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敦點
大敦穴位於大拇趾內側甲縫旁。“敦”是粗的意思,“大敦”特別粗。大敦穴也是井穴,“井”就是源頭的意思。趾甲邊緣有壹個“大墩”點,離第二趾最近。在大敦穴選穴時,可以坐直,也可以仰臥。大敦穴位於大拇趾甲根邊緣(第二趾附近)約2 mm處,“大敦穴”可按摩或艾灸,可達到使頭腦清醒、神清氣爽的效果。
2.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壹、二跖骨關節前方。太沖穴是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位之壹,是肝經的原始穴位,大約相當於壹個儲存肝經元氣的倉庫。按摩刺激太沖穴可以很好的調動肝經的活力,使肝功能正常。
3.行星際點
“行星際點”位於大腳趾和第二腳趾的接縫上。是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太旺了,就放心了。而“行健穴”是瀉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旺盛。多揉揉“行穴”,就能從這裏把心火發散開。
4.肝俞穴
肝俞穴位於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側開1.5寸。它是肝的背部俞穴,是肝的活力聚集在身體背部的壹個水池。肝俞穴是養肝不可或缺的穴位。肝俞與太沖合用,屬於中醫“配穴配樞”的方法,能補肝陰,養肝柔肝。取俯臥位,取穴在第九胸椎棘突下1.5寸,肌腱收縮旁(督脈)。
5.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背、足跟肌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和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對稱,也就是兩個。這個養生的關鍵點就是腎的原點,是儲存腎元氣的倉庫。肝屬木,腎屬水,樹木需要水才能健康生長,所以養肝必須養陰。利用太溪調動腎臟的功能,可以更好的“滋水含木”
6.用什麽水來養肝護肝?
1,紅棗
肝功能差的人每天喝棗水1周,可以達到保肝解毒的效果。泡水的時候選擇大紅棗,尤其是新疆產的紅棗,很甜。最好在使用前把它們撕成幾塊。
紅棗的壹個沖泡細節決定了它的功效。棗皮堅韌,不易消化。如果是整棗沖泡,其有效成分很難完全溶出,所以最好將其打碎後再沖泡。還需要註意的是,新鮮的紅棗不宜沖泡或煮沸。這是因為它的維生素C含量很高,用熱水煮會嚴重破壞維生素C。
2.枸杞
枸杞中所含的多糖對肝損傷有壹定的保護作用,可降低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促進肝損傷的修復。此外,專家對枸杞抗實驗性高脂血癥的量效關系和毒性進行了研究,發現枸杞能有效抑制肝細胞內脂肪的沈積,促進肝細胞的再生。
針對肝血不足引起的眼睛幹澀、視力模糊、頭暈、視疲勞等癥狀,枸杞也有壹定的緩解作用。日常長時間使用電腦引起的眼睛疲勞等癥狀,枸杞泡水可以滋陰明目。另外,天氣熱的時候,也可以用泡水的方法來清肝火。
3.決明子
決明子是壹種中草藥,又叫決明子、黃柏子、石頭豆、假綠豆、荸薺、千裏光,豆科草本植物決明子或決明子的成熟種子。味苦、甘、奇,有清肝瀉火、祛風除濕、補腎明目的作用。決明子泡水還具有清肝瀉火、減肥、排毒去油的功效,是電腦家庭、電視家庭等電子產品的絕佳飲品。
4.五味子
五味子,性味歸經:溫;酸酸甜甜的;入肺、心、腎經。能降低肝損傷引起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此外,五味子具有抗炎作用以停止肝損傷,激活合成代謝過程以促進受損肝細胞的修復,並增強脫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和鳥氨酸脫羧酶的活性以再生肝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