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德養生組合物
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同時,思想文化建設的同步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悠久的歷史告訴我們,“勤儉修身,勤儉修身”作為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美德,值得我們學習、繼承和發揚。這是壹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多元化是這個時代的特征,這樣或那樣的誘惑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當諸多誘惑以誘人的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能否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利益所驅使,能否做到坦誠而不隨波逐流,這是壹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有的人意誌薄弱,經不起反復誘惑而誤入歧途;有的人在各種貪婪面前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應有的平衡;有的人投機取巧,以為利用這樣的運氣就能升到高層;有些人自我放縱,故意到處找這樣的機會發財。這些被貪婪吞噬的人,成了腐敗的溫床。但是,法律久拖不決,最後這些人都受到了懲罰,從失去自由到付出生命的代價。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和行為的結果負責,沒有人能逃脫法律的仲裁和道德的審判。是因為對這些人的懲罰不夠嚴厲嗎?但是,貪官被斬首的情況並不少見。這些人還在為溫飽而戰嗎?但每年都有幾萬人爭有限的公務員職位,可見吃穿不愁。是對這些人的約束不夠嚴格嗎?但是,法律法規和道德標準足以規範這些人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這說明這些還不足以斬斷腐敗,保證廉政。讓我們更深入地思考壹下。當節儉的觀念在人們心中被淡化、被遺忘甚至被拋棄時,不難發現隨之而來的是腐敗的滋生,甚至是道德的淪喪和人性的泯滅。“勤為修身,儉為修身”值得學習。腐敗的滋生有壹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思想腐敗在先,事實腐敗在後。第壹,人們的思想意識變了。壹旦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權力觀被扭曲,腐敗就有了可乘之機。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內因是變化的基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因此,要從根本上杜絕腐敗,需要每個人都自發地接受勤儉節約的思想,不斷學習勤儉節約的美德,建立以廉潔為榮、以貪婪為恥的思想防線,時刻以勤儉持家的標準進行自律,從內心培養道德。“勤儉修身,節儉修身”是值得我們繼承的。勤勞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經過歷史和時間考驗的良好思想修養。在崇尚節儉、倡導廉潔勤政為民理念的社會環境下,貪腐和貪婪的欲望將無處藏身,腐敗和貪婪的人將被唾棄。倡導以德治國,重視思想道德的教育功能,既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也是我們黨思想建黨的壹貫原則,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繼承勤儉節約的美德,是營造"幹幹凈凈做人,幹幹凈凈做事"的良好氛圍,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途徑。“勤儉修身,節儉修身”值得發揚光大。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重視黨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塑造"為民、務實、清廉"的黨員良好形象,倡導"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黨員幹部廉潔作風,是提高黨員幹部思想政治素質和精神境界的關鍵。思想道德建設要從培養每個黨員自身的修養和品德入手,時刻以勤學的思想進行自律、自省、自警,防止價值觀的扭曲、世界觀的腐敗和自身私欲的膨脹,用最徹底、最根本的方式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勤儉修身修身,築牢防線,樹立新風。崇尚誠信弘揚正氣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