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作者帶妳回到這段歷史,試著分析原因。
壹個。繼承人之爭的背景
曹操生了25個兒子。他起初以為只有四個能幹的接班人,分別是曹昂、曹沖、曹丕、曹植。四個兒子中,曹操最看重長子曹昂和幼子曹沖。後來長子曹昂戰死,曹操想調曹沖。
曹沖是個神童。五六歲的時候,他的智力已經“像個大人了”。“曹沖形象”的故事壹定是家喻戶曉的。而且,他生性善良仁愛,經常試圖原諒那些不小心犯了錯的人。"有幾十個人依靠它來尋求幫助。"所以曹沖深得曹操寵愛,可惜曹沖十三歲就病倒去世了。
曹沖死後,曹操曾對曹丕說:妳弟弟的死對我來說是不幸,對妳來說卻是莫大的幸運。曹丕後來對人說:如果曹沖還活著,我絕對不會立太子。說明曹沖之死是曹丕成功爭奪繼承人的轉折點。
2.反復輾轉反側,險勝曹植
曹昂和曹沖相繼去世後,實際上只有曹丕和曹植有資格做繼承人,之後他們之間就產生了爭執。
曹植的聰明和文采勝過曹丕,深受曹操喜愛。他的思想開始向曹植傾斜,著名的《七步詩》就是曹植的代表作,這充分說明他是詩歌方面的專家,是壹位偉大的文學家。
當時由於曹操在繼承人問題上的優柔寡斷,時間壹長,他的部下逐漸分成了各自支持兩個兒子的集團,包括支持曹丕的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等人。支持曹植的有丁儀、丁剛、楊修、賈逵等人。
其中,楊修出身於東漢名門“弘農師洋”。他是壹個非常聰明的人,作為曹操的主要著作,他的消息非常靈通。於是在他的指點下,曹植在這場戰鬥中逐漸占據了優勢,他可以幾次成為太子。
曹丕在這場競爭中也不甘示弱。在司馬懿、武陟等大臣的幫助下,他批評了曹植的任性行為,平時不註意自制,以及醉酒、擅闖司馬門等壹些不端行為,促使曹操放棄曹植,立曹丕為王維太子。就這樣,曹丕輾轉反側,終於在繼承權之爭中險勝曹植。
3.篡漢稱帝,最終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
因為曹操的死,曹丕自然繼承了父親王維和丞相的位置,然後自己組建了自己的政府班子,把權力集中到自己的集團。公元220年,在三次拒絕向漢獻帝稱帝後,他以皇帝的身份正式走上歷史舞臺,成為曹魏的開國皇帝,也成為東漢真正的終結者。
曹丕在短短七年的執政生涯中,對內施政恩威並重,在集權的同時鞏固權力,制定法律削藩打擊異己,禁止外戚宦官幹預朝政。他以民生休養生息,政策傾向於利民,復興儒學,旨在教育民眾,恢復社會生活秩序,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他還采納了吏部高級官員陳群的意見,制定並實施了九品中正制,這壹制度後來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
對外曹丕大破韓曙,收復三郡。還組織了對吳棟的三次征用,平定了青州、徐州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壹。並平定邊境入侵,擊退鮮卑,與匈奴、邊、羌等外族交好,恢復西域的建制和貿易。
此外,曹丕在詩歌、辭賦、文學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擅長五言詩,與父親曹操、弟弟曹植並稱“建安三曹”。他還組織“建安七子”創建“建安文學”,突破了“獨尊儒術”的束縛,形成了自成體系的曹家學說。
總之,曹丕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良好的機遇,冒險奪取太子之位,篡奪漢室,成為曹魏開國皇帝,結束了腐朽落後的東漢王朝,推動了歷史潮流,創立了建安文學,為中華民族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特別是為後來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的經歷說明,成功首先要靠自己的努力,好的機會可以增加實現的可能性。我們要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累自己的聰明才智,等待發展機遇,努力為祖國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