翻耕入土,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肥。常用的綠肥作物有大麻、田菁和虎爪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