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以體育鍛煉為主要手段,有機整合體育與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方法和原則,以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為目的的綜合性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
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本課程的任務是確立“健康第壹”的指導思想,傳授體育與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識、運動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健康人格,增強體質,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能力和習慣,提高生活質量,為全面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服務。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
1.體育參與
學好體育課。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要按照學校的安排,進行1小時的課外體育鍛煉。自覺與同齡人組成小組,開展課外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學會制定和實施壹個簡單的個人鍛煉計劃。有選擇有利於提高職業素質的體育項目和自我評價體育鍛煉效果的能力。
增強體質
按照《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的要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速度為主的身體素質水平,積極參加國家、地方和學校組織的“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各類體育活動。
3.運動技能
基本掌握兩項以上運動技能,不斷提高運動能力。形成自己的體育愛好和特長,有能力參加班級、校際和較高水平的體育比賽。
4.健康
了解壹般疾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了解營養、環境、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有改善和保護身體健康的意識,能選擇適合自身健康的科學健身手段,特別是有氧健身手段,學會用保健方法改善身體健康。對體育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損傷有初步的認識,有意識地控制和避免不規範動作的發生,知道簡單的方法緊急處理運動損傷。
5.心理健康
了解與運動相關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識和青少年性心理的變化規律。擁有良好的情緒和自控能力,培養堅強的意誌,通過體育鍛煉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品質,緩解因性格差異而產生的心理沖突。通過體育比賽中的勝負,我們可以理解積極進取對形成穩定的心理狀態的意義。可以通過輕松休閑的體育活動,有意識地緩解學習緊張帶來的心理壓力。
6.社會適應
參加集體體育活動,學會與同伴和諧相處,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合作精神。能夠主動關心和幫助同伴,完成體育鍛煉過程,培養“競爭、團結、友誼、合作”的精神,提高社會責任感和協調溝通能力。
7.專業素質
根據未來職業工作的特點,學習職業相關的保健知識,提高預防職業病的意識和能力,選擇運動手段幫助預防職業病。學習與職業相關的體育運動,了解體育運動對提高就業和創業能力的價值,提高自身的綜合職業素質。
三、教學內容結構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由基礎模塊和擴展模塊兩部分組成。
1.基礎模塊是壹年級學生的必修內容,教學時數為72小時。
2.拓展模塊是大二學生的選修內容,授課時數為72 ~ 90小時。其中,拓展模塊A是針對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身體條件,以健身、娛樂、養生、保健為主的選修課;拓展模塊B是根據壹些對體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專業的需要而創建的與職業相關的限制內容。
實習期間應保證學生每天鍛煉1小時,達到《標準》要求,並納入教學計劃。
四、教學內容和要求
(1)基本模塊
與九年義務教育相銜接,在第壹學年將有利於提高健康意識、發展身體素質、提高基本身體活動能力、適應生活環境、體現合作精神的運動、技能和方法列為必修內容,主要包括田徑、體操、球類、健康教育四大系列講座。
基本模塊要求的內容(72小時)
鐵西
內部容量
實際應用
1系列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班級
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理論)
田徑項目(跑、跳和扔)
體操項目(支撐、攀爬、懸掛、騰躍)
球類項目(足球、籃球、排球)
8個課時
16課時
12課時
36課時
課外時間
貫徹《標準》,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體育活動,並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要保證1小時的課外體育鍛煉。
1.健康教育講座的內容應側重於與體育相關的常見健康保健知識,包括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與營養、青少年健康、安全教育、運動損傷防治、疾病預防(職業病預防)等。有些內容可以在物理實踐教學中傳授。
2.田徑項目應該包括跑、跳和投。體操項目包括支撐、攀爬、懸掛和騰躍。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運動技術的系統性、整體性和規範性,可以利用遊戲或其他改革後的運動形式進行教學。鼓勵教師通過自我組合和編排,創新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綜合性練習(包括與職業相關的拓展訓練內容),但必須有利於提高耐力、力量、速度三項基本身體素質。
3 .足球、籃球、排球教學,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至少選擇兩門。在傳授必要的基本功和簡單戰術的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降低難度、改變規則等措施,多組織對抗性的遊戲或比賽,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從而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
(2)擴展模塊
1.擴展模塊a
為適應學生個性發展或不同健康水平的需要,在第二學年,將能促進身心健康和培養審美能力、適合娛樂休閑的運動、技能和方法列為拓展模塊A的選修課,主要包括健身、娛樂、保健和新興運動。
擴展模塊A-可選內容(72小時)
鐵西
內部容量
實際應用
