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養生課堂 - 教母丁璇背後的“偽國學”利益鏈是什麽?

教母丁璇背後的“偽國學”利益鏈是什麽?

丁璇,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和丁暄壹樣,官網“中華經典網”研修班共有46位講師。根據課程的不同,分為孝道教育、身心健康、家庭教育、女性道德教育和禮儀高雅等十壹大類。

其中,女講師劉是青島某美容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家庭教育講師田是山東肥城市壹名普通農村婦女。

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謀取商業利益,是弘揚傳統文化的主要亂象。"目前,混亂的可能是各種傳統文化培訓機構."

湖北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認為,群眾團體也應該對講師的資格進行把關,開設工作坊、書院的標準應該與正規學校開設課程的標準相同,否則會誤導公眾。

“中華經典網”上的業務

5月底,記者瀏覽“中華經典網”發現,除了顯示40多位講師外,還有中國婚禮、孝道服務、芮林書院、國學夏令營、孝道商城等鏈接。6月8日,網站無法打開。據劉廣起稱,該網站遭到惡意攻擊。恢復後網站內容更新,這些鏈接和內容消失了。

中國經典網關於惡意攻擊的聲明。

孝心商城是壹個主要賣各種保健品的頁面,也有壹些糧油食品,價格從十幾元到上萬元不等。產品介紹中標註了產品名稱,部分有功效說明,但所有產品都缺少生產廠家、地址、合格證等信息,沒有直接購買渠道。如果想買,需要先聯系“李小姐”。

孝心商城的產品“固容艙”。

對此,劉廣起回應稱,秦曉商城不是交易平臺,只有介紹功能。出售貨物的錢完全歸河北秦曉貿易公司所有。“委員會只負責控制產品是否符合孝的宗旨,符合理念就可以進入孝商城。產品質量是公司的經營問題。有沒有證書、認證是孝貿易公司的事,調研只會抓概念。”

劉廣起說,過去,其他公司的產品也在網上推薦,但目前,只有河北秦曉貿易有限公司在合作。網上的商品都是這家公司代理的,他們的保健品打著“孝道”的名義,和研究會的理念壹致。

劉廣起否認研究會與河北秦曉貿易有限公司的關系,也否認“貿易公司領導是研究會會員”的說法。但通過搜索發現,該公司註冊地址與研究所相同,公司主管為李丹。經劉廣起方面證實,此人與該研究所秘書長李丹為同壹人。

“註冊的時候放在那個地址,公司在外地經營。”劉廣起辯稱,“不清楚李丹在公司是否有股份,但她不參與公司運營,這我是知道的。”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馬特說,協會的法定代表人有權成立自己的公司。但如果既是協會的法定代表人,又是壹家公司的領導,兩個機構之間存在關聯交易,“可能會有利益沖突,有協會利益輸送到自己公司的嫌疑。”

在“中國經典網”的主頁上,還有芮林書院的活動和招生介紹。劉廣起是芮林學院的院長。

據頁面介紹,芮林書院“傳統文化全日制大專學歷招生”是由河北芮林傳統文化書院和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聯合舉辦的傳統文化教育。專業名稱為: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國學)。

關於聯合辦學的中國經典在線招生簡章。

6月9日,記者向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求證。該學院人事處處長荊麗燕表示,該校確實在2016與河北芮林傳統文化學院聯合辦學。“畢業證是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頒發的,國家承認。學制三年。第壹年在石家莊經濟職業學院學習,後兩年在芮林學院學習。”荊麗燕說,去年,芮林學院剛剛招收了第壹批學生。

此外,芮林學院還為禪宗療養員舉辦夏令營、冬令營和特別培訓班。即將到來的7月夏令營也在招募中,時長10天,收費3980元。但付款賬戶是李丹秘書長的個人建行賬戶。

劉廣起說,冬令營和夏令營是合作項目,費用是主辦方要求的。“用收集來的錢支付活動費用,我們都用個人賬戶,其他機構也是這樣。只有研究會可以使用公眾號。”

對此,馬特認為,壹個營利項目的收款人是壹個社群成員的個人賬戶,肯定是違法的。壹些公益組織確實從事營利性活動,比如講課、賣書等。但是,“如果錢到了會員的個人賬戶,這個會員就涉嫌侵占法人的財產和利益。”

此外,記者了解到,河北省傳統文化研究會官網“中華經典網”也涉嫌名稱侵權。

工信部官網期刊顯示,這個研究會所屬的網站名稱是“經典網”,並沒有“中國”二字。

河北省通信管理局壹名工作人員表示,網站的實際名稱和註冊名稱需要保持壹致,如有變更需要重新註冊。

“河北省內的協會主辦的網站不能冠以‘中國’的名稱,河北省內的協會目前也不允許使用‘中國’作為網站名稱。”該工作人員表示,壹旦發現此類情況,將責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將關閉該網站。

據了解,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來,許多研究傳統文化的學者壹直在呼籲中國文化的自信和中國文化的回歸。

2014教育部印發《關於改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指導綱要》,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地方課程需求,編寫具有地域特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很多培訓機構也與時俱進,各種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應運而生。

鐘說,“很多培訓機構都有盈利的目的,呈現出非常嘈雜的形式,帶有商業投機的性質。而有些家長是盲目的,容易跟風。”

打著弘揚傳統文化的旗號追求商業利益,是鐘眼中傳統文化發展中的主要亂象。“目前比較亂的可能是培訓機構。”

“目前,我國對民間社會尤其是傳統文化領域講師的資格審查還沒有明確的標準。”北師大公益研究院院長王說,“比如我們可以成立國學行業協會或者班級協會,制定壹個標準,形成壹套行業資格考試或者資格認定體系,這是下壹步要加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