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臟保健法
心是“君主之官”,“五臟六腑之大主宰”。心臟壹直被認為是人體的“中樞器官”。心臟的生理功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主血脈和主心神。心臟健康與否,直接影響著人體的健康和壽命。目前,心臟病可以得到有效治療,但它仍然是人類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壹。可見心臟保健很重要。
(壹)“心主血脈”保健
心主血脈,包括主血和主脈,在體內構成壹個相對獨立的系統。這個系統的功能直接影響全身的生理功能。“心主血脈”的保健要從多方面入手,但其基本出發點是兩個:壹是增強心臟功能,二是減輕心臟負擔。
1、科學飲食《蘇文五臟根篇》說:“心脈之合也...太鹹,則脈會凝而泣而變色”,《蘇文通奇天論》指出:“味過鹹,則骨疲,筋短,心郁”。指出吃太鹹會給心臟帶來不良影響。心臟飲食保健的基本要求是:營養豐富,清淡多樣。提倡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低鹽飲食。心肌發育和血液循環都需要消耗高級蛋白質,要及時補充;吃太多脂肪食物會導致“脂肪心”和動脈硬化。吃植物蛋白、牛奶、瘦肉等。在飲食上適當,選擇壹些能降血脂的食物,如大豆、蘑菇、花生、生姜、大蒜、洋蔥、茶葉、酸奶、甲魚、紫菜、玉米油、山楂、蜂王漿等。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黃、豬腦、豬肝、蟹黃、魚子、奶油等。飲食習慣提倡混合膳食,使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被廣泛吸收。維生素C、B6、B1、B2、B12,微量元素鉻、錳、鎂等,對心血管保健和預防動脈硬化非常有價值。多吃谷類、豆類、粗米、面條等。,多吃綠葉蔬菜和水果。低鹽飲食有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鈉吃多了會增加心臟負擔,容易導致高血壓,所以飲食清淡為宜。總之,科學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環節。
2、忌暴飲。歷代養生家都主張渴了再喝,慢慢喝,反對大口飲酒和狂飲。因為壹次喝大量的水或飲料會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臟負擔。所以年紀大了或者心臟功能不好的人要特別註意。壹般來說,壹次飲酒量不要超過500ml,可以采取少飲多飲的方法。
3、戒食刺激物壹切刺激性食物和刺激性藥物都會給心臟帶來壹定的負擔,所以要戒煙少酒,不能大量飲用濃茶,辣椒、花椒等東西也要適量;咖啡因、安非他命等興奮性藥物也要慎用。
4、適度減肥超重如山會增加心臟負擔。所以青春期後要註意減脂,避免發胖,控制體重減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因人而異。比如運動、飲食減肥等。,就飲食而言,限制總熱量的攝入和儲存是有意義的,尤其是晚餐不要過量,進餐時間要早壹些。
5、被褥適宜壹般來說,床頭高於床尾,枕頭高度適中,有利於心臟的血液回流。如果心臟功能較弱,休息時可以采取半平臥位,這樣可以減輕心臟的負擔。
6、運動經常參加運動,可以增強冠狀動脈的血流量,這對心臟大有好處。經常參加運動和體力勞動的人,心肌功能比不活動的人強得多。壹般認為,太極拳、導引、氣功、散步、中速或慢速跑步、體操、騎自行車、爬山、遊泳等。都是適合心臟健康的運動,具體的運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練,而中老年人不宜參加太激烈的競技運動,因為太激烈,心臟負荷太大,對心臟有負面影響。另外,結合運動,還可以做按摩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