1系列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班級
有氧運動法
健身操
武術
體育舞蹈
……
乒乓球
網球
羽毛球
羽毛球
……
健康體操
醫療體操
矯正體操
……
新興體育賽事
民族民間體育賽事
課外時間
貫徹《標準》,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等體育活動,並與體育課教學相結合。在沒有體育課的日子,要保證1小時的課外體育鍛煉,或者以鍛煉小組(俱樂部)的形式進行鍛煉。
(1)經批準免於執行標準的患病或殘疾學生,應按系列3(壹年級也可參照)中的內容選擇保健體育課,學校應配備有經驗的教師,為開設保健課創造條件。
(2)為幫助學生提高綜合職業素質,鼓勵學生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選擇拓展模塊A或B中的內容;學校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其他能滿足不同專業需求的項目。
(3)與本模塊相關的體育理論、體育文化、健康教育知識不再專門安排理論課時,而應融入體育實踐課。
2.擴展模塊b
為滿足部分專業崗位對體力和技能的特殊要求,第二學年應將拓展模塊B中的水上運動、戶外運動、冰雪運動、防衛運動系列中的壹項列為相關專業學生的限制內容,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創造條件進行教學。教學時數為18小時,學生可根據自身專業特點從不同系列中選擇壹個。
擴展模塊b-受限內容(18課時)
鐵西
內部容量
實際應用
1系列
系列2
系列3
系列4
班級
水上運動
(蛙泳、側泳、遊泳、潛水、海上長距離遊泳、水上救援、專業潛水等。)
野外活動
(徒步旅行、爬山、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
冬季運動
(滑冰、滑雪等。)
防禦運動
(擒拿,格鬥,跆拳道,散打,防身術等。)
(1)本模塊的部分教學內容(如定向運動)可以通過課外活動或假期來組織。
(2)本模塊的內容可以作為選修內容,供其他專業的學生選擇。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實施
(A)關於教學時間安排的建議
本課程總教學時數為144 ~ 162小時。
擴展模塊B中規定的內容可以在上學期和下學期靈活安排。對於體力和技能有特殊要求的專業,在學習拓展模塊B的內容時,可以使用拓展模塊A的36個課時,即54個課時。選擇模塊B部分的其他專業學生,將不需要額外增加課時。
教學時數分配表
種類
學習時間
學年
基本組件
擴展模塊a
擴展模塊b
必需的內容
選項內容
受限內容
第壹學年
上學期
36課時
下學期
36課時
第二年
上學期
36課時
18課時
下學期
36課時
在實習期
將《標準》的實施納入教學計劃,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二)教學實施建議
重視學生發展。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壹,在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潛在發展需求。引導學生積極運用自主、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應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
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教育在提高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方面的特殊作用,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適應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應認真研究和積極探索教學模式和方法,采取課程模塊化、課程內容優化、實施方式靈活等措施,改革和創新教學組織形式。
遵循體育教學的客觀規律。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的需要,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和技能形成的規律,對不同運動項目的技能教學區別對待,如淡化(如田徑、體操)、簡化(如球類)、美化(如健美操)、精細化(如滑冰、遊泳)。提倡男女分開教學。
(3)教學安全建議
組織教學應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教師要認真研究分析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情況,課前認真檢查並合理安排設備,課上隨時進行安全教育,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消除各種隱患。在拓展模塊B的水、田、冰雪、防衛運動教學中,需要加強安全意識。有必要以適當的方式嚴格管理學生中的不安全行為,以防止各種危險事故的發生。學校應當建立校園意外傷害應急管理機制。
(D)關於教學設施的建議
學校應當建設足夠的體育場地,配備能夠滿足教學需要的體育器材和設備,器材標準應當符合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基本標準》中的有關規定,並在原有基礎上逐步增加室內體育館,使體育器材現代化、多樣化;應配備檢測儀器,保證標準試驗的正常運行;學校應當為體育教師正常開展教學訓練活動提供運動服、運動鞋等必要的裝備。
(5)編寫教材的建議
教材的編寫要以這個指導綱要為依據。內容的選取符合指導大綱的規定,體現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與教學時數的安排相匹配。教材的編寫應當符合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多樣性、簡潔性、靈活性和綜合性的特點。通過體育與健康教育的有機融合,根據時代和職業的要求,突出提高身體素質、職業技能、生活質量、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促進身心健康的內容。教材應包括學生用書、教師用參考書和數字化教學資源。
不及物動詞評估和評價
(壹)評估內容
1.第壹學年,將標準的要求和基本模塊的內容作為考核的主要內容;第二學年以拓展模塊的內容為考核的主要內容;第三學年為標準考試,成績按畢業當年成績與其他學年平均成績之和評定,各占50%。達不到50分者,按退學處理;未能通過“標準”的人將被允許在本學年補考壹次。若補考仍不合格,則本學年“標準”成績視為不及格。
2.體育課要把學生的出勤率、進步率、學習態度納入考核範圍。體育課無故曠工,壹學年累計出勤次數超過1/10。他的標準分被記為不及格,那壹學年的最高標準分是59分。
評估方法
1.采取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可以采取觀察記錄、口頭點評、相互比較、比較量表、自我反思等方法,重點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進步幅度和發展潛力。
2.為體現評價中的激勵機制,對在達標測試中取得優異成績者和各類體育競賽獲獎者,以及能積極提高專業體育技能和素質的學生,可酌情給予加分。
中等職業學校的師範學校、體育藝術學校的相關專業體育與健康課程不采用本指導大綱。
希望對妳有幫助。謝謝